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如何预 防?平菇生产中常出现哪些异常问题?

平菇生产中常出现哪些异常问题,如何预 防?

全部回答

2016-06-22

67 0
    (1) 烧菌料温过高引起烧菌。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 围为5°C〜32°C。超过32°C,菌丝生长将受到抑制。当料温达到40°C时,菌丝很快就死亡。防止方法:选择适宜的生产 季节,避开高温发菌;发菌管理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料温的升降 情况,菌袋培养时,如果料温过高就应将码袋的层次降低。
    畦 床栽培发菌时可适当掀动覆盖的薄膜通风降温,也可在棚外增加覆盖草帘。(2) 平菇接种后培养料产生异味其原因是:①培养料发酵不彻底,播种后滋生了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生长,致使培 养料产生异味。
  ②培养料内含水量过多,通气性差,加上料温增高,致使培养料发酵变酸。③培养料内氮素营养过多,管理 不当容易产生氨味。  防止产生异味的方法:①培养料的主料应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发酵前将原料暴晒2天,按操作步骤进行充分发 酵,发酵后在散堆之前喷洒杀菌剂。
  ②拌料时严格掌握加水 量,防止培养料过干过湿。接种后控制发菌室的温、湿度,经常通风换气。③培养料一旦发生异味就应及时处理,异味轻 的,应将培养料取出,晾晒后加适量石灰,调节pH值,将含水量调至60%。
    重新播种。也可以将重新调配好的培养料装 袋灭菌,进行熟料栽培。异味严重的培养料不应再利用。(3) 平菇菌丝长透培养料后仍迟迟不出菇其原因是: ①菌种选择不当,菌种的温型与出菇的温度不相符。
  例如,选 用低温菌种在春季播种,待菌丝长满培养料正要出菇时,气温 正值偏高的季节,不易出菇。  ②培养料的配方不合理,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含氮物质添加量过多,营养生长过盛,菌丝徒 长结成厚菌膜。
  ③出菇期间温度过高或过低,缺少温差和光 照刺激,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菌丝体无法扭结成子实体原基。防止不出菇的方法:①选择适宜温型的菌株,或选择广温型的菌株。菌株的温型应与播种期配合。  ②选用合理的培养 料配方,严格控制培养料的碳氮比例。
  ③出现菌皮或菌膜可 通过搔菌法处理,即用小钉耙将菌皮或菌膜轻轻耙破,给予温差和透光刺激,适当通风,促使原基形成。畦床栽培播种后,在培养料面上先覆盖一层经消毒过的 报纸,然后再盖一层薄膜。盖报纸可防止薄膜内的水滴直接 滴在培养料的菌丝体上。
      如果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接触更多的水分就会萎蔫或徒长形成菌皮。另外,报纸也可遮光和通 气,有利于发菌。
  当菌丝生长吃透培养料时就应揭去报纸,这 时塑料薄膜用铁丝或竹片支高20厘米左右,并适当通风,增 加温差和光照,菌丝就会扭结成原基;否则,如继续盖严报纸 和薄膜就会缺乏氧气和光照,也会阻碍平菇原基的形成,迟迟不出菇。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