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磨茹的病虫害,有哪些措施
一、蘑菇病虫害的种类与为害性:由于蘑菇从培养基的配制到菇体的形成都是在充满营养的基质内和适温的环境中完成的。而这些营养丰富的基质和环境条件也成为多种害虫生活和杂菌生长的优良场所。据统计为害蘑菇的害虫有10多种。 其中为害严重的种类有6种,即:菇蚊、蚤蝇、螨虫、跳虫、线虫、瘿蚊等种类。这些害虫既营腐生生活又营寄生生活。它们能在蘑菇的培养基内取食培养基。随着菌丝的繁殖和菇体的形成,害虫又取食菌丝和菇体,成为蘑菇的终身害虫。 菇体被害后,引起斑点、孔洞、缺刻、畸形、变色等症状。这些害虫个体微小,体色较深、不善活动、隐蔽性强,在培养料中不易观察到,但一旦暴发,药剂难以及时控制,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全部
一、蘑菇病虫害的种类与为害性:由于蘑菇从培养基的配制到菇体的形成都是在充满营养的基质内和适温的环境中完成的。而这些营养丰富的基质和环境条件也成为多种害虫生活和杂菌生长的优良场所。据统计为害蘑菇的害虫有10多种。
其中为害严重的种类有6种,即:菇蚊、蚤蝇、螨虫、跳虫、线虫、瘿蚊等种类。这些害虫既营腐生生活又营寄生生活。它们能在蘑菇的培养基内取食培养基。随着菌丝的繁殖和菇体的形成,害虫又取食菌丝和菇体,成为蘑菇的终身害虫。
菇体被害后,引起斑点、孔洞、缺刻、畸形、变色等症状。这些害虫个体微小,体色较深、不善活动、隐蔽性强,在培养料中不易观察到,但一旦暴发,药剂难以及时控制,对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病害方面,侵染蘑菇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的病源性杂菌的种类繁多,其中疣孢霉菌、轮枝霉菌、胡桃肉状菌、斑点病菌、病毒是侵染蘑菇菌丝和菇体的重要致病菌。
它们致使菇体僵化、畸形、褐斑、腐烂等症状出现。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控制蘑菇病虫害的为害程度、确保产量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安全性,是当今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举措。
二、蘑菇病虫害与栽培环境关系
1、培养基成份对病虫害的影响:蘑菇培养基营养丰富,菌丝细嫩、气味香浓,因此最易吸引昆虫成虫产卵,尤其是在培养基第二次发酵未彻底、料内虫卵未完全杀死的情况下,播种后,虫口数量迅速上升。
如菇蚊、蚤蝇、跳虫、螨虫等虫害经20多天的繁殖,足以吃掉全菇床的菌丝。在病害方面,培养基含氮量过高,氨味太重,极易感染霉菌、细菌等病害。
2、温度对病虫害的影响:大多数的病虫害较喜欢中温偏高温度。
如蚤蝇和螨虫在20°C-35°C之间是活跃期,细菌、木霉、疣孢霉和胡桃肉状菌在25°C以上能快速繁殖。这样,在8月中旬播种的蘑菇,在发菌期内若遇到30°C以上的气温,极易感染这些病虫杂菌。
3、湿度对病虫害的影响:在湿度偏高的发菌床上,极易引发细菌大量繁殖。
菇蚊和瘿蚊、线虫等也喜欢在潮湿的菇床上产卵。在高温高湿的菇床内,菇体上的细菌性斑点病大量发生,疣孢霉菌也会暴发成灾。
4、光线对病虫害的影响:蚤蝇喜欢在光线较强的场所活动,遮荫较强的菇房蚤蝇相对较少。
但光线强弱并不影响其它病虫害的为害和传播。
5、空气对病虫害的影响:在菇房通气、料内含水量偏少的情况下,病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较低,但若菇房密闭、不通风,病害程度迅速上升,虫害程度也会加重。
6、PH对病虫害的影响:在蘑菇的发酵期间和覆土处理上用了大量的石灰,以增强料内的PH值,用以控制细菌繁殖。但胡桃肉状菌在PH7以上,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
7、土壤对病虫害的影响:土壤若处理不彻底,则很容易将胡桃肉状菌、疣孢霉等病菌和虫卵带入料内,造成病虫害的二次侵染。
