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姓氏是什么?
姓氏是氏族的文字符号,三皇五帝时就有了姓,氏是姓的分支。一般认为,夏代是姓氏制度的建立期,商代因之,那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到了周代,随着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的加强,姓氏制度比前代更明确。到这时,姓氏逐渐混同。 秦汉时期,姓与氏基本合一,姓氏概念确定下来。到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姓与氏混言,不再区分。
孔孟生活的年代,与今天的姓氏制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就是说【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说【孔丘的姓氏是孔,孟轲的姓氏是孟】也行。 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至于个人研究,有不同说法,比如,说孔子氏子,因论证的可信程度不够,一家之言未得到普遍认同。
+++++++++++++++++++++++++++++...全部
姓氏是氏族的文字符号,三皇五帝时就有了姓,氏是姓的分支。一般认为,夏代是姓氏制度的建立期,商代因之,那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到了周代,随着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的加强,姓氏制度比前代更明确。到这时,姓氏逐渐混同。
秦汉时期,姓与氏基本合一,姓氏概念确定下来。到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姓与氏混言,不再区分。
孔孟生活的年代,与今天的姓氏制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就是说【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说【孔丘的姓氏是孔,孟轲的姓氏是孟】也行。
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至于个人研究,有不同说法,比如,说孔子氏子,因论证的可信程度不够,一家之言未得到普遍认同。
+++++++++++++++++++++++++++++++++++++++++++++++++++++++
这涉及应该拿什么史料说话的问题。
钱穆为作《孔子传》【
舜陆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孔子编年》作序坦言:“孔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者,杂出于《春秋》三传、《礼记》、《家语》与夫司马迁《世家》,而又多伪妄,惟《论语》为可信,足以证诸家之是非。
”他认为诸种著述“多伪妄”,连《史纪》的卷四十七《孔子世家》都不足凭信,可能他也看到了“然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伪杂揉。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加以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多无厌,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孔别成一惬当人心之新传。
”(钱穆)他认为,“惟《论语》为可信”,研究孔子要围绕《论语》做文章,并且《论语》“足以证诸家之是非”。
《孔子编年》是晚近的编著,作者胡仔(1110~1170)是宋代人。史学界对《编年》的评价历来不高。
钱穆在《读胡仔》中说:“胡氏书仅知称引,逐年编列,无考订,无阐发,牵合穿凿。”而“牵合穿凿”恰为治史大忌,说出这一条,几乎等于对此书全盘否定。
历来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不断有人翻案,迄今仍无定论。
【见《中国历代对《孔子家语》的研究》
《孔子世家谱》本来就是个手抄秘本,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4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民国时期。
现在的这个定价3万多元的大部头是第5次修编本。【《孔子世家谱 《孔子世家谱》2009版》
经过5次大修,修修补补,都是后人之笔,说后人“记载”当年的事是打通了时空隧道。
以上针对 瀚海驼铃 所言提出,在这里可看到钱穆作《孔子传》在第一章《孔子的先世》中绝口不提孔子姓氏的原因。
采史首先要选择,尺度是可信度。信古、疑古、释古,哪种态度和做法都不可穿凿附会。孔子身为人文教授,对自己的氏望无一言半语道及,不奇怪吗?
由孔子把祖辈才有的氏望置诸脑后或全然不知,足可证实其时姓氏合一由来已久,氏望早就说不清了。
后人,无论孔门人丁(孔府编撰之不可尽信,亦尽人皆知事也),还是外姓学者,不复旁求可也。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