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怎么样
南昌工程学院坐落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协议实现省部共建,2011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余平方米,是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文明单位”,拥有各类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全部
南昌工程学院坐落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协议实现省部共建,2011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余平方米,是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文明单位”,拥有各类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6万册,电子图书145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8人。
学校现有水利工程和动力工程2个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1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0余人。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系、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将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 “艰苦奋斗、自信图强、负责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坚持“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的特色办学思路,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
创建历史:
1958年,伴随着我国水利电力建设的高潮,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创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58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技术革命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经1958年6月28日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筹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
同时任命副省长邓洪兼任江西水利电力学院院长。
办学实力:
学院占地2046。9亩,分属两个校区(瑶湖校区和彭桥校区),瑶湖校区坐落于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彭桥校区位于市区的青山湖畔。
全院现有校舍面积57万余平方米,各类教学与生活设施齐备,2011年建成了广播电视直播室,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塑胶足球场、等学生运动活动设施。
学校教学固定资产7000万元,建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工电子、通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中心、网络技术、测绘工程、3S工程中心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校内建有基于千兆光纤网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建有英语教学调频发射台,有语音室15个(820座),多媒体教室95个(14801座),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500余台。图书馆藏书102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中外期刊1700余种。
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等学生活动设施。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83人,占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30人,占72%。
拥有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高校学科带头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7名,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领军人才人选5人,省二级教授4人,特聘两院院士6人。
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联合批准学校成为武警水电部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根据通知要求,学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三个专业被确定为定向培养专业,2013年将在江西省定向招收培养直招士官50名。
另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的批复,学校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获准在江西省列入一本批次招生。
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同类院校前列,是江西省2001年-2003年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江西省2003-2004年高等学校普通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检查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位居全省同类院校榜首,2004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4。61%。2009年搜狐网教育频道为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发布了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南昌工程学院的专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并列全国第一。
学校设有14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15个,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就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0余人。为了进一步拓宽学校办学思路,学校还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教育合作项目,2012年已有在校生近800人。
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函授站,函授生5300余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远程教育。学校形成了包含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与远程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格局。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成果,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
2013年06月18年,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该校获得2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经济贸易学院赖永剑老师申报的《特质性资本扭曲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获得经济学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3YJC790063);信息工程学院王晖老师申报的《基于GPU的大规模生产调度的优化方法研究》获得交叉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3YJCZH174)。
校训:
自强不息
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体现了几代南工人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格物致知
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南工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