三、蘑菇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
(一)湿泡病或疣孢霉病(Mycogone):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病害。此病不侵染菌丝体,但能侵染菌索、原基和子实体生长的各个时期。如蘑菇在出菇初期被疣孢霉侵染,将失去第一潮菇的产量或更多。
尤其在早秋抢早播种、温度偏高、湿度偏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此病。同时在春菇缺乏精心管理的菇床上,常可见到被侵染的畸型菇体。
1、症状:湿泡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一团团畸型的蘑菇组织。发病初期,菇体呈白色绒毛状,但随着菇体增长而逐步腐烂而变褐。
这些畸型组织称为 “硬皮马勃状团块”,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在湿度大、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病组织会产生琥珀色至深褐色小液滴。然后细菌侵入,团块腐烂、发臭而污染整个菇房。在菇体成长的后期被侵染,只在菇柄基部发病,基部变成褐色,并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菌盖发病出现褐色病斑。
2、发病规律:病原菌来源于土壤,是一种土壤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病原菌能产生两种孢子:一种是单细胞,壁薄,寿命较短的分生孢子;另一种是双细胞侧生厚垣孢子。这种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以上。
若覆土材料未处理干净,覆土后,经浇水,孢子迅速萌发,随水流而传播发病。疣孢霉孢子萌发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30°C之间,在20°C时孢子产生量最大,10°C时生长极为缓慢,35°C时不能生长,45°C 下处理45秒,不能恢复生长。
疣孢霉喜酸性土壤,在土壤PH值达12时不能生长。已发过病的菇房中的床架、地面、墙缝中存在大量的厚垣孢子。当新一季蘑菇发菌出菇时,这些孢子萌发,成为菇房内的初侵染的病原菌。在我国蘑菇老产区,如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一带,疣孢霉病害是初秋的主要病害之一。
3、防治方法:
(1)、菇房消毒:所有的蘑菇菌株都易感染疣孢霉病菌,老菇房的层架、地面、墙面的空隙等地都能隐藏大量的病菌孢子,当新料进房,温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形成新的污染源。因此,及时清除废料、冲刷菇房,密闭薰蒸、干燥通风都是很有必要的消毒程序。
薰蒸药剂可用于甲醛和高锰酸钾薰蒸,也可选用过氧乙酸薰蒸。长久性菇房架子宜用铁架和塑料网布等无机性材料,消除杂菌的营养来源,也易于冲洗、晾晒。
(2)、土壤处理:疣孢霉来自于土壤,因此清除土壤中的病原菌是防治疣孢霉的最有效措施。
对于老病区,在取土时要注意土壤的无污染性。土壤处理的具体程序为:选择表土层30公分以下的土,土壤摊开,表面撒上石灰并及时翻晒干。在离覆土前10-15天,将覆土材料用10%福尔马林浇上再闷2天,然后掀开通气,让甲醛味散尽。
在覆土时再用多菇丰1000倍,或者50%多菌灵800倍喷雾,将土喷至半干半潮时即可使用。
(3)、出菇期防治:在出菇前期和菇蕾发生期,注意检查菇床面上的菌丝。若有发现小堆白色绒状物,或有褐色水珠渗出,说明疣孢霉菌开始为害,即要用药防治。
可在用药前一天停止浇水,并在为害处撒上食盐,再用多菇丰1000倍,每米²1-2kg药液喷雾,喷后停止浇水一天,相隔4-5天后再喷一次,或是采过菇施用,共用药3次左右,每次可选用不同的药剂。
如多菌灵或施保功,或是代森锰锌。经过处理,可有效地控制住病害发生程度。
