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隐睾症,请问那家医院治疗好?
正常男婴出生后睾丸应在阴囊内,但有少数男婴出生后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个睾丸,这种情况医学上称“隐睾症”。
从表面看,隐睾症似乎对小儿没什么影响,实际上隐睾症却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一是影响小儿长大后的生育能力。近年的研究表明,患隐睾症的小儿到两岁时,隐睾的生精功能就有改变,到6岁时,生精功能则基本丧失,不能产生精子。若是双侧隐睾,则会完全丧失生育能力。二是容易导致睾丸恶变。 据统计,隐睾产生恶变的机会比正常阴囊内睾丸要大20~30倍。因为,体内温度比阴囊内温度高,不利于睾丸的正常发育和维持其功能。同时,睾丸不在阴囊内,不管是在腹内还是在腹股沟区,都容易受到挤压及创伤,因而容易...全部
正常男婴出生后睾丸应在阴囊内,但有少数男婴出生后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个睾丸,这种情况医学上称“隐睾症”。
从表面看,隐睾症似乎对小儿没什么影响,实际上隐睾症却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一是影响小儿长大后的生育能力。近年的研究表明,患隐睾症的小儿到两岁时,隐睾的生精功能就有改变,到6岁时,生精功能则基本丧失,不能产生精子。若是双侧隐睾,则会完全丧失生育能力。二是容易导致睾丸恶变。
据统计,隐睾产生恶变的机会比正常阴囊内睾丸要大20~30倍。因为,体内温度比阴囊内温度高,不利于睾丸的正常发育和维持其功能。同时,睾丸不在阴囊内,不管是在腹内还是在腹股沟区,都容易受到挤压及创伤,因而容易诱发睾丸恶性肿瘤,还容易得其它并发症及睾丸外伤等疾病。
三是影响内分泌功能,双侧隐睾可引起体内内分泌功能障碍,若不治疗,小儿会变得不男不女。由此可见,隐睾危害很大。因此,小儿出生后,父母一定莫忘摸摸阴囊,看是否有睾丸,如发现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个,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隐睾症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药物治疗。主要用激素类药物,如绒毛膜促性腺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等。但此类药物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均可产生副作用,使小儿长胡须、性早熟,甚至导致小儿长不高,变成矮子。
因此,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行用药。二是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隐睾松解,牵下并固定在阴囊内,医学上叫睾丸固定术。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此术要早做,一般应在3岁以前进行,最迟也不得超过6岁。
因为超过6岁再手术,即使把睾丸固定在阴囊内,其功能也不能得到恢复,再产生精子了,同时产生恶性肿瘤的机会仍较大。因此,无论从维持生精功能或防止睾丸恶变来看,均应早做手术。
隐睾症并不少见,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在未成熟儿中占9.2%~30%,在成熟儿中占3.4%~5.8%,1岁以后的隐睾占1.82%,孩子到了1岁以后睾丸自行下降的机会很少。
如果孩子在正规医院出生,出生时医生会对孩子做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隐睾症。但是有些孩子不在正规医院出生,家长又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带来不良后果。如隐睾易致睾丸萎缩影响生育,易恶变为睾丸肿瘤,还易发生损伤、扭转,常并发腹股沟疝。
29岁的小常结婚后三年未生育,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双侧阴囊内没有睾丸,小常的妻子埋怨道:“没有种子,咋发芽儿?”
为什么会出现隐睾症呢?这要从胚胎发育说起。胚胎发育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间隙,以后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
至第3个月时睾丸已降至髂窝内,第4~6个月接近腹股沟内环口,第7个月随腹膜鞘状突一起降至腹股沟管内,第8~9个月又随腹膜鞘状突一起降至阴囊内。因此,婴儿出生时睾丸应降入阴囊,其中部分婴儿也可在1岁以内降入。
如睾丸未降入阴囊内称为隐睾。绝大多数隐睾位于腹股沟部,停留于其他部位较少见。隐睾的发生与胎儿发育异常有关,多表现为单侧隐睾。
发现孩子患了隐睾家长不要着急,婴儿的隐睾有自行下降的可能性,出生后可观察一段时间,不必急于手术治疗。
隐睾可采用内分泌疗法。目前有两种疗法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刺激间质细胞,使血浆睾丸酮增高以促进睾丸下降。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是因为隐睾患者的下丘脑分泌不正常,即这些患儿的基础黄体刺激素低,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儿童单侧隐睾、儿童双侧隐睾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仍未下降者、成人隐睾等。隐睾手术的最佳时期是2岁以内。主要是行睾丸松解肉膜囊内固定术,其他手术方法还有睾丸自体移植术和隐睾切除术。
睾丸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一种常见手术,即寻得睾丸后,松解精索、扩大阴囊及固定睾丸于阴囊内。睾丸固定术对于低位隐睾手术并无困难,而对于高位隐睾则并非易事,这时,应采取其他的手术方法。
欢迎您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作手术。
新生儿外科专业简介 特需门诊新生儿外科专业有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陈幼蓉主任(周三上午出诊)。在诊断和治疗各种新生儿外科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抢救及治疗成功率很高。
诊治的病种: 1 、各种新生儿的先天性畸形,如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闭锁和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胎粪性肠梗阻、脐膨出、腹壁裂、脐肠瘘、脐尿管瘘、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高、中、低位无肛及各种瘘)、胆道闭锁等。
2 、肿瘤:新生儿的各种肿瘤(畸胎瘤、血管及淋巴管瘤、新生儿腹膜后肿瘤及卵巢囊肿等)。 3 、感染:新生儿皮下坏疽、软组织感染、消化道穿孔腹膜炎,化脓性骨髓炎及关节炎等。 4 、新生儿各种产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