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公元641年,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史书上说:“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以后经此往来的人不会少,但留下记载的不多。不过人们对黄河源头所在的位置渐渐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知道它是出自巴颜喀喇山了。
探寻河源
以探寻河源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是两个少数民族皇帝下令进行的。
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十月已丑,即公元1280年11月4日,他命令都实带着人去探寻黄河之源,务必查出个究竟。 考察队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到达河源,绘有图件,回报朝廷,但这正式的考察报告,始终未见披露,而是一位汉族学者潘昂霄从都实的弟弟那里听到一些情况,写成《河源志》一书,把这次考察的成果透露了出来。书...全部
公元641年,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史书上说:“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以后经此往来的人不会少,但留下记载的不多。不过人们对黄河源头所在的位置渐渐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知道它是出自巴颜喀喇山了。
探寻河源
以探寻河源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是两个少数民族皇帝下令进行的。
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十月已丑,即公元1280年11月4日,他命令都实带着人去探寻黄河之源,务必查出个究竟。
考察队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到达河源,绘有图件,回报朝廷,但这正式的考察报告,始终未见披露,而是一位汉族学者潘昂霄从都实的弟弟那里听到一些情况,写成《河源志》一书,把这次考察的成果透露了出来。书中说河源是一片沼泽地,有泉水涌出聚成百余处水坑,映着阳光,从高山上望去,犹如星斗闪烁。
这明显地是把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了。
忽必烈派人去考察黄河源,是在宋朝的抵抗力量最终消失以后;前一年,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一代皇帝跳海自杀了,宋亡。这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少数民族皇帝,大概是想在天下坐稳以后要作出点前无古人的事。
他想找到河源,在那里建设一座城池,开辟水运,发展贸易,这在后来虽未成为事实,但对河源的探寻,终究是一次不为旧籍传闻所束缚,脚踏实地,颇有意义的破天荒的行动。
再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四月癸酉,即1704年5月7日,命侍卫拉锡等视察河源,但他们也只到了星宿海,虽已发现星宿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但并未追到源头,直至康熙末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这才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康熙为什么派人去专门视察河源。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同一年他封淮河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这一讨好河神的行动来推测,他已无忽必烈那种气魄,而与当时黄河水患已成清政府难以对付的一件大事有关。果然,到乾隆皇帝时,这个目的就很明确了,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了,这年黄河决了口子。
大概是对待神灵总得认真一些,这回真的到达了河源,绘地图,写报告,总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1782年的考察,提出黄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叫做“噶达素齐老”的地方,这是蒙古语,“噶达素”是北极星,“齐老”是石,据说此石呈紫赤色,有四丈高,构成一个孤独挺拔的山峰,上有天池,泉水从中涌出,流下成为黄河的源头。
这个记述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但说黄河发源于星宿海以西约300里的巴颜喀喇山北麓,则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不过这里有三条小河流向星宿海汇合,究竟将哪一条河流认定为黄河的正源,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河源风貌
作为学术探讨,这场争论也许还要进行很久;对一般人来说,则可以认为,已经能看清黄河的发源地。还是居住在那一带的蒙古同胞说得对,他们把这三条河都叫“古尔坂索尔马”,或总称为阿尔坦河。
概观河源,则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多水的盆形滩地来看待,可能更接近于真实。这个被称为约古宗列的盆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海拔约4400米,众多湖沼星罗棋布其中,汇成黄河上源东流入扎陵湖,再流入鄂陵湖,它们共同组成了河源地区的特殊风貌。
在文人的笔下,黄河总是宏壮的,河水洋洋,汤汤不可陵。
哲学家则看出了黄河是因为不择细流,所以能成其大。伟大出于平凡,在黄河的源头,我们不难悟出这个真理;这里没有滔滔洪水,仅有一股股细微的清泉,而它们就是雄壮的黄河之宗!
