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论材料成本管理和控制 ,请大家帮忙找一下相关的内容

我想从材料成本的定义,影响材料成本的因素,还有就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途径几个方面写如过材料好另外在重赏.

全部回答

2006-10-08

29 0
我想我可以帮您 正想您说的 发到这里不就是网站随便可以找到了吗 如果您需要就 吧 我的爱问用户名就是我的QQ 验证用“爱问”

2006-10-04

41 0
    一,企业材料成本控制之我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产品价格竞争将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竞争,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现以某机械加工装配企业为例,谈谈如何进行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首先要分析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以下是某机械加工装配企业成本结构图: 上图中的专利费(按产品功率提取)属不可控成本,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将予以扣除。
    由于其他费用所占比例较小,所以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材料成本的控制,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 一、材料标准的制定 成本控制首先要有控制的标准,材料标准的制定包括用量标准的制定与价格标准的制定两个方面。
    ①材料用量标准的制定 材料消耗量的制定由该企业计划处负责。  计划处根据工艺路线表,计算出产品零部件原材料消耗定额,然后按工艺部套下发给各车间及供应处等部门。供应处再根据定额数量进行采购。
  这种从工程技术部门取得产品的技术文件,制定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消耗量(含正常损耗)的做法更准确、合理,符合工艺流程。   ②材料价格标准的制定 材料价格标准的制定由财务处会同供应处等部门负责,在保证规格、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或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供货渠道的单价、采购费用进行比较,尽量采用低廉价格的材料。
     二、材料用量与价格的控制 成本控制好坏是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一个企业有了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标准,但如果有章不循,则再好的制度亦形同虚设。那么,如何控制好材料的标准成本呢?   第一、抓好材料用量的控制。
   材料消耗量的控制是以材料消耗定额和生产计划为依据,确定月度领用的材料限额。  车间班组领料,须经核料员按规定的规格和标准核料后,方可到仓库提取。如因发生废品、零部件丢失等原因,需要超过限额领用材料时,需先查明原因,经审查过程,才能超额补领材料,尤其是那些用量较大、单位价值较高的物资更应如此。
  这样就能抓好材料用量的控制。 第二、抓好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价格的控制由企业价格评审小组负责,产品生产所需重要原材料零部件,由评审小组确定采购的厂家及价格后方可签定合同。
  付款时,由供应处及财务处双重审核付款金额是否与采购合同相符,从而达到对材料价格的控制。在材料价格的制定和控制上,除了要考虑历年材料价格水平,还应广泛搜集市场变化信息及历年价格中可改进因素。  另外,在同等品质的条件下,应尽量考虑用价格较低的国内件替代进口件。
  在有剩余生产能力的条件下,用自制件替代外构成品件。 三、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是从价格差异分析和数量差异分析两个方面入手。 1、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现举例分析如下:   本月生产某产品一台,领用甲材料31000千克,材料单价为1250元,该材料标准耗用量为30000千克,每千克标准价格为1200元/千克。
       差异分析(甲材料)                                                 材料价格差异         31000x(1250-1200)                        1550000  (不利差异)   材料数量差异        (31000-30000)x1200                      1200000  (不利差异)    总差异     2750000  2、成本差异原因分析 从经验来看,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的原因通常有四:(1)产品设计变更和制造方法或程序变更,但用料标准未能配合调整 (2)材料质量低劣或规格不符 (3)操作过程的工作疏忽,或产生废料超过标准数量 (4)技术熟练程度等。
    在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计算机应用还未普及的情况下,对材料成本分析的侧重点应放在用量较大,单价较高的物资上。对存放物资的仓库应实行微机管理,以便及时掌握该类物资的成本状况,分析造成材料用量差异的原因 对于材料数量差异应按部门、生产工人或按责任中心分清各自应负责任,工人按标准定额领料,仓库按标准定额发料,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奖励办法。
       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原因:(1)市价变动,未按标准规定购买,或采购不及时,临时用高价格购进材料 (2)运输距离较远,运费昂贵,途中损耗较多,运输方式改变,增加运费 (3)临时增加订货,购买材料,超过一般价格等情形。
  材料价格差异的分析的重点也应放在数量较少,但单价价格较高的物资上。   如上例中的甲材料实际比标准超支2750000元,材料数量差异造成成本增加1550000元,其原因是新工人操作不熟练,造成废品增加,在扣发奖金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新工人岗位培训 材料价格差异增加成本1200000元,原因为额外采购增加了运输费用,不属于供应部门的责任,不应由其承担责任。
      总之,材料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要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就必须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和分析,使会计信息事后反映转为事前事中控制,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浅谈材料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在产品生产企业中,材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原材料价格监督小组,通过事后监督来控制采购价格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大型上市公司,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设立“原材料价格监督小组”来对采购价格考核控制。
