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4个月了吃的少了吐的多了,是
许多妈妈由于没有经验,又怕宝宝吃不饱,往往是宝宝一哭就喂,这就会造成宝宝吃多了,其实宝宝吃奶是有自己的量的,就象我们大人吃饭也有量一样,虽然每个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还是有一定的奶量范围。 一 宝宝的标准奶量 宝宝的奶量是每公斤体重每24小时100-120毫升,一般来讲100毫升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正常需要,但有些宝宝胃口大些,可适当增加些,增加的原则以宝宝不要不消化为原则,如:拉肚子(稀,有奶瓣),舌苔发白。 例:宝宝六公斤,那他全天的奶量就是六百毫升,全天喂六次,每四小时吃一次的话,每次就一百毫升。 二 吃多了的现象 吃的过多的宝宝会给妈妈发出信号,但没有经验...全部
许多妈妈由于没有经验,又怕宝宝吃不饱,往往是宝宝一哭就喂,这就会造成宝宝吃多了,其实宝宝吃奶是有自己的量的,就象我们大人吃饭也有量一样,虽然每个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还是有一定的奶量范围。
一 宝宝的标准奶量 宝宝的奶量是每公斤体重每24小时100-120毫升,一般来讲100毫升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正常需要,但有些宝宝胃口大些,可适当增加些,增加的原则以宝宝不要不消化为原则,如:拉肚子(稀,有奶瓣),舌苔发白。
例:宝宝六公斤,那他全天的奶量就是六百毫升,全天喂六次,每四小时吃一次的话,每次就一百毫升。 二 吃多了的现象 吃的过多的宝宝会给妈妈发出信号,但没有经验的妈妈是无法分辨的,宝宝的信号是哪些呢?一种宝宝会哭闹,不睡觉,即使睡也会很短,大便次数增多,稀有奶瓣,甚至撑破了肠胃出现血块,舌苔发白,每隔二到三小时就大哭,妈妈以为是宝宝饿了,就赶紧喂,这样一段时间后,妈妈以为是宝宝每次都没吃饱,就又增加奶量,但发现宝宝仍旧是这种状况,最后往往是宝宝吃的奶量把妈妈都吓坏了,妈妈也还不明白宝宝为什么会是这样,埋怨是宝宝的脾气,个性不好,听大夫的建议吃安神药,等等。
还有一种吃多了的宝宝,他们可以连续几小时不吃奶,急得妈妈们没有办法,以为是奶粉不对劲,宝宝不爱吃,频繁地换奶粉。 三 为什么会这样 就我给吃多了的宝宝调整的经验来看,妈妈们很难承认自己给宝宝吃多了,一方面是自尊心,一方面妈妈们都有个心理情结,就是怕宝宝饿着,拼命吃的宝宝妈会说如果是吃多了,他们为什么二三个小时就哭,给他们吃就吃,吃完了还象是不够的样子;而不吃奶的宝宝妈会问,他们以前都吃这么多也没问题,为什么这两天就不吃了。
为什么呢?是因为宝宝还不会表达,宝宝的任何不舒服都会以吃奶来安慰自己,当吃多了的宝宝难受啼哭时,不明原因的妈妈只会用奶来解决问题,可不知恰恰害了他们,造成他们越难受越吃,越吃越难受,我称这种宝宝为感性宝宝,因为他们难受时寻求外界安慰。
另一种是理性宝宝,吃多了就不吃了,任你打死我都不吃,据有自我保护能力,他们不再吃的原因,就象大人一样吃多了积食,肚子不消化,没胃口就不吃了。 四 调整的办法 对吃多了宝宝有四种调整方法: 1。
延长吃奶的时间,如果单纯地只延长时间,不降低奶量来看的话,不够科学,因为宝宝吃多了的奶量往往是标准的两,三倍,按标准的每四小时吃一次的话,我们总不能一顿让宝宝撑死,然后七,八个小时不吃东西,这不是好办法。
2。如果白天只降低奶量,吃多了的宝宝让他们白天少吃,恐怕会和第一种方法一样少不了到时哭闹,妈妈的心受不了,会忍不住还要喂的,而且每两,三小时就喂,宝宝,妈妈都很累。 3。结合前面两种,一边延时,一边降低奶量,如果要防止宝宝象以前一样到时,哭闹,可能妈妈们要一点一点的来,比较慢,但也是一种办法。
4。这种是我个人经验,就是在宝宝晚上睡觉时,一下把奶量降到位,晚上他们更容易想睡觉,而且这次吃的多少也合适,他们不难受,自然也不闹了,比用整个白天去调整他们要容易。 既然后两种方法可行些,我为什么还要写前两种,就是怕妈妈们会用前两种办法,所以都说出来,让你们自己分析,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关于奶量标准,我要感谢北京北大医学部福康之家的喂养专家张老师为我提供的免费服务,因为他们是会员制而我不是会员,她曾在我的宝宝吃多了,我还不自知,被宝宝闹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慷慨给予我帮助,所以我要把我的幸运分享给每个妈妈。
同时也感谢雅培热线的专家,他们也证明了张老师说的奶量标准,为适宜不同宝宝,他们的标准为100-120毫升每公斤。我也要感谢哪些信任我的妈妈们,让我去调整她们的宝宝,使我有了更多的经验,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女儿萱萱,她是我喂养方法的最好实施对象,因为她敏感的肌肤和肚子能很好的验证一些喂养知识。
写以上一席话,并非哗众取宠,做为非儿童喂养专家,要让大家信任我的说法,一定要给这个说法一个来源,这才是我真正的用意,在此我祝愿天下的宝宝都健康成长。 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们也要学会定时,不要一哭就喂,那样也会喂多了,因为哭的原因很多,不见得就是饿了,切记。
有的宝宝出生后有吐奶的毛病,到第二。三个月还是经常吐奶,有的吃了就吐,有的过了一会儿吐,有的过了一段时间还回吐,其实妈妈们不必太担心,只要宝宝吐的时候不是呈喷射状且伴有黄绿色的液体及其它东西,如果有这经常有这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吐奶常识: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如果只是乳块呈豆腐脑状的,就没有问题,宝宝到六个月过后就会自然不会了,平常宝宝不要吃太饱,吃完后不要去翻动和传来传去的,让他安静的躺着,过一会儿,再轻轻拍宝宝的被部,让他打隔把胃里的空气排出,然后轻轻放在床上,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现象。
新生宝宝的胃容量较小,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胃内容物就容易返流。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吃奶后的几分钟内,会有1~2口的乳汁从口腔中留出来,医学上称为“溢奶”。
