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观点?

全部回答

2018-02-09

0 0
    板块构造学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申。它是在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
  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  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像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能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
    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称它为太平洋中隆。
  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被称为转换断层。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按照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
    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人地幔之中,俯冲地带则因为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
  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千米以下,为处于高温熔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桥吸收同化。  向上抬升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
  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2亿-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平均厚5-6千米,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
      而大陆壳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
  如长达6000多千米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