  采购价格是影响材料成本的主要因素,只有控制好材料的采购价格,才能更好地控制材料成本。  在可能影响材料成本的各部门中,采购部门是敏感性最强的部门,是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部门,因为采购价格完全由他们决定,但是其他相关部门决不能袖手旁观,可以通过发挥监督职能来间接控制采购价格,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原材料价格监督小组”。
  在设立原材料价格监督小组之前,财务部门对原材料采购价格进行监督控制,采取的办法是进行市场价格调查,订阅原材料价格刊物、网上查询、同行业交流等形式来搜集价格信息,这些方法给监督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但原材料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而且采购过程中还可以讨价还价,同时买多买少价格不一样;是否长期订货价格不一样;有需业务人员登门求购的,也有供货单位找上门联系的。因此,靠财务部门到市场搜集信息或查询价格,实际上受到很多限制。
  为了更好地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1998年集团公司成立了由若干部门人员兼职工作的采购价格监督小组,工作重点从公司外部转向公司内部,采购价格监督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各子公司将自己公司每月所购的原材料按品种、数量、价格、供应方向“小组”报告,监督小组根据各公司的报价,在集团内进行比较并定期审查,以此来制约各子公司的采购价格。
    我们财务部门的具体做法是:每月末开始汇总搜集采购部门当月采购原材料价格的工作。即要求采购部门当月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否收到发票,当月必须办理入库,并在入库单中列明实际价(或合同价)。
  我们将当月入库单(仓库联)收上来后,对每种原材料进行分供货厂家、数量、税前价、税后价的汇总统计,并将审核无误后的价格汇总上报集团“价格小组”,同时反馈给采购部门领导,为防止业务人员在填写入库单价格有误,还在业务人员收到发票上报财务后进行定期检查,以核实入库单的价格是否与发票价格相符。
     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是有利于集团公司价格监督小组对采购部门上报价格对比核实,监督其报价,防止虚假;二是有利于采购部门领导充分了解其部门业务的进货渠道变化,各原材料品种价格波动,防止业务人员作假和暗箱操作;三是避免了业务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人情价、关系价;四是有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价格,分析价格趋势,预测采购成本的需要。
     监督小组的成立,改变了财务监督控制的方式,使监督工作从外部搜集信息转向了进行内部价格比较,使各公司的采购价格向较低者看齐,从而使全集团的原材料采购价格逐步降低,达到了控制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自从开展了这项工作以后,保证了其上报价格的真实性。   二、通过建立原材料采购成本考核机制,来监督采购部门降低采购成本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产品成本水平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水平就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
  作为财务部门虽然自己不涉及节能降耗,但可以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反映、监督其他部门成本控制的过程和水平,提供考核工具,便于上级领导进行评价和决策。   作为一家大型股份制上市公司,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品种繁多。
  本着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思想,将公司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按ABC分类法,分成A、B、C三类,对占用资金总额在90%以上的主要品种定为A类,作为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建立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升降统计表,其对比原则是以上年实际采购单位成本分品种列示与本年实际采购单位成本进行比较,结合本年实际采购数量,分月计算采购成本降低额及年累计降低额。
     这项工作的开展,因为需要对每个品种都要分月统计,势必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但对采购的原材料其成本是升是降,由财务部门提供依据,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从而保证了考核的公正、客观性,以此为依据再来进行考核、奖惩,大家都心服口服。
   此外,因为采购成本的高低升降额是由财务部门提供的,不是采购部门自己说了算,所以它同时促使供应部门领导真抓实干,强化采购管理,认真对待每一种原材料价格,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供应部门降低采购成本的积极性。
     三、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准确分配,真实反映原材料领用部门的原材料成本水平 原材料按实际价核算时,材料消耗反映比较真实,但对于材料品种繁多,用量大的大型企业,只能实行计划价格核算,材料消耗的实际成本是由差异调整计划价后实现的,计划价格是由财务与采购部门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的,一般一年不变,而差异率是根据实际价按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因此调整后的实际价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真实。
    但是对于一个较长的会计期来说,总体的偏差就小得多,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计算差异率的方法一经确定,不要随意变动,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消耗材料实际价相对真实,从而确保生产成本计算的真实。
   在原材料按计划价核算中,原材料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是一项难度较大又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原材料价格起浮不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所购原材料价格的了解工作既要做细又要做深,以前,对主要原材料只是粗划了两大类,使得每月差异率变化较大,而且,很难一下说清其中的原因,使各使用车间的成本也不准确,如一车间主要使用的是正在降价的原料,而二车间使用的是正在涨价的原料,因为差异计算做粗了,就便得两个车间的原料成本都不准确。
    每一大类中原材料品种很多,到底哪儿种涨价的原料影响了多少总的差异率,又有几种降价的原料影响了多少差异率?很难分析。鉴于以上情况,从这两大类主料中,又提出了三十多种单品种原料单独核算,这三十多种单品种是考虑了各车间情况 (如有的原料是个别车间专用的)和用量问题划分出来的。
    经过改进,每个车间结转的材料成本就比较清晰和准确了。并便于各月、各单位用料的比较、考核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各单位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
  

2006-10-04

18 0
什么材料?说具体一点。你是做什么样的生意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