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花摘木讲述了什么内容?
攀花摘木的成语故事:王安石为宋王朝的振兴,一生致力于政治革新。革命导师列宁曾称赞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但是王安石在变法革新中,无时无刻不遭受到顽固派的攻击和诽谤。攻击他的奏折、万言书、流言蜚语像雪片似的,不断飞来。 有的上书列举了他的十大“罪状”,有的咬牙切齿骂他是“侵官生事”。王安石即以诗为武器,写下了许多文句锋利,泼辣刚劲,脍炙人口的战斗篇章,给予这些人以有力地回击。在《众人》这首诗里,王安石针锋相对地一开始就写道: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众人:指攻击变法革新的人;竞:这里指计较;病:担忧;莽:指王莽;旦:周公姬旦...全部
攀花摘木的成语故事:王安石为宋王朝的振兴,一生致力于政治革新。革命导师列宁曾称赞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但是王安石在变法革新中,无时无刻不遭受到顽固派的攻击和诽谤。攻击他的奏折、万言书、流言蜚语像雪片似的,不断飞来。
有的上书列举了他的十大“罪状”,有的咬牙切齿骂他是“侵官生事”。王安石即以诗为武器,写下了许多文句锋利,泼辣刚劲,脍炙人口的战斗篇章,给予这些人以有力地回击。在《众人》这首诗里,王安石针锋相对地一开始就写道: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众人:指攻击变法革新的人;竞:这里指计较;病:担忧;莽:指王莽;旦: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之后曾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当时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和蔡叔,以及纣王之子武庚、奄国君主等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夺王位。
这四句诗的大意是:根本就不要去理会,那些顽固地反对革新变法的那些议论。它既不能使我高兴,也不会使我忧伤。这就像王莽篡夺汉王朝的帝位之前不少人不断地颂扬他,难道他贤明了吗?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执政期间,尽管管叔、蔡叔和武庚、奄君散布了许多攻击他的流言蜚语,但周公还是受人尊敬的圣人。
接着,王安石更在诗中豪迈地宣称: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 圣人:贤明的人;铢(音zhu株):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这四句诗的大意是说:贤明的人能正确地估量一个人,决不会把极轻微的东西看作千钧重。而一个人的好坏优劣,也不取决于别人的议论,是好是坏,是美是丑。全由自己的行动的“美恶”和客观事实来决定的。 在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的人中,一位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光。
他曾在《读书堂》这首诗中写道:“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董仲舒,西汉时候的人,据说他青年的时候,为了熟读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曾有三年不出户,连自己家里的园子也不去看一眼,这首诗的要旨,是提倡要像董仲舒那样闭门苦读儒家经典,不要听变法革新之类的邪说,并扬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他就要像董仲舒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尽王安石的新法。
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诗,写了《窥园》这首诗,对司马光进行回击。全诗共四句: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窥:看;杖策:拄着拐杖;董生:即董仲舒;公羊:《春秋公羊传》,儒家的经典;惑:迷惑;肯:不肯;捐书:丢开书本。
诗的大意是:我决不会像董仲舒那样成天闭门死读书本,即使自己年老了,也要拄着拐杖一天几次地到园子里去看看,在攀花弄草的实践中不断从外界获得新鲜的感受。像董仲舒那样脱离实际的死啃书本,倒不如抛开书本,不读为好。
后来,人们便由这首诗引出“攀花摘木”这个成语。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