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万个问题
99万个问题
5万个问题
按开出的购物小票金额确认收入,因为要发票的顾客很少。
发出商品,借:发出商品-按成本价记账贷:库存商品-按成本价记账开具发票时: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贷:商品销售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商品销售成本贷:发出商品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如上两点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4.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
会计和税法上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完全一致的。在以后提取折旧和减值准备时则有所差异。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1031.67,这1031.67包含两部分,首先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50,扣除了50后才是购买这个债券实际付出的对价,也就是1031.67-50=981.67,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时债券面值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所以就等于1000-981.67=18.33###1000万元 会计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31.67 贷:银行存款1031.67(初始投资成本是说债券的面值,即成本;初始入账价值是说成本加利息调整两项;两者不一样)认为正确的话,请给分!
初始确认是指在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之后,明确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相关会计账簿,对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变动以文字和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过程。 初始确认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正式的会计记录的行为,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应该被记录,应在何时、以多少金额、通过哪些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记录的问题。 初始确认就是第一次将业务计入财务报表,比如一个公司买钢材作为存货,可能会经过几个交易环节,比如签合同,付预付款,收钢材,付剩余货款等,这么多交易过程,
初始确认是指在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之后,明确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相关会计账簿,对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变动以文字和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过程。 初始确认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正式的会计记录的行为,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应该被记录,应在何时、以多少金额、通过哪些会计要素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记录的问题。 初始确认就是第一次将业务计入财务报表,比如一个公司买钢材作为存货,可能会经过几个交易环节,比如签合同,付预付款,收钢材,付剩余货款等,这么多交易过程,什么时候在会计上记录存货呢?存货准则规定,取得存货所有权时,企业记录存货,所以一般的签合同和付预付款,不记录存货(因为不符合初始确认条件),收钢材时要记录存货,以为满足了初始确认条件。所以初始确认不能早,也不能晚,要在满足条件时记录。 严格的说后续确认一词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后续计量。它是由于会计分期导致的。具体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需要按期提供(月报按月,年报按年),在报表日那一天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来计量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就是后续计量。比如存货,要求按成本计量,就是初始确认时是多少钱,还是以那个数字记就行了,但是如果报表日存货(钢材)价格下降了,将要提减值,从而把那个数字改成报表日的价值了,这就叫后续计量。 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比如低值易耗品五五法摊销,领用时按50%摊入成本费用,该值易耗品50%报废时摊入成本费用,报废前确定初始确认金额为原值减已摊入成本费用的50%的价值入帐
初始确认就是第一次将业务计入财务报表,比如一个公司买钢材作为存货,可能会经过几个交易环节,比如签合同,付预付款,收钢材,付剩余货款等,这么多交易过程,什么时候在会计上记录存货呢?存货准则规定,取得存货所有权时,企业记录存货,所以一般的签合同和付预付款,不记录存货(因为不符合初始确认条件),收钢材时要记录存货,以为满足了初始确认条件。所以初始确认不能早,也不能晚,要在满足条件时记录。严格的说后续确认一词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后续计量。它是由于会计分期导致的。具体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需要按期提供(月报按月,年报按年),在报表日那一天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来计量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就是后续计量。比如存货,要求按成本计量,就是初始确认时是多少钱,还是以那个数字记就行了,但是如果报表日存货(钢材)价格下降了,将要提减值,从而把那个数字改成报表日的价值了,这就叫后续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部分为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合并成本少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如果是吸收合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为控股合并,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银行存款3000000 应收账款2800000 固定资产5800000 贷:短期借款800000 银行存款10000000 营业外收入800000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部分为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合并成本少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如果是吸收合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为控股合并,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初始确认金额的意思是:固定资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取得时的入账金额成交价格,还包括支付手续费和相关运杂费,即购买时所花费成本和相关费用合计数。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作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就是固定资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取得时的入账金额
2010年1月1日,某企业以410万元从证券公司购入甲公司当日发行的债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相关税费1.5万元;该债权票面金额为4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年利率为4%;7月1日,企业收到利息8万元;8月20日,企业以405万元的价格出售该投资。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企业出售该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2012-1-11 12:26 满意回答 出售该投资时借:银行存款 405 投资收益 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10该企业出售该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为:-5万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发生了交易费用也要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也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等于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 注意: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会计确认(accounting recognition ),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圣项目嗣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确认有文字和数字描述两种,以后者为主。 初级确认:最初对资产的取得负债发生,一般按确认日期的现行价格(即历史成本)计量确认; 再确认:如果发生了改变资产、负债项目或其数额的事项,且该事项符合确认的标准以及有关会计规范原则上应继续以原确认的数额为准这种确认行为叫做再确认。
加载中...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