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北京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全部回答

2017-06-12

0 0
    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有这些传统习俗:(1) 大年三十贴春联、上供、“踩岁”。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 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 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用红纸写上吉利话,还要贴门神,贴挂 钱等。
  贴完后鞭炮齐鸣,非常热闹!除此之外还要供佛龛、神像,祖宗牌位前摆 上九堂大供,家境一般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 地等都要上供、烧香。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这一天要请一张新 的灶王爷像贴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除此之外还要在院子里铺满松枝、 芝麻程等,名为“踩岁”,取岁岁平安之寓意。(2) 吃年夜饭。除夕的晚上,无论是当官的、做工的人们都要早点回家过年。   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要赶回家来团圆,合家欢聚已是中华民族传统习惯。
   掌灯时分,各家各户的人们准备吃年夜饭。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除夕的年夜饭要有荤有素,有冷 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炖羊肉、冷炖鸡、鸭。
    大件有:红烧肉、扣肉、 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主食多以荤素水饺为主。 供奉祖宗牌位的还要在供桌前供上一碗“年夜饭”,在饭上插上松枝,在松枝上 挂上铜钱,小纸元宝等,宛如一棵摇钱树。
  刚解放时老北京还残留着一些封建民俗, 吃饭之前先要请财神,接灶王。  人们摆上供品,燃香点蜡,以求福寿平安生活美满。 然后,在阵阵爆竹声中,家人开始吃团圆饭。除夕晚饭家人要齐,所谓“团圆饭”。
   菜饭尽可能丰富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彼此祝愿的话,充满欢乐气氛, 这顿饭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来“守岁”。(3 )守岁。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 要“守岁”至次日凌晨。
  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年岁大的是 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 在的人都必须守岁。(4) 吃饺子。老北京人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这天都要吃铰子,取其“更岁交 子之义”。
    老北京人喜欢把狡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 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 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生子……吃下来,一 大家子人都会乐开了花。
  (5) 放鞭炮。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时,老百姓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 取“迎新年,驱邪气”之意。  (6) 拜年。在老北京,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大年初一满街走”,这 句讲的是什么呢?讲的就是老百姓大年初一拜年的事儿。
  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 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蕴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 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 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
  家里的拜年活动结束后,还要出门去拜年串邻居, 互相说些吉利话。(7) 串亲访友。初一到初五,老北京人会串亲走友、请客送礼、逛庙会、逛 厂甸。到了初五也就是北京人口中的“破五”那天,百姓“送穷”、商人“开市”。
     直到这天,老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8) 娱乐活动频繁。在老北京,每逢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文化娱乐 活动最频繁、最火热的时段。那时候,京城里的戏园子会人满为患。
  八大庙会 也盛况空前、游人不断,而且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在西郊的大钟寺庙会, 人们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岁的来临;在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用娱乐活动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走街串巷的高跷会、小车会。可以说,那些天整个京城都弥漫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里。在每个老北京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对春节的念想。春节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已经扎根于老北京人的心里。
  也正因为这份绵延不断的念想,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才能延续两千多年至今,相信它还会继续在京城延续下去,给北京人带来欢乐和幸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