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研究的历程是什么?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研究的历程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5-30

52 0
    我国SFGR的研究自1958年开始起步,迄今已近40年,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血清学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58年至196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从血清学上证实了我国存在有SFGR的感染,这一阶段最有意义的工作是范明远等[1]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健康人群进行的SFGR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11%和26。6%的健康人有抗西伯利亚和抗小蛛立克次体的抗体[1]。提示在当地居民中曾发生过北亚热和立克次体痘的感染。这是我国首次在血清学上证实有SFGR感染的报告。
  第二阶段:病原学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62年至1988年。这是我国SFGR研究的黄金阶段。  这一阶段除了从病原学上证实在我国有SFGR的感染及SF自然疫源地存在外,还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了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SFGR。
  这一阶段突出的工作是王基钦(内部资料)、孔昭敏等[2]、范明远等[3]分别从黑龙江的东方田鼠,新疆精河县的草原革蜱,新疆精河县、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哲里木盟通辽市的病人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草原革蜱的蜱卵中分离出了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这在病原学上证实了我国有SF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及SFGR感染的病例。从1962年至今我国共分离并鉴定出近20株SFGR(表1)。第三阶段: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我国SFGR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80年代末期,一直到今天。这一阶段除了建立了一系列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对我国SFGR进行了系列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菌种鉴定外,还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病原学分离方法证实了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区也分布着SFGR。
    最富有成效的工作是建立了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NA同源性杂交、DNA酶切图谱、脂肪酸气-质谱联用、免疫电镜、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等一系列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对我国SFGR进行了系列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学研究。
    系列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不仅从病原学上确证了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地理范围内存在着一个新的病种——北亚热,而且还证明了在我国新疆精河县、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及北京市昌平县存在着北亚热自然疫源地及证实了在我国黑龙江绥芬河市、虎林县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存在新的SFGR,即:黑龙江立克次体[4]、内蒙古立克次体[5]和虎林立克次体[6]。
    表1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种名株名来源地区分离时间(年)分离单位西伯利亚立克次体HL-84东方田鼠黑龙江虎林县1962沈阳军科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JH-74草原革蜱新疆精河县1974新疆军科所黑龙江立克次体HLJ-054森林革蜱黑龙江绥芬河市1982沈阳军科所黑龙江立克次体H-5斑点热病人黑龙江绥芬河市1996沈阳军科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SFH-053森林革蜱黑龙江绥芬河市1982绥芬河卫生检疫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An-84斑点热病人新疆精河县1984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FT-84草原革蜱雌蜱新疆精河县1984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MT-84草原革蜱雄蜱新疆精河县1984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To-85草原革蜱蜱卵内蒙古呼盟1985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Se-85斑点热病人内蒙古呼盟1985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W-88斑点热病人内蒙古哲盟1988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亚东璃眼蜱内蒙古阿盟1991内蒙古卫生防疫站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中华革蜱北京昌平县1990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1中华革蜱北京昌平县1991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3中华革蜱北京昌平县1993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5中华革蜱北京昌平县1995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H-95刺猥北京昌平县1995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虎林立克次体HL-93嗜群血蜱黑龙江虎林县1993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西伯利亚立克次体NH-95越原血蜱福建省宁化县1995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院校信息
院校信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