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贝多芬对音乐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 鸣 曲 (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 就在这凄惨痛苦命运下...全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 鸣 曲 (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
就在这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度过了童年。12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1787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
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恩待了5年。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1792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53献给了华德斯坦。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10年之久。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同年他又出版了3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荣获了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5年 ,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又完成了 “第一号交响曲”。他凭着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 — 他有了耳聋的疾病。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
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一 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的创作“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10年 当 中 (1818〜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伟人般的毅力创作 了 《第 九 (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 “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像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在欧洲,从中古到近代,一直到古典乐派的大师为止,一部欧洲音乐史,几乎就是一部宗教音乐史。
换句话说,从9世纪到伟大的贝多芬幵始他的“自由职业者”的艺术生活之间的几百年里,几乎欧洲所有音乐家都是为教会服务的。而贝多芬改变了这一切!尽管出生于音乐世家,而且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提琴,但贝多芬并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
其早期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 (即 《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这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道路进入了成熟阶段。
这部作品完全奠定了他创作的基本逻辑一一“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通过艰苦,走向欢乐”。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他创作的 “英雄年代”的开始。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包 括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即 《月光》,1801)、 《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 (即 《黎明》,180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 (即 《热情》,1806)、 《 D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1806)、歌 剧 《菲德里奥》 (1805)、 《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 (1803)等。
1808年他完成了简洁凝练、充满斗争精神和胜利信念的《第五交响曲》 (即 《命运交响曲》)和纯真质朴、歌颂大自然的《第六交响曲》 (即 《田园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伟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这就是贝多芬的故事: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却完全失聪了。
这是他最黑暗的时期。然而在这个完全安静的世界里,他听到了内心新的音乐,谱成了气势雄浑、充满欢乐、赞美上帝的杰作 — 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当乐曲第一次在维也纳演出结束时,全场掌声如雷。而身为指挥的他,因为面向着乐团,竟然听不见的!因为他的残缺,他成为许多人的祝福。
贝多芬承受巨大的痛苦却不轻言放弃,他没有向命运嚷嚷,他 “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他是靠自身的力量战胜的,用他的话说: “噢,人啊,你当自助!”贝多芬是一个从不缴械的英雄,一个真的猛士,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一切 ,正是我们要学的。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谙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遭受坎坷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
在苦难中,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的心灵才能渐渐成熟。趁着人生的舞台尚未落幕之时,你愿意让上帝来编织人生的梦想吗?用你强有力的双手, “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吧!。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