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导学的答案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可汉kˆh‚n: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君主为可汗。 溅jin:1、形容流水声。本文取此义。2、另读ji„n,如溅落。 燕yn:1、地方,如燕山,今蒙古人民共各国境同的杭爱山。 2、另读y„n,如燕子。 骑jŒ:1、骑兵。本文取此义。2、另读qí,如骑马。 朔shu:北方。 柝tu:打更用的梆子。 唧唧:形容叹息的声音。 机杼:织布机的转轴和梭子。这里指织布机。 军帖:军队的文告。 十二:这里形容数量多,不是确数。 爷:父亲。下文“阿爷”义同。 市:买。 溅溅:形容水流的声音。 胡骑:文中指北部入侵者的骑兵。 啾啾:形...全部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可汉kˆh‚n: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君主为可汗。 溅jin:1、形容流水声。本文取此义。2、另读ji„n,如溅落。 燕yn:1、地方,如燕山,今蒙古人民共各国境同的杭爱山。
2、另读y„n,如燕子。 骑jŒ:1、骑兵。本文取此义。2、另读qí,如骑马。 朔shu:北方。 柝tu:打更用的梆子。 唧唧:形容叹息的声音。 机杼:织布机的转轴和梭子。这里指织布机。 军帖:军队的文告。
十二:这里形容数量多,不是确数。 爷:父亲。下文“阿爷”义同。 市:买。 溅溅:形容水流的声音。 胡骑:文中指北部入侵者的骑兵。 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 戎机:军机,军事。本文指战争。 关山:关塞和山脉。
寒光:本文指清冷的月光。 铁衣:即铠甲,古代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装。 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候、选拔人才的地方。 策勋:记功。 转: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用:当,作。 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管理国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务的官员称尚书郎。 千里足:千里马,跑得极快的马。 郭:外城。 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艳丽妆饰。 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象声词。 云鬓: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
帖:通假字,现写作“贴”。 花黄:当时妇女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 火:通假字,现写作“伙”。 扑朔:跳跃的样子。 迷离:目光模糊的样子。 傍:靠近,贴近。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关于《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民歌和民歌体文人诗)的著名涛歌总集。
共l00卷,12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宋朝人,生平事迹不详。乐府,本是古代音乐官署,起于秦、汉时,除掌管朝会宴飨所用音乐外,兼采民间歌诗、乐曲。
后来将乐府机关所唱的诗称作乐府。以后,又将仿用乐府曲调、旧题写的诗叫乐府,后人又将"含乐"能唱的词或散曲叫乐府,如《东坡乐府》(苏轼词集)、《乐府群珠》(元明散曲集)等。 2、相关知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斯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家长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了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二、文章脉络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是诗的主体的补充,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三、写作方法 1、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处理特别突出:全诗以塑造木兰性格特征为目的进行材料组织,直接描写木兰的就显得特别详细,比如出征前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一个市鞍马,就引出这么一组长长的句子,并且反复渲染。这样循序铺排的手法在这时砂但不给人以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而觉得灵活简洁,因为这几句把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氛围烘托了出来。在木兰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的各种表现,也是运用了浓墨重彩描写,表现了一种亲人生离死别后终得以团聚的喜悦和欢乐的气氛,这种描写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大团圆,也是读者所愿意看到的,这样无疑增加了作品的社会认可度。
紧接下来,通过细节描写了木兰“还我女儿装”的情景。更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木兰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形象:她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诗歌在叙事方面就写得简洁,比如,对十年战争生活,只寥寥数语就一带而过,因为它毕竟是诗歌,不是后来的叙事文学作品,没有必要写她的战斗传奇,否则会有蛇足之嫌。
2、注重心理活动描写,比如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唧唧声和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内涵丰富,反复写何所思、何所忆,实质是木兰从军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思想斗争和最后毅然决然的果敢行为。
除此以外,征途中和回家后都有突出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助于展示人物的英雄性格,真实感人,有血有肉。 3、诗歌在语言表现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的运用,增加了诗文的朗读性,互文的使用,渲染了气氛,丰富了内容而不显得累赘。
在表达上,运用了问答的形式,而且没有明确问答的角色,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有余地。 4、细节描写对烘托气氛和描写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第六段写木兰荣归故里后,通过对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的举止,来表现出一家人团聚时的喜悦之情,读来尤具生活气息,另外,对木兰还其女儿身的一连串描写,木兰的喜悦之情和音容笑貌呼之欲出。
四、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集市上买来骏马、马鞍、马鞭等装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练习解答】 一、熟读并背诵全涛(略),回答问题如下: 1.《木兰诗》写的几件事:(1)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2)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3)写木兰凯旋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喜不自禁。详写的是(1)和(3),略写的是(2)。 2.从诗中可以看出本兰的高贵品质有:(1)从爱父亲,爱国家,善良、勇敢。
在国家需要而父亲年老又无兄弟可替之时,她毅然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出征。(2)机智、无比坚强。在长期征战的艰苦生活中,她驰骋沙场,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包括在战场上、宿营休息时让伙伴看不出她是女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她要比男战士付出更多的力量与智慧,忍受更大的痛苦!(3)得胜回朝,她不要做官,而要回乡过平民生活。到家后,她又那样高兴。这表现她淳朴、不羡慕功名、热爱和平的优秀品质。 3、这里采用的是比喻,用雄雌兔子处于静止状态容易分辨,处于运动状态则不易分辨,来比喻男女之间在战场厮杀时,就难以分出性别特征。