这种情况,随着宝宝的成长,贲门括约肌肌力的增强,溢奶的次数会逐渐减少,一般到宝宝7~8个月会自然停止。 有些宝宝倒流的奶汁量多且速度快,就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吐奶”,相对于溢奶。
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吐奶时,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呼吸不能顺畅地进行。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
当然,只要找对问题的根源,吐奶也是可以预防的。 (1)喂养不当。喂养时应注意喂奶量、喂奶的速度,对人工喂养的宝宝,还要注意牛奶的温度,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不要在喂奶后频繁地翻动宝宝,应将他竖立抱起后轻拍背部,促其打嗝。
(2)胃黏膜受到刺激。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分娩时吸入羊水、胎粪及母血,服用红霉素、黄连素、磺胺类药物,胃部出血等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如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只要暂停药物,吐奶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3)感染。如果宝宝感染这些疾病,如鹅口疮、肠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炎、颅内出血等,也会引起吐奶,严重者甚至会表现出喷射性呕吐。 (4)外科疾病。常见的先天性食管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肠症等疾病都会引起吐奶。
宝宝喝奶后一切正常,可是,大约十几分钟以后,嘴角突然有一口奶流了出来。这种情况,不需过度紧张,因为从宝宝吐奶的量看,不属于吐奶而是溢奶(漾乳)。 宝宝吐奶新说 吐奶和溢奶,其实都是指奶水从婴儿嘴里面流出来的现象。
吐奶,是由于婴儿的胃、肠等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健全而出现的食物倒流现象。通常情况下,吐奶可能发生在喂奶后不久,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由于是胃中的食物全部被排空,吐奶的量也比较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呈喷射状吐奶。
如果到了这种程度,就需要爸爸妈妈小心了,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而溢奶则是指吃奶时将空气带入胃里,因胃中压力,将一小部分奶水挤压出来,导致胃中的奶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
溢奶的量比较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这种情况请放心,其实小宝宝只是打了一个嗝,从而使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而已。 日前,接到好友的电话,说她媳妇生了个4公斤重的小孙子,还非常兴奋地邀我去她家瞧瞧。
不料才过了几天,好友又打电话来,在电话那一端,她用焦急、忧虑的口吻对我说,她的小孙于经常吐奶,她担心会不会是得了“胃病”。转念想想,这么小的婴儿,怎么会有胃病呢?难道是先天性的?可前几天还是好好的。
呕吐不是每次喂奶后都出现,而是有时吐有时不吐。 婴儿吐奶原因与解决方法 我安慰好友先别急,我马上去她家看看再说。 到了友人家,小宝宝正安详地睡觉。我向新妈妈详细问了一下病史以及发生吐奶时的情况。
,这时,宝宝醒了,大哭起来,友人说到了该喂奶的时候了,于是母亲将宝宝抱起,将乳头塞入宝宝的口中。在吃奶过程中,发现尿布湿了,喂完奶后,便立即替其换尿布,在换尿布时,宝宝又吐奶了。看看新妈妈喂了一次奶,我找列宝宝吐奶的症结所在:原来是新妈妈的哺乳方法不当。
我向友人的媳妇指出,她这一次喂奶的整个过程中,至少有三处不符合要求:第一,应该是先换尿布后喂奶。妈妈一见宝宝哭了,知其肚子蛾了,于是迫不及待抱起宝宝就喂奶。喂完了再给吃饱了奶的宝宝换尿布,宝宝在床上被左翻右翻,塞入尿布时双腿、臀部又被提起,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置,胃的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再加上换尿布时的折腾,宝宝不吐奶才怪呢!正确的喂奶方法应该是先换尿布,然后,乳母洗净双手再喂奶。
第二,喂奶时,应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塞入婴儿的口中,而不是仅仅将乳头塞入。如果是用奶瓶喂奶,则橡胶奶嘴内应充满奶液,不应有空气。若只塞入乳头而不同时塞入乳晕,或橡肢奶嘴内一半奶液一半空气,宝宝吃奶时容易同时吸入空气。
空气吸入过多,在胃内与奶液混合,气体上排(嗳气)时会将奶一齐带出,于是发生吐奶。第三,吃奶完半,不能马上让宝宝睡到床上,而是应将宝宝竖抱起,让其头伏在母亲肩上,同时用手轻拍其背,让胃内气体排出。
当宝宝打出几个唆气后再让其右侧卧,不宜平卧、因为平卧后如果发生吐奶,吐出来的奶液易反吸入奔腔甚至气管,轻者会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道窒息而死亡。 友人及其媳妇听得目瞪口来,直说没想到喂奶的学问还不小、同时也庆幸宝宝吐奶之后没有发生意外。
其实,婴儿吐奶不都是喂养方法不对引起的。某些病理性因素也会引起吐奶,常见的有胃食管返流、幽门痉挛件责门松弛、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消化道梗阻、感染性疾病和颅内出血等。因此,婴儿吐奶,如果不是由喂奶不当引起的,就应及时去医院找原因,以便尽早得到针对性治疗。
吐奶(溢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爱碧碧想要强调的是,呕吐奶——而非吐奶,则需要新爸新妈们提高警惕的事情啦。 吐奶和呕吐奶,早观察,早解决 吐奶(溢奶)是奶水返流的现象,吐奶(溢奶)的奶水离嘴巴很近或者沿着口角流出来,而呕吐奶,则是因为胃蠕动剧烈,食物从胃食管返流,然后从口里吐出来,那种吐的力量比较大,有点像喷射出来似的。
