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流星雨?流星雨是怎么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中,除了有九大行星、几十个卫星、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以外,还散布着难以数计的尘埃沙粒,它们也象太阳系其它成员那样,绕太阳公转,被称为“流星体”。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现象”。 天文学家们根据观测指出,每天大约有1亿个5等和亮于5等的流星击中地球。估计每年落到地球上亮于10等的流星约2千吨。
流星分为两类:一类为偶发流星,它们完全随机出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凭肉眼在一夜之内能看见大约10颗左右的偶发流星。
偶发流星的流星体在空间分布上是杂乱无章的,如果地球静止,那么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里看到偶发流星的数量会基...全部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中,除了有九大行星、几十个卫星、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以外,还散布着难以数计的尘埃沙粒,它们也象太阳系其它成员那样,绕太阳公转,被称为“流星体”。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现象”。
天文学家们根据观测指出,每天大约有1亿个5等和亮于5等的流星击中地球。估计每年落到地球上亮于10等的流星约2千吨。
流星分为两类:一类为偶发流星,它们完全随机出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凭肉眼在一夜之内能看见大约10颗左右的偶发流星。
偶发流星的流星体在空间分布上是杂乱无章的,如果地球静止,那么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里看到偶发流星的数量会基本相同。但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的速度较低,我们可以不考虑。
公转的速度很快,为30公里/秒(汽车的速度约为每秒10米),流星体的速度不超过42公里/秒。一般从后半夜到黎明前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是迎着大气层中的流星体前进,所以看到的流星的速度是它本身的速度和地球的速度之和,即72公里/秒。
从傍晚到午夜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是从后面追上地球的流星,这时流星的速度是12公里/秒。也就是说,午夜之前,只有那些速度大的流星才能追上地球,闯入地球大气层,但看起来速度仍不大,也不太明亮。
午夜与黎明之间,流星与地球迎面相撞,出现在地球前进方向上的所有流星体,无论其速度大小,都能以较大的相对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人们看到的流星不仅数量多,而且明亮。
另一类为流星雨(也称为流星群),它们成群出现,许多流星象节日的礼花从天空中某一点(或一小块天区)迸发出来。
天空中的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被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名或附近的亮星名来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就在狮子座里。有时,流星雨中流星的数目也不是很多,1小时内只有几颗,但它们都是从辐射点辐射出来的,也称为流星雨。
有时流星雨的规模大得令人吃惊,成千上万颗流星从辐射点出现,象雪花一样纷纷落下。流星雨总是在大致固定的日期,出现在固定的星座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能欣赏到“星陨如雨”或“天女散花”的星空奇观。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左传》记载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陨如雨”。
为什么会出现流星雨?现在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很扁长的椭圆或为双曲线,它们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短的为几年,长的要几百年,甚至要几千年。有的出现一次后,就永不回来。彗星的组成中有与冰很相似的物质。当彗星回归时,在太阳的照耀下,这种物质会逐渐升华成气体,从彗星内部喷发出来,彗星中的尘埃颗粒也随着喷出来,这样,彗星就在它的轨道上撒下许许多多尘埃颗粒。
但由于它们不是都以同一方向被抛出,互相之间又有碰撞,所以它们中有的变快而超前,有的变慢而落后,有的偏离了轨道。这样慢慢地在整个彗星轨道及附近区域上都布满了颗粒,它们继续有规律地绕太阳运动。由于这些流星体是成群结队的,所以称它们为流星群。
当地球穿过它们时,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流星雨。
流星群中的质点在彗星轨道上分布有的是均匀的,有的是不均匀的。地球与流星轨道不同部分相交时,有时碰到质点多的地方,我们就会看到许多流星;有时碰到的质点少,我们就看到较少的流星。
所以许多流星雨具有周期性,如狮子座流星雨就有33年的周期。1998,又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极大年。
流星雨是一种十分壮观的天文现象,其灿烂宏大的场面是人类节日焰火所无法比拟的。十分幸运的是,我们将有机会欣赏这一奇特的现象。
1998年11月18日凌晨狮子座将再度爆发规模宏大的流星雨,届时,夜空将一片灿烂,带你进入梦幻般的世界。
目击者惊呼“天堂起火了”
在深沉的夜色中,遥望夜空,时常可以看到夜幕中银光一闪,一道亮光象箭一样掠过天穹,你会不由得惊呼:“流星!”但有时天空中的流星会成群的倾泻下来,如同节日的焰火,十分壮观。
1833年11月12—13日夜晚,美国东部波士顿的居民亲眼看到:天空中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宛如漫天的雪花飘飘扬扬飞落下来,长达9个小时。他们惊恐地以为世界末日到了,一些人则趴在地上惊呼“天堂起火了”。
据天文学家奥姆斯特德统计,那一夜落下的流星至少有24万颗之多。
1966年11月16日狮子座爆发一次大规模流星雨。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的塔克森有13位天文爱好者在基德峰上进行了观测,其中丹尼斯·麦伦做了这样的记述:从当地时间凌晨1∶30(相当于世界时8∶30,北京时16∶30,以下类推)至2∶30我们按照加拿大中立研究委员会米勒曼先生的计划对流星计数并估计星等(天文学家把恒星的亮、暗分成许多等级,这种等级的名称为星等。