(4)、保持菇房通风,适当降低温度和湿度,减少温差,都能有效减少疣孢霉的为害程度。
(二)、蘑菇干泡病或轮枝菌病(VerticiUium)
蘑菇干泡病又称轮枝菌。
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真菌性病害。在我国的高温栽培区的福建、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发病严重,产量损失在10-20%,甚至更为严重。
1、症状
常见的轮枝菌病原菌有三种:一种是真菌寄生轮枝菌,一种为蘑菇轮枝菌,另一种为真菌寄生喜热变种轮枝菌。
其中真菌寄生轮枝菌的侵染力较强,致使蘑菇各发育阶段致病。如在蘑菇未分化期感病,被害幼菇形成一团小的、干瘪的灰白色组织块,其直径达二厘米左右的干硬球状物,而被称为干泡病。此症状与湿泡病相比,其颜色偏深、块体较小、质地较干,无液滴、无臭味、不腐烂。
在子实体分化后感病,导致朵形不完整,菌盖小部份分化,或菌柄畸形,菌盖歪斜,病菇上着生着一层细细的灰白色病原菌菌丝。病菇变褐,但干燥而不腐烂。分化完全的菇体感病,菌盖顶部长出丘疹状的小凸起,或在菌盖表面上出现蓝灰色病斑。
而真菌寄生轮枝菌和蘑菇轮枝菌不会致蘑菇畸形,但能侵害菌盖,致使产生菌盖斑点病。
2、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轮枝菌的初侵染源来源于覆土材料,而分生孢子是再次侵染源。休眠的菌丝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期。
轮枝菌的分生孢子包着极粘的粘液。正是这种粘液把孢子粘附到尘埃、蝇类、螨类和采菇者身上而传播,而喷水也是散布病原菌孢子的重要途径。水分带着孢子流淌到菇床和地面而进一步传播。轮枝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15-30°C,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C。
在20°C下从感病到出现畸形症状大约为10天,而菌盖出现病斑只要3-4天。另真菌寄生轮枝菌喜热变种和蘑菇轮枝菌在27°C状态生长最好。
3、防治方法:
(1)、参照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方法。
(2)、及时用菇虫净1000倍防治蚊蝇、螨类。
(3)、使用药效较高的杀菌剂:轮枝菌已对多菌灵、苯菌灵产生了抗性,因此以500倍的多菇丰和代森锰锌、施保功交替使用,具体施用方法参照疣孢霉的防治法。
(三)、胡桃肉状菌
此菌是蘑菇和金针菇上最顽固的竞争性霉菌。它不仅跟蘑菇菌丝争夺养分和空间,而且还会侵害菌丝,造成菌丝死亡
1、病原菌与症状:胡桃肉状菌最初菌源来自于覆土的土壤,但初侵染后的蘑菇场地容易存在其子囊果和子囊孢子,孢子能侵入菌种瓶内,侵染蘑菇菌种和金针菇菌袋。
被侵染的菌袋带有漂白粉气味。在菇床上,胡桃肉状菌早于蘑菇发生,则可导致毁灭性减产。胡桃肉状菌菌丝白色,随着菌龄增加变成黄白色。在培养料中初为丛状的茂密的白色小菌丝,后逐渐形成子囊果。子囊外形呈胡桃肉状或是牛脑状。
菌块成熟时变暗红色。子囊果内着生子囊,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6-35°C,最适温度是30°C。在蘑菇生长菌丝刺激下而萌发。凡潮湿萌发的孢子不耐高温,通常在60°C下30分钟可被杀灭。
但干燥的孢子在80°C下处理120分钟也不易死亡。当菇房温度控制在18°C以下,孢子不易萌发为害。
2、防治方法:
(1)、避开高温,适温播种:在有发生过胡桃肉状菌病害的菇房,在秋播时尤其要注意。
应适当推迟播种期,当气温稳定在25C°左右开始播种。在湿度由高向低发展的季节里播种出菇是比较安全的。
(2)、提高二次发酵期的温度和时间:在二次发酵时控制料温70°C,保持12小时或80°C2个小时可杀死子囊孢子。
(3)保证菌种的纯度与活力:菌种不带此菌,又具有活力,能快速地占领培养料,也可减低发菌程度。
(4)、严格进行土壤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土壤应用蒸汽消毒,有效地控制发病菌源。
