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鹑衣百结”为何比喻衣衫破烂?

“鹑衣百结”为何比喻衣衫破烂?

全部回答

2016-09-23

60 0
     明代戏曲作家王綾改编的《寻亲记》一剧中写道:“古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 贫,原宪鹑衣百结,颜子箪瓢陋巷。”颜子指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孔子曾称赞 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宪也是孔子的学生,一生 贫寒,《韩诗外传》形容他“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而且原宪穿的衣服 正如王綾描述的那样“鹑衣百结”。
    那么,“鹑衣百结”为什么用来比喻衣衫破烂?这种破 破烂烂的衣衫跟“鹑”又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看“鹑衣”。“鹑”就是鹌鹑,但是古人分类极细,羽毛上面无斑者称“鹌”,有 斑者称“鹑”。
  明代字书《正字通》解释说:“鹑尾特秃,若衣之短结,故凡敝衣曰衣若悬 鹑。”鹌鹑的尾巴很短,层层叠合在一起;敝衣即破旧的衣服,上面层层打满了补丁,看上 去就像鹌鹑秃尾巴上的斑斑点点一样,因此称作“鹑衣”或“悬鹑”。
    “悬”是悬挂,“衣若 悬鹑”的意思就是:人披着层层缀满补丁的衣服,就像披挂着鹌鹑的秃尾巴走来走去一样。 多么形象的写照! 再来看“百结”。《艺文类聚》卷六+七引王隐《晋书》曰:“董威辇每得残碎缯,辄结 以为衣,号日百结。
  ” “缯”就是“帛”,丝织品的总称。董威辇的行为当然是名士派头,跟 衣衫襤褛的穷人完全不同。   不过“鹑衣”和“百结”的样式还有区别。“鹑衣”用鹌鹑秃尾巴上的斑点来比喻破 衣服上的层层补丁,而“百结”则是将残碎布条打结。
  既有补丁又有打的短结,这件衣 服可真够破烂的!因此人们就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是为“鹑衣百结”,极言穷人所着的 破烂衣衫。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