星越亮,星等数值越小,星越暗,星等数值越大)。经过这一小时的观测,我们确信是在进行着一场象样子的流星雨,但这一小时只记了33个狮子座流星,并不预示着会有什么奇观发生。第二个小时的观测从2∶50开始。
流星出现频率开始上涨,能与木星争辉的亮流星的数目增多。观测变得激动人心了。我们9位观测者几乎同时叫着“流星!流星!”“再拿些观测表格来!”我们的报时员疯狂地高声报着时间数码。在3∶50结束这一小时的观测时,单人记录流星最多的达到192个,其中30个是亮流星,星等是负的。
接着,流星的出现越来越快,人们已经来不及逐个估计流星的星等。
大家竭尽所能尽快地抬头望低头记,但总是跟不上,只听得叫声:“我实在赶不及了!流星太多了!”于是人们停止估计星等,而开始按照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间隔查点流星的数目。
在4∶10,每分钟流星数大约30个,一个负8等的大流星正在此时爆炸。这时的天空真可以说是万箭齐发了,随便抬眼一望就能看见流星,这种景象能把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吓一跳,更不用说对于占星家将会产生什么效果。
到4∶30,每分钟有几百个流星,在4∶45以后,流星密得无法计数,人们只能用眼向天空扫视一秒钟,然后估计这一秒钟看到了多少流星。这样的计数固然是不精确的,但在场的观测者一致估计4∶45时每秒钟有40颗流星。
这些流星从狮子星座里的一点辐射出来,布满了整个天空,直到地平线。离狮子座辐射点越近的流星,轨迹越短,好象越远,使人们产生立体的动感,感觉狮子座辐射点那里是一个深深的涵洞或隧道的出口,地球在隧道里正以极高的速度向那里驶去。
这真是从未见过的奇观。我们有时转着圈观看整个天空,有时交替观望辐射点和地平线。天空的各部分都在点火发亮,我们一会儿看这里,一会看那里。每个人都在为这令人难以置信、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观而喊着、笑着。
每分钟超过100个流星的强大出现率持续了一小时,即从4∶30到5∶30,其中4∶45—5∶25,每分钟约2400个流星。到5∶40,流星数回落到每分钟30个。观测小组从发亮的黎明天空中继续看到狮子座流星,直到色彩斑斓的亚利桑那日出打断观测,方才罢休。
壮丽的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中,除了有九大行星、几十个卫星、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以外,还散布着难以数计的尘埃沙粒,它们也象太阳系其它成员那样,绕太阳公转,被称为“流星体”。
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现象”。天文学家们根据观测指出,每天大约有1亿个5等和亮于5等的流星击中地球。估计每年落到地球上亮于10等的流星约2千吨。
流星分为两类:一类为偶发流星,它们完全随机出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凭肉眼在一夜之内能看见大约10颗左右的偶发流星。
偶发流星的流星体在空间分布上是杂乱无章的,如果地球静止,那么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里看到偶发流星的数量会基本相同。但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的速度较低,我们可以不考虑。
公转的速度很快,为30公里/秒(汽车的速度约为每秒10米),流星体的速度不超过42公里/秒。一般从后半夜到黎明前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是迎着大气层中的流星体前进,所以看到的流星的速度是它本身的速度和地球的速度之和,即72公里/秒。
从傍晚到午夜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是从后面追上地球的流星,这时流星的速度是12公里/秒。也就是说,午夜之前,只有那些速度大的流星才能追上地球,闯入地球大气层,但看起来速度仍不大,也不太明亮。
午夜与黎明之间,流星与地球迎面相撞,出现在地球前进方向上的所有流星体,无论其速度大小,都能以较大的相对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人们看到的流星不仅数量多,而且明亮。
另一类为流星雨(也称为流星群),它们成群出现,许多流星象节日的礼花从天空中某一点(或一小块天区)迸发出来。
天空中的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被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名或附近的亮星名来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就在狮子座里。有时,流星雨中流星的数目也不是很多,1小时内只有几颗,但它们都是从辐射点辐射出来的,也称为流星雨。
有时流星雨的规模大得令人吃惊,成千上万颗流星从辐射点出现,象雪花一样纷纷落下。流星雨总是在大致固定的日期,出现在固定的星座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能欣赏到“星陨如雨”或“天女散花”的星空奇观。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左传》记载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陨如雨”。
为什么会出现流星雨?现在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很扁长的椭圆或为双曲线,它们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短的为几年,长的要几百年,甚至要几千年。有的出现一次后,就永不回来。彗星的组成中有与冰很相似的物质。当彗星回归时,在太阳的照耀下,这种物质会逐渐升华成气体,从彗星内部喷发出来,彗星中的尘埃颗粒也随着喷出来,这样,彗星就在它的轨道上撒下许许多多尘埃颗粒。
但由于它们不是都以同一方向被抛出,互相之间又有碰撞,所以它们中有的变快而超前,有的变慢而落后,有的偏离了轨道。这样慢慢地在整个彗星轨道及附近区域上都布满了颗粒,它们继续有规律地绕太阳运动。由于这些流星体是成群结队的,所以称它们为流星群。
当地球穿过它们时,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流星雨。
流星群中的质点在彗星轨道上分布有的是均匀的,有的是不均匀的。地球与流星轨道不同部分相交时,有时碰到质点多的地方,我们就会看到许多流星;有时碰到的质点少,我们就看到较少的流星。
所以许多流星雨具有周期性,如狮子座流星雨就有33年的周期。1998,又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极大年。