考察者告诉我们,黄河上源之一卡日曲,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另一上源约古宗列曲,更仅有一个泉眼作它的源头。
但在它们流出经过的这盆地中,泉源是很多的,这个盆地的位置虽高,海拔超过4000米,但周边多为山岭丘陵阻塞,各方的地下水都向这低平的盆地中部聚集,涌出成泉,且因排水不畅,使地面土壤浸淫在泉水之中,一些低洼的地方集潴成为众多的水坑水塘,一条条宽窄不等浅浅的水沟交错其间,它们逐渐汇合成流,当整个约古宗列盆地的细小水流汇成一条明显的河道向东边的星宿海地区流去时,宽不过10余米,深不足1米,那些原始的细流之微,由此也不难想见了。
在这伟大的黄河发源地,不仅水无浩浩荡荡之势,山也不雄伟。有相对高度较高的山,那在远处,可以遥看巴颜喀喇山的雪峰。而在盆地的周围,则不过是些仅比当地地面高出几百米、几十米,甚至相对高度更低的山岭与丘陵。
在它的南边,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隔的分水岭,最低处的相对高度才20米左右,而也就是这点高度之差,使这两大水系近在咫尺,相距不过200米左右却不能携手。这里随便一块地面的海拔高度都比泰山要高3倍左右。
真正高大的,人们却并感觉不到它的巍峨。眼前不过是一片布有许多砂砾野草和水泉的泪洳荒滩。
这里也没有参天大树,更谈不上任何森林,为狮虎这类百兽之王所不敢至,但仍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在此顽强生长。为了适应地势高,气候寒干燥的恶劣环境,它们都长得很矮,俯伏在地上向周围发展,多是高仅十几厘米、几十厘米的草本植物和灌木。
许多植物还长成圆墩墩的坐垫状,把花开在顶端,而且长得比叶片大;当鲜花盛开的季节,真成了花团锦簇,布洒在这荒滩上炫人眼目,似乎是在显示他们足以自豪的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植物根深叶小,茎和叶上绒毛;叶片的结构也不同于一般,角质层发达,栅栏组织紧密,这一切都是它们抵抗寒冷和防止体内水分过快蒸发所必需的,正因为它们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取得了在这海拔4000-5000米的地方生存的权利。
需要防止体内水分过快蒸发以抵抗干燥,可能有点不好理解,这里地面上的水不是很多么?不错,水是不少,但并非因这里空气潮湿降水多,它们主要是从地下来的;古人说地下有潜流,并不全错,不过它不是来自遥远的葱岭,而是附近的巴颜喀喇山,亦即昆仑山向东延伸的部分。
山峰高处的积雪,是巨大的水库,由此消融产生的水渗入地下再涌出,成了黄河,以及长江常年不断的泉源。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河源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也是一个盆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
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下的地方聚集形成众多的湖泊,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这里和约古宗列盆地的景色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表现出高寒草甸滩地的特点,但它比约古宗列盆地有低200米左右,湖泊又多,生命的活动增强了,灌木有长到一米高的,鱼类繁殖,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在星宿海中,初出茅庐的黄河汇集细流,不断得到水量的补充,当它东向流入扎陵湖时,已是一条可观的清澈小河了。水面有时宽至50米左右,深达在1-2米,有江河的样子了。
扎陵湖,还有东边与它相距不过15公里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黄河将它们联成一串。
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扎陵”表示白色;“鄂陵”表示青色。现在我们见到的扎陵湖也确是水色灰白,鄂陵湖则具有青蓝色的外貌,这与它们的深度不一有关;扎陵湖较浅,平均深约8米左右,最深处也不过13米多一点;鄂陵湖较深,平均深约20米左右,最深处可超过30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不是始终不变的,因为这里水分蒸发很快,每年的蒸发大于降水量,所以湖水有减少的趋势。河流注入时带来泥淤积湖底,也会影响它的深度。自然在洪水或缺水季节,以及或旱或涝的不同年份,湖中的水都会有变化,因此它们的面积大小也时有不同,各种记载不完全一致,据1978年测得扎陵湖的面积为542平方公里,蓄水在30亿至40亿立方米之间;鄂陵湖面积为608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00亿至120亿立方米之间。
它们虽比不上烟波浩渺的太湖那样广阔,但也有和运河上的微山湖差不多相等的大小,而两湖的水面具有海拔4200米左右的高度,则远为东部平原上的那些湖泊所不及了;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被称为世界最高的湖--的的喀喀湖,如仅就高度而言,也要比它俩略逊一筹,约低300多米。
不过,漫步在这比长白山顶的天池还高出约1500米的两湖之滨,却并无置身高峻之处的感觉,湖面开阔,湖畔的草滩也开阔,多是在远处才见低丘环绕。每春天降临,嫩草添新绿,杂花洒荒野,牛羊安详地来此觅食,水中游鱼成群,清晰可见,加上白云、蓝天、飞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概观从黄河源头到扎陵湖、鄂陵湖地区,整个儿都可以看成一个盆地,东西较长,其间地势又有起伏,故可分隔为约古宗列、星海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四大部分。但总体看来,盆地内高低相差并不大,从西到东,坡度不千分之一,因而水流滞缓,河宽而浅,宽度与深度之差,可达18-44倍;在一些地段,水流分散,河甚多,如注入鄂陵湖时,分成九股,没有明显干流;在那些洼地里,更易积水成湖,所以在这河源地区湖群密布。
这种现象,在黄河从鄂陵湖东北流出,折向东南流至玛多,始逐渐改变,因此有人把自此以上的黄河总称为黄河河源段,而黄河河源我们也不必就认定某一处,事实上是这个高原上相对低洼的蓄水盆地在起着黄河源头的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