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世人是如何发现脉冲星的?

世人是如何发现脉冲星的?

全部回答

2016-06-19

55 0
     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种,为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直径大多 为20千米左右,自转极快。 人们最早认为恒星是永远不变的。而大多数恒星的变化过程是如此漫长,人们也根本觉察 不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那么平静。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恒星也很“调皮”,变化多端。   于是,就给那些喜欢变化的恒星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叫“变星”。 脉冲星发射的射电脉冲的周期性非常有规律。
  一开始,人们对此很困惑,甚至曾想到这可 能是外星人在向我们发电报联系。据说,第一颗脉冲星就曾被叫作“小绿人一号”。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 丝琳•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 分稳定,为1。
    337秒。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LGM) ”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 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后来人们确认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 它命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 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安东尼•休伊什教授本人也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 物理学奖,尽管人们对贝尔小姐未能获奖而颇有微词。
   正如地球有磁场一样,恒星也有磁场;也正如地球在自转一样,恒星也都在自转着;还跟地 球一样,恒星的磁场方向不一定跟自转轴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每当恒星自转一周,它的磁场就 会在空间划一个圆,而且可能扫过地球一次。
     那么岂不是所有恒星都能发脉冲了?其实不然,要发出像脉冲星那样的射电信号,需要很 强的磁场。而只有体积越小、质量越大的恒星,它的磁场才越强。而中子星正是这样高密度的 恒星。
   另一方面,恒星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的自转周期就越长。我们很熟悉的地球自转一周要 二十四小时,而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竟然小到0。  0014秒!要达到这个速度,连白矮星都不行。
  这 同样说明,只有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才可能扮演脉冲星的角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