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电视

古时候客栈小二说的"打尖"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2007-07-05

0 0
    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但经考证,发现“打尖”应该是“打火”。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11记:“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
  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 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
  ”《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  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裕固族婚俗 这里的“打火”就是击石取火。
  取火工具有:火镰、火石、火绒。火镰是一个长约十多厘米、宽约三四厘米、厚约半厘米、形似镰刀状的生铁片,取来石英石,在铁片上猛烈划击碰撞,于是就发出火星,引着了手旁边的火绒。取火就成功了。  火绒是用蒲棒絮糅合炭、硝、硫磺做成的,平常将绒装在包里面。
  火镰如果做得巧,铁片上部会做一个能装火绒的皮包。还可以挂在腰间,随时取来使用。将“打火”代替“做饭”是口语中一种普通的借代方式。如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用“垒砖”代指“盖房子”。 在约定的送亲时间,新郎家早早派人驮上手抓羊肉、馍馍和酒在送亲队伍途经的半路上等候,把毛毡,毛毯或马被绡铺到地上。
    待送亲队伍到来后,就请客人下马,把娘家客和主要客人请来就坐。这一仪式裕固族语叫“杜速尔迟”,即是“打尖”。打尖仪式的执行者先将一杯酒洒上天,后将一杯酒泼到地,再把少量的羊肉、馍馍撒出,意思是敬天地,让见了面的或没见面的都来吃,然后,开始说唱:   本来要拿很多的酒肉招待客人,   设更多的点把客人待好。
       为了节约,   为了爱护亲戚,   为了节省时间,   我们商量只设一个点,   把领导、舅舅、道日池、待尔池、亲家、   送亲的所有客人请一请,   候在这里稍作休息,   再请到家里设宴招待。
     然后请客人吃几块羊肉,喝几杯酒。  这时一般客人和新娘骑在乘畜上不下来。仪式完后,所有客人又一次受到邀请,迎亲、送亲队伍更加庞大,说笑,唱歌,热闹非常。 (1) [make a brief stopover;have a snack;stop for meal when travelling]∶旅程中间的短暂停留(休息或吃饭) 倘若在平时行军,遇着这样好的地方,应该命人马停下来休息打尖,然后再走。
    ——姚雪垠《李自成》 (2) [topping;pinching]∶掐去棉花等作物的顶尖儿,也叫“打顶” 。

2007-07-06

96 0
简单说,就是“短时间休息”的意思,可以是单纯的休息,也可以吃吃饭,但不包括住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电视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电视
电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