(5)、注意菇房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当菇床出现症状,要及时停水,进行通风,挖除病灶,撒上多菇丰干粉,让其干燥。
待温度降至18°C时开始浇水催菇。
(6)、熟料栽培,对于高温蘑菇可用熟料袋栽发菌、脱袋覆土的方式,防止胡桃肉状菌为害。
(四)、细菌性斑点病或褐斑病
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又名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麻脸病,是蘑菇生产上的常见病害,尤其在江苏、四川、浙江一带的春菇。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发病和流行,严重影响了品质和产量。
1、病原菌与症状
斑点病是由一种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源和培养料中的托拉斯假单孢杆菌引起发病。此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菌盖表面发生暗褐色小区或病斑。
发病初期颜色较浅淡,逐渐发展为暗褐色病斑。严重的导致菇体畸形,菌盖上发生斑点症状的地方会裂开。有时菌柄可发病。菌盖症状分布的部分通常都是菌盖上水份保持较长久的部分。在长期潮湿的状况下,其组织抗性降低而导致细菌侵入发病。
在出菇阶段的温度范围内,引发斑点病的重要因素是湿度。当菇房内湿度超过90%,加上通气不够,凝聚在菇盖上的水份得不到及时蒸发,就极易引起细菌侵入而发病。病原菌一旦在蘑菇上蔓延,使得覆土里细菌数量超过临界水平时,大量的蘑菇就会得病。
1、防治方法:
(1)、适当降低菇场内湿度,加大通风量,是减少细菌性病害的有效方法。
(2)、药剂防治:当出现病状要及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选用对细菌防效较好的药剂,如:菌毒清1000倍、菇菌清300-500倍,施药前后菇床停水一天,用药量每米²用药液量100-150kg。
间隔3-4天再用药,连续用3天以上,能有效地控制住病害的蔓延和发展。
(3)、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保持菇场清洁干净。
(五)、蘑菇病毒病
病毒病是区域性病害,一旦发病,患病区的产量、质量受到极大损失。
病毒种类以病毒粒子的不同形状、大小而区分。现世界上分析出蘑菇病毒有5种,分别以1-5号标记。
1、病原菌与发病条件:在健康的菇体上也能查出病毒颗粒,但只有在菌丝或菇体中的病毒粒子浓度增加到一定数量,或2个不同型的病毒共同侵染,才能引发症状、引起减产。
病毒病引发的症状有多种:如:菌柄伸长、菌盖歪斜、子实体未成熟就开伞、菇体变色、菇体腐烂但无明显的症状等。而在菌丝阶段的症状表现在菌落异常,转接试管后,菌丝不及时吃料和伸长,生长速度比健康的菌丝慢一倍以上。
播种后菌丝不易吃料、菌落发黄、容易干枯死亡。病毒传播的途径有几种:如带病毒的菌丝与健康病毒的联接;带病孢子弹射到健康培养料中萌发传播;菇蚊、菇蝇、螨虫等传播;人工操作时而造成病毒传播。
2、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毒的菌种:在菌种的试管阶段就要仔细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指标,如有置疑,立即换掉。
同时防止菌种带虫带菌而带入病毒。
(2)、加强老菇房的消毒,用过氧乙酸可彻底清除病毒源。
(3)、在出菇阶段,及时采收菇体,防止老菇开伞,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病毒传播。
(4)、菇房轮作或休闲,对于发过病的菇房应改种不易发生病毒的食用菌品种,或是将菇房休闲一个季节,以减少病毒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