这里可以理解成是木兰当年的“火伴”,惊讶地发现木兰原来是个姑娘的惊讶。 二、⑴度:过,飞跃。⑵朔:北方。⑶强:有余。⑷将:语气词。⑸走:跑。⑹辨:辨别,判断。 三、选A,介词,对着。 四、⑴设问⑵对偶⑶顶针⑷互文、排比 【类文品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1、这段文字选自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从形式上看,它是 诗,从内容上看,它是诗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采桑城南隅(隅: ) ⑵但坐观罗敷(但: 坐: )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描写罗敷穿着漂亮的句子是: ⑵表时罗敷身份的句子是: ⑶表时罗敷采桑的工具精美的句子是: 4、语段极力描写了罗敷的( ) A、品德高尚 B、才智高超 C、貌美惊人 D、武艺出众 5、诗人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请分别指出各句描写的角度: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肖头( ) D、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参考答案:1、乐府、叙事 2、⑴角落⑵只、因为 3、⑴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⑵罗敷善蚕桑。⑶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4、C 5、依次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鞍鞯( ) 辔头(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胡骑( ) 燕山( ) 2、《木兰诗》选自 ,是 时期北方的民歌。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帖:昨夜见军帖( ) 对镜帖花黄( ) 将:将军百战死( ) 出郭相扶将( ) 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机:万里赴戎机( ) 不闻机杼声( ) 选出4~6题对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6、没有作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⑴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⑵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从原文中摘出句子填写8~11题: 8、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9、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10、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11、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1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身经百战原来也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死的死,回的回。 D、将军身经百战,像壮士一样死里逃生,终于成就了功业。 13、品析“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不妥的一项是( )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4、对诗歌最后一节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的赞美。
B、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善意的嘲讽。 C、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正确的解释。 D、以巧妙的比喻,说明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原因是总在行军、从未停顿。
15、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二、同步解读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我东阁门, 我西阁床, 我战时袍, 我旧时裳,当窗 云鬓,对镜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 17、用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18、辨别形近字,注音组词。 戎( ) 析( ) 戍( ) 柝( ) 19、(拓展题)第①段文字概写木兰征战,请你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个字,展开想像,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内容? 20、第②段文字怎样描写木兰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内容阅读)《木兰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第①段文字是 写,第②段文字是 写。
2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看法? 三、美文赏读 十五从军征,十八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⑴兔从狗窦入(窦: ) ⑵井上生旅葵(旅: ) ⑶舂谷持作饭(持: ) ⑷不知贻阿谁(贻: )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25.“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26.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岁到八十岁,六十余的军队生活不着一字,只落在一个“归”字上,可谓匠心独运。 C.不言家中无人,只就兔、雉、野谷、野葵着笔,家中人死亡已尽自在言外,含蓄蕴藉,用笔灵动。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调悲凉幽远,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十分成功,用第一人称叙写,更有真实感。
(参考答案:1、略 2、《乐府诗集》;南北朝 3、略 4、D 5、A 6、C 7、⑴夸张⑵对偶⑶排比⑷对偶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9、东市……长鞭 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A 13、D 14、A 15、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1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17.开、坐、脱、著、帖 18.略 19.“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寥寥十个字,交代了木兰多年征战的经历。
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还告诉我们木兰已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壮士”,讴歌了木兰的战争功。 20.第②段文字运用了“复叠”的笔法,叙写了木兰要到家的时候,家人准备欢迎的情景。用同样的笔调三次复叠,不仅不感到烦厌,反而感到不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出那种热烈和欢乐的气氛。
21.略;详 22.略 23.⑴洞⑵野生⑶拿着⑷给 24.⑴野兔从狗洞出入,野鸡从屋梁上飞过,庭院中生着野草,井台上长着野葵菜。⑵拿野谷作饭,采集葵菜做汤。 25.失去亲人的孤苦,悲痛。 26.D(无幽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