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什么是灾害,它分为几类,应该怎么防范灾害,或者避免灾害?

全部回答

2006-02-07

0 0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
     灾害的分类,按照起因有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根据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划分有地质灾害、天气灾害和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等。 火灾: 火灾是指时间与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财物和人身伤害的燃烧现象。
   根据火灾损失(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在中国划定火灾等级为: 特大火灾:指死亡10人以上或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重大火灾:指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不具备上述二种情况的为一般火灾。
     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但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  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地震预报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尝试着对地震做出预报,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一般认为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人类鲜有对地震发生做出过科学预报。  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还通过超深钻井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球内部信息。但是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仅限于通过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做出粗略的中长期预报。在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地震前兆观测和监测。
     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  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地震防护 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防护对于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可能造成危险的是比较强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振动较为明显,应迅速逃生。
  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在室内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厨房、卫生间等承重墙较多,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主震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
  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在山区还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  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
   水灾: 洪灾、洪水或水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泛指因自然降水过量或排水不及时造成的人员、财物、建筑等损失的现象。 风灾: 台风、龙卷风、飓风: 台风 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上发生,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
    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习惯上,台风亦被用来统称所有在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气旋。(下文中的“台风”除特别注明外,采用第二种定义,泛指西北太平洋上所有热带气旋。
  ) 1897年至1996年间统计西太平洋及中国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个数与月份,平均每年有24个台风生成,发生最多台风的月分是八月,其次是九月和七月 龙卷风 是一种相当猛烈的天气现象,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状的云所形成。
    这种现象出现在全球的暴风雨里,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广阔区域以“龙卷风道”最为著名。 虽然美国遭受的龙卷风比任何其他的国家多,但当相关的土地面积计入的话,英国是世界上发生龙卷风最多的国家。
   水龙卷 龙卷风不会与其它的气象旋涡混淆,例如尘卷,它们通常不是来自雷暴的一员,是完全不同形态的自然现象,依照(美国)国家气象局有关龙卷风的常见疑问,一个海龙卷是在水上的龙卷风——通常意思是在水上的非超级单体龙卷风。
    海龙卷通常是沿着美国东南部海岸,尤其在佛罗里达南部和(墨西哥湾内的)礁石,而且可能出现在海洋上、全世界的海湾和湖泊。虽然海龙卷常被定义为龙卷风,实际上正式的定义上,除非他们吹袭陆地,否则不能归入龙卷风一类。
  其破坏性要比最强大的大草原小与弱,但是它们仍然相当危险的。  海龙卷能吹翻小船,毁坏船只,当吹袭陆地时就有更大的破坏,并夺去生命。当海龙卷很可能产生或在海岸水域上已经看得见的时候,(美国)国家气象局将会经常发出特殊的海上警告,或者当海龙卷会向陆地移动时发出龙卷风警告。
   龙卷风常识与安全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门的数据,直接被龙卷风吹翻致死的概率为1200万:1 。  一些人可能修改年代或地区,但实际可能性更低。龙卷风确实能每年在经济和物质上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失业和死伤。
   每年在龙卷风季节的开端,在龙卷风区域的学校和媒体界花时间告诉公众危险性,以及教育如何提高在龙卷风中的生存率。在美国,市民时常被建议购买NOAA 天气收音机。  它们相对便宜,仅花当前的20美元,它将会收到国家天气服务发出的危险天气警报。
  警报同时在收音机和电视中播出,大多数社团有民间防御警报,在认为龙卷风即将到达之前会启动。 在发布龙卷风警报后,所有市民被通知前往避难区。在大多数建筑物中,如果有可能,推荐找中央的无窗户的房间或低于地面的走廊。
    如果龙卷风袭击了建筑物,对藏在室内的人来说,可导致碎片的大量落下,因此,建议蹲在结实门口的梁下,或躲在结实的家具下。可是,龙卷风来时可使如移动房屋之类的轻建筑遭重创。在这种房屋居住的居民会在龙卷风来临前被通知撤离家园,寻找更坚固的避难所,而不管他们前往的是指定的避难所还是附近朋友的家。
    在某些地区,暴风地窖也是人们的避难所。 当龙卷风来袭时,车辆的处境是极其危险的。如果龙卷风是可见的,距离遥远的,并且当前交通顺畅,则你可以将车驾离龙卷风的路径,方法是沿与龙卷风路径直线成直角的方位移动。
  否则,请尽量快速且安全地将车辆停泊于交通线之外(即便事后从泥土里找出你的车来,也较将它留在路上引起事故更好。  ),并且寻找坚固的建筑物或壕沟作为掩体。切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务必不要在龙卷风接近时留在车内。
  在龙卷风造成的极强风力下,任何车辆都非常容易被卷起并抛掷。 一些人在风暴中选择在大型陆桥下避难,但那些地方并非是最佳避难场所。位于俄克拉荷马州诺曼底的国家气象局,曾经做过一份报告来讨论在于1999年5月3日发生的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袭击事件中,陆桥作为掩护体的用途。
    在当时有三座陆桥处于龙卷风路线上的俄克拉荷马市,至少每处桥下有一人死于龙卷风。陆桥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其中许多在强大风力与飞舞的碎块面前,并不会提供任何有力的保障。
  此外,由于人们在桥下或桥旁边随意停放车辆而引起的堵塞,很可能妨碍其他车辆的行进,从而间接剥夺后来者安全逃生的机会。   飓风 习惯上,对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发生的热带气旋的通称。
   气象学上,专指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中心持续风力每小时63海里/117公里以上的热带气旋。 气象学及航海上,蒲福氏风级中第十二级风的名字;风力为每小时63海??117公里以上。 台风在中国古代的旧称。
     火山爆发: 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带来了许多好处。许多宝石都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发也能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现在的科学发现表明,在许多行星和卫星上都有火山。在太阳系中现在还有火山活动的是地球和木星的卫星Io。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平均每年大约有50多次。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海底和人迹罕至的群山中,因此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火山活动感觉上很少。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
  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
  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  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