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无法制造可靠
二战时战列舰的主炮,确实代表了那个时代重工业的顶级制造水平,特别是406毫米水平的巨炮,也就极少数顶级强国能造(美、日、英生产和装舰使用过,苏联也试制过,德国按它陆炮的水平想造也没什么问题)。 这种主炮的技术难度在于:
一是高膛压炮管制造工艺。早期的主炮用的是套管技术,即把几层钢管套在一起,经加热和冷却后使之压缩在一起。而顶级战列舰主炮就已经用上了身管自紧技术,即把内径小于所需口径的钢管用高压扩展其内膛,使之通过自身金属内压来消除管内层可能存在的小裂缝。 经这种工艺,当时战列舰主炮炮管可承受30公斤/平方毫米的高膛压,寿命约两三百发。
二是大型锻压件冶炼和加工技术。那上面的每块...全部
二战时战列舰的主炮,确实代表了那个时代重工业的顶级制造水平,特别是406毫米水平的巨炮,也就极少数顶级强国能造(美、日、英生产和装舰使用过,苏联也试制过,德国按它陆炮的水平想造也没什么问题)。
这种主炮的技术难度在于:
一是高膛压炮管制造工艺。早期的主炮用的是套管技术,即把几层钢管套在一起,经加热和冷却后使之压缩在一起。而顶级战列舰主炮就已经用上了身管自紧技术,即把内径小于所需口径的钢管用高压扩展其内膛,使之通过自身金属内压来消除管内层可能存在的小裂缝。
经这种工艺,当时战列舰主炮炮管可承受30公斤/平方毫米的高膛压,寿命约两三百发。
二是大型锻压件冶炼和加工技术。那上面的每块钢板动辄数十吨,厚度超过400毫米,没有大型的高炉和水压机根本搞不定。
三是高强度装甲的生产技术。当时主要是用镍铬合金钢,还要做表面处理增强硬度,比如表面渗碳法制造的VC钢,后来也有用表面热处理法制造的VH钢。
四是大型轴承等精密机工加工技术。
这口径主炮的每个炮塔轴承直径十几米,要用到上百个直径200毫米左右的滚珠,得保证上千吨炮塔的轻松转动,还得抗得起射击时的后座力。炮塔内其它旋转部件也很多。
其它还很多,比如炮塔上的测距仪(这口径配的至少10米基线级)、供弹系统和先进炮弹的制造技术等等。
为生产它,需要的关键设备门槛很高。比如日本在研发大和号上460毫米主炮时,就发现本国工业设备根本造不了,因此不惜巨资从德国进口了15000吨水压机和三台70吨酸性平炉,这才搞定。
真是没那金刚钻,就表揽那瓷器活儿。
这些,在当时确实是很难的,没有雄厚的财力和顶级的工业技术是拿不下来的。但楼主表忘了,那个时代已经距今四分之三个世纪,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重工业大国!
比如高膛压火炮技术。
虽然二战后没人再玩战列舰主炮了,但高膛压火炮技术在坦克主炮上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在此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除了前述身管自紧技术,还有新发展的电渣重融、膛内镀铬等等更新的工艺,都早是我们玩剩下的。
现在我们的坦克炮,其膛压和初速都要比二战时战列舰的高出一倍以上!这技术应用到更大口径的主炮上并且超过当年的技术指标,并不是什么难事。包括那装甲钢,跟现在坦克用装甲钢没法比。
15000吨水压机算个P啊!中国现在玩的是8万吨的,甚至10万吨的!德阳的、阎良的乃至昆山的,应该可以在世界排前三甲了,锻个五六百吨的钢坯跟揉面团似的。
70吨平炉?我们现在五六百吨的平炉、三百吨的转炉和两百吨的电渣炉,已经是遍地开花了,而且都是吹氧的。毕竟中国现在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第一钢铁大国,美日俄德英法韩印,全加一块也比不上中国一家的产量。
你去三峡看看那些70万千瓦巨无霸水力发电机(现在还有世界最大的80万千瓦)是怎么严丝合缝地高速运转的,一定不会怀疑我们能否玩转那个炮塔。现在都是用大型数控机库的,加工如此超大金属件,误差可以控制在1毫米内。
当然,我不是说以我们现有的设备直接下个单子明天就能生产406毫米的舰炮,这个没有任何一国现在能做到。你得花功夫设计,还要难免要对设备进行一定针对性的改造,组织N多厂家进行分工合作。
但楼主问的是工业水平,对吧?水平上肯定不会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只不过不值得花那么多精力和资金去干这种不着调的事儿罢了。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重工业大国,并且正不可阻拦地向第一重工业强国前进。
经过最近一二十年在装备制造方面的巨大努力,即使在质量上也相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攻占世界领先水平只是个时间问题,产能上更是遥遥领先。
你怎么可能拿今天的中国跟二战时的列强比呢?千万表低估人类半个多世纪的进步!那时候美国年产6000万吨钢就横扫天下了,上千万吨的商船年产量就创造神话了,但跟今天中国不开足马力就能达到的6亿吨钢产量和6000多万吨造船量来比,那就是个渣!。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