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梁山灯戏的来历、形式、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6-08

0 0
    梁山灯戏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胖筒筒类的灯弦腔、徒歌类的神歌腔和俚曲类的小调,其中“梁山调”灯弦腔比较独特。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
  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两百种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  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
  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所以演员们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节庆盛会或者红白喜事,老百姓们总离不开灯戏。 。

2007-06-09

63 0
    灯板龙--节日龙灯 流行于乐清、永嘉等地。这是一种国内罕见的而又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民间相传,至少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它是由一条条厚薄不同的狭长木料(俗称“档身”或“档板”)连结起来,在板与板的连结之处还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
  两头分别装有镂雕、浮雕和漆绘兼施的龙头龙尾、屈伸自如。  档板上装篝灯和旗杆,杆系三角小旗和铜铃;档身下装木柄,供握持负行。档身和档板多有图案,或雕或绘,现乐清县柳市镇吕岙村还保存了一条光绪年间制作的灯板龙,这条木龙是已故著名木雕艺人叶阜如制作的,龙身共十八节,节和节之间用一条板连接起来,名叫“灯板”。
  龙头、龙尾全部用樟木之类的优质木材精心雕刻而成。  人们为了把龙灯装饰得更加美丽,每节雕上楼台亭阀和许多小型圆雕的戏剧人物,整个有近六十组戏曲剧目,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济公传》、《西游记》等。
  雕刻精工,并且描绘上彩,成为彩木雕。每节之上,装有灯笼,入夜灯亮,巡游于村落,灯光映着人物和花鸟,配合整个龙灯,显得更富丽堂皇。   重庆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苗、汉各族人民喜爱民间歌舞,她历史悠久,遍及全县各村寨、城镇,其中尤以隘口、清溪、兰桥、平凯、迎凤、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为最盛。
  秀山花灯传统的表演形式有两种。 其一:“耍灯”俗称“跳团团”。  是由一旦(幺妹子)、一丑(花子)演唱民间小调的歌舞;有时增至三人、四人或六人穿插表演。 其二:“单边灯”、又称“单边戏”。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生、旦、丑简单的人物角色,以多首民间曲调演唱的花灯小戏。以上两种形式均在堂屋或院坝进行表演。 秀山花灯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节期间的夜晚。
    每年由本村寨有威望的老艺人领头组成花灯班子。人员有掌灯四人;二人执大红圆灯笼、其中一人是花灯班的组织者(俗称“灯头”)、另一位是联系演出的送贴人;二人执六角“吊吊灯”(又称正灯、金花小姐灯、银花二娘灯)。
  演员四人:二人扮演幺妹子、二人扮演花子。掌调一人:负责组织伴奏、伴唱并担任主要伴唱。  伴奏五人:头钹、二钹各一人,马锣和大锣人瓮琴(形似二胡的二弦琴)二人。花灯班子组成后,先集中在灯头家里用竹条、彩纸扎鱼虾、家畜、蔬菜之类形壮的彩灯和吊吊灯。
  吊吊灯上有六片花瓣,每片花瓣垂悬一串花絮,中间另有仿宫灯式长形灯笼,色彩鲜艳,工艺精巧。掌灯者和演员用竹竿高挑彩灯,既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又可为夜间开道和演出照明。   秀山花灯演出时有一整套传统的习俗礼仪。
  演出前首先要设“灯堂”。灯堂一般设在本村灯班组织者或特别喜爱花灯的人家中。先在堂屋的左上方摆一张方桌,桌上方墙上贴七张长方形纸钱,下面贴七张三指宽的牌位,分别为“正月冲天风火院内位”、“岳王显主老龙神君位”、“腊光先人位”、“金花小姐银花二娘位”、“锣钹先师鼓板先人位”、“众姓门中先亡远祖位”、“唐朝走教一切神祗位”。
    并在桌上设香、烛、刀头(一方块煮熟的猪肉)。 灯堂设好后,执正灯(吊吊灯)的二人站在神位两旁,灯班成员面对神位站立,便开始举行祭灯仪式。先唱《安位》、《唱位》、《开光》、《梳妆打扮》,齐唱《起灯》、《大闹红灯》调,灯班活动即告开始。
   初次出灯要先到本村寨各户恭贺新禧,然后跳花灯。  从正月初二开始的每天晚上,几乎寨寨出灯,户户迎灯,热闹非凡,花灯班表演子的演出日程有统一的安排,白天由两人先到各户下灯贴,贴上写有“××花灯一扑,庆贺上元,众灯友拜”。
  晚上出灯前,先在灯堂点烛化纸唱《请灯》调,然后出发。途中,由下贴的人手执写有“庆祝上元,××花灯”字样的大红园灯笼前导,领着花灯班子前进,紧接两盏吊吊灯和各种彩灯,簇拥着到各村各户表演。   表演内容按主家接灯的要求,由灯头和掌调安排。
  如主家没有灯堂就表演《参灯》调。若主家红灯高挂、大门紧闭、门外外凳上放有红封彩礼,花灯班就先唱《开财门》;待大门开后再进堂屋表演其它内容的节目。若主家是接“孝福灯”(老人去世三年后才接灯),必须表演《二十四孝》、《十二大孝》。
    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之家,就表演《送寿月》。主家是行医者,就表演《参十代名医》。主家是五匠或供有佛教、道教神位,就参师、参坛唱《参神》调主家立新房,就唱《闹华堂》。此外,主家还可以另点节目表演。
  演出结束后,主家都要给花灯班子一些彩礼或请吃劳糟、糍粑和饭菜。辞别主家前还要表演《采茶》、《谢酒》、《谢饭》等曲调。   有时花灯与龙灯在途中相遇,龙灯要给花灯“上油”,花灯也要给龙灯“上烛”。
  有的花灯班就站成品字形或四方形,让龙灯穿舞,示意“一品当朝”、四季平安“,互表友谊。共庆佳节。如果花灯不给龙灯上烛,龙灯就可能将花灯围住。这时,花灯班子必唱《龙缠灯》调,然后,龙灯才节节拆开。
    如果龙灯仍围着不放,花灯班就会用两盏灯笼挂到龙头、龙尾上,并唱《斩龙》调,或用白帕甩到龙头上,意谓斩了老龙,这是双方极不礼貌的行为。 每晚跳灯结束返回灯堂时,还要烧香化纸齐唱《安灯》调。
  花灯一般跳到元霄节后结束。结束时要举行“烧灯”仪式:灯班全体聚集在灯堂内,先“下位”(取下供奉的花灯神位)。  然后由灯头和掌调领唱《收调》(又称“会调),即将春节期间所跳花灯曲调各唱一段。
  接着”“辞神”(即辞别主家敬奉之神),“下妆”(幺妹子和花子边唱边脱去跳灯时穿戴的服饰),“送灯”(从灯堂送花灯神出大门)。最后将灯笼、神位送到河边或沟边烧化,并将跳花灯的道具、服饰从火上抛过,以求跳灯人平安。
    至此,一年一度的跳花灯活动方告结束。 花灯种类: 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其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龙灯,亦称“龙舞”,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  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  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
  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
  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   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以广东走马灯为最佳。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红纱灯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在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多在节日期间悬挂。
  影纱灯则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