这种呕吐奶的情况在正常的宝宝中偶有发生,但是比较少见,若宝宝近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提示宝宝可能生病了,如果在伴随有咳嗽、腹泻、惊厥、发热、抽搐等情况就非上医院不可了。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时都会有吐奶的现象,轻则伤风感冒,重的还可能是败血症、脑膜炎、脑炎、脑损伤、颅内出血等情况。
如果刚出生的宝宝频频发生呕吐奶,就要怀疑宝宝的消化系统是不是不健康呢!比如幽门痉挛或者狭窄,肠道锁闭、肛门锁闭的宝宝就会有这样呕吐奶的现象发生。这时,一定要到医院去诊断病因采取治疗,帮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的身体!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
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
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
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大便的颜色 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呈均匀,墨绿色且带黏性,成为太便(正常现象)。初生一个月内喂养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随年龄增长,粪便会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到5个月大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
然而,喂哺婴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释,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蛋黄,略有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
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二。大便内有白色颗粒? 喂哺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黄色或棕色物质,此乃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关系,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这些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可请妈妈们放心。
三。大便次数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治疗。 好“臭臭”成长记 吃、喝、拉、撒、睡是刚出生婴儿的主要成长任务,每样都不能缺,都极其重要。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宝宝“拉”的问题。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营养会为人体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废物、残渣,就会变成排泄物,借着粪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臭臭”是否正常,是宝宝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
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
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
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
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
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4。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
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
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 1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 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
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坏“臭臭”2 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坏“臭臭”3 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坏“臭臭”4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坏“臭臭”5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
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坏“臭臭”6 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坏“臭臭”7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坏“臭臭”8 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坏“臭臭”9 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坏“臭臭”10 水便分离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坏“臭臭” 11血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