流星雨之王——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在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名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撒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
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
今年3月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周期约为33年。
早在公元1768年,我国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洲,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
”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洲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只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
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然而,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
狮子座流星雨又迸发了,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场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小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
现在人们热切地期望今年11月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的到来。她会象1833年、1866年、1966年那样辉煌,还是象1899年、1932年那样让人失望呢?让1998年11月17日至19日,很可能是18日凌晨告诉你吧。
怎样观测流星雨
流星是大气层内转瞬即逝的现象。经过科学家们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了光学观测和射电观测等方法。其中光学观测包括:肉眼观测、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观测、照相或摄像观测。
这些观测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其中最易实现的是目视肉眼观测,除了需要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和记录用的笔、纸外,不需要其它任何设备。但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无法存储数据,看过之后,无法准确重现流星出现时的详细情况。
而照相、录相观测方法却能较完整地记录当时所发生的情况,并且可以长期保存,以便今后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但却需要昂贵的设备。所有的光学观测方法,无论是目视、照相还是摄像,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而且要求天空晴朗,观测所在地点无杂散光干扰。
如果采用射电方法,那么无论是黑天、白天、还是阴天、晴天,都可进行流星观测了。
目视观测强流星雨 1966年狮子座流星雨发生时,每秒钟下落的流星数有40颗。流星的大量出现,给记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那么如何在纷纷下落的的流星面前记录下对科研有用的数据呢?
(1)流星的出现时间可以不必一一记录,改为每隔5至10分钟记录一次时间。这时流星的归属已不太重要,因绝大多数流星是属于强流星雨的,偶发流星和其它流星雨的流星所占比例很小。
用这种方法作记录的理想工具是录音机。观测时,录音机一直处于录音状态,观测者不断口述流星的星等,每隔5至10分钟录入一个时间(时、分、秒)。
(2)如果流星进一步增多,逐个口述星等已来不及,可以自己规定只报亮于4等的流星,但要向录音机说:“从现在起只报亮于4等的流星”。
如果流星数量再多,则改为只报亮于2等的流星,再增多,改为亮于0等的流星。
(3)如果把记录限定于比2等甚至0等更亮的流星,那么这项工作可以用照相机代替肉眼来完成。如1966年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时,曝光3分钟,便有40颗流星被记录在一张底片上。
照相观测 一般说来,将流星拍摄下来,除了可供欣赏外还具有下述科学价值:确定弱流星雨的辐射点、计算出流星的高度、距离和速度、确定流星的轨道、准确记录强流星雨。
对流星进行照相观测时,首先准备好所需器材,即能够长时间曝光的相机(就是说要有B门)、快门线、三角架。
其次,确定照相机的极限星等。因为对于同样的星空背景,不同的人看到的星数不同,有的人能看到更暗的星,有的人却看不到。照相机象人眼一样,不同相机能拍摄到暗弱流星的能力不同,那么一架相机能够拍摄下来的最暗的星是几等就是该架相机的极限星等。
第三,拍摄流星有两种方法。一种为跟踪拍摄,一种为固定拍摄。许多人采用固定拍摄方法,即将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将快门置于“B”上,锁紧快门线,当达到所要求的曝光时间时,松开快门线,闭上快门,完成拍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相机始终固定不动。采用这种方法时,准确记录拍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记下曝光开始及结束时间以及流星出现的时间。另外一定要记下相机所指的星空,即相机取景框中心所对的星座名。跟踪拍摄则是将相机固定在跟踪装置上,使相机与星空一同做周日视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如可以将相机固定在正在跟踪观测天体的望远镜上,望远镜一定调好极轴、跟踪精度良好。如果没有自动跟踪装置,那么就无法使相机与星空相对静止,也就无法实现跟踪拍摄了。第四,拍摄流星时要选好曝光时间。如果你想拍出生动、有艺术性的照片,那么没有必要严格遵守曝光时间法则。
许多人发现长时间曝光,会使画面更鲜明、感人。如果目的是科学记录,那么固定拍摄的曝光时间最好为5—15分钟之间。
相机指向哪儿?拍摄流星主要靠经验,将相机指向地平高度为50—70度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保证相机取景框中包括最大范围的天空。
如果可能,将相机指向离流星雨辐射点30—40°位置处,这是流星最可能经过的地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