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如何面对孩子的尖叫 如何面对孩子的尖?

如何面对孩子的尖叫 如何面对孩子的尖叫

全部回答

2019-04-18

0 0
    孩子尖叫有下列几个原因: (一)过分溺爱 在过份保护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因为大人的关爱、呵护,容易养成自傲及予取予求的心态,一旦大人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或遇有不如意,就会以尖叫来表达自己的不高兴;而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以尖叫来吸引周围大人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尖叫就成为孩子发脾气、满足需求的绝佳利器。 (二)嫉妒心作怪 当小公主、小王子升格为姐姐、哥哥时,从原来拥有的三千宠爱集一身,突然间被另一个新娇儿所取代,嫉妒心和愤怒心可想而知;若此时父母只忙着照顾新生儿,还希望孩子能够学习独立照顾自己并照顾弟妹,甚至有时强迫孩子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分给弟妹玩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不平衡不舒服。
    当孩子在没有心理准备下,就要学习面对另一个竞争者,当渴望求助时却被父母以“没有空”拒绝时,孩子心理和安全感需求被忽略了,便会开始出现行为退化的现象,认为只要学习刚出生时的婴儿一样大哭和尖叫,父母就会来关心他、注意他、爱他。
   (三)身教失当 孩子天生就是个“模仿小天王”,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  例如当父母和朋友通话时,不是高谈阔论就是用尖叫的表达方式,孩子看了也会学习;当父母遇到不如意时或看到令自己害怕恐惧的事物,便以“尖叫”的方式直接表现自己的情绪时,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跟着模仿,所以父母的“身教失当”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四)高标准的亲子关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高,每天总是不忘唠叨、耳提面命孩子:“爸妈以前都没有这么多玩具和新衣服,你现在已经很享福,不要再不满足了……”、“都几岁了,这么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你看看隔壁家的小玲,又乖,又有礼貌、守规矩,一点不用父母操心,你呢?就只知道吵吵闹闹,什么时候才会学乖啊……”父母的疾言令色、喜欢做比较、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幽默感不足等,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都是存在着无形压力,孩子压力一旦无法获得解决或抒发,便会以最原始的宣泄情绪方式——尖叫,来表达其内心的不悦。
     尖叫孩子的特点 以尖叫方式处理情绪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下列的外显行为: 1。拉长了脸表示自己不悦的情绪。 2。若身旁有其它物品,很可能随意拿起来扔掷。
   3。嘴里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旁人询问时会故意越叫越大声。 4。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双脚也用力跺踩地板。   5。扯开喉咙发出尖锐的呼喊,吸引大人对自己的注意,强烈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情绪。
   6。坐或躺在地上耍赖甚或翻滚,无视周围旁人的眼光。 尖叫的不良影响 虽然每个孩子在某一段时期都会出现尖叫行为,但长时间下来却会对孩子成长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  丧失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习惯处处“代劳”,这容易让孩子舍弃一切自我学习机会,待孩子长大后便会发现,周围同龄人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己却没有,不仅容易被排挤,也会影响到自信心。
   2。情绪管理失当:习惯以尖叫来发泄情绪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缺乏忍耐宽容的心胸、忌妒心强、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等,且不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因此,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自然无法正常的维持。
   3。挫折忍受度低:当遇到问题,不愿意去面对或解决时,“尖叫”就成了孩子表达需要寻求的协助方式。孩子一尖叫大人就帮他处理,长久下来,容易养成孩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低;日后进入团体生活时,稍有挫折压力,便会无法应变处理,“逃避”便成了解决问题最佳途径。
     4。声带受损:长时间的尖叫,不仅对孩子的声带造成伤害,更可能变成无法恢复正常声调频率的遗憾。尖叫久了不仅口干舌燥,有时还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面对叫声,父母应该做的 面对孩子爱尖叫的行为和习惯时,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1。
     带离现场。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人较多的地方时,父母可以先将孩子带离开现场,然后再分析孩子尖叫的原因。 2。 尖叫比赛。有尖叫习惯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尖叫会带给周围人不舒服的感觉。
  家长不妨考虑与邻居妈妈协商,把爱尖叫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举办一次“尖叫”大赛。让孩子感受到放声尖叫后会造成别人的反感及喉咙的不适,并趁机教育孩子,“尖叫”有哪些害处,如影响到别人、造成喉咙不舒服、妈妈不开心等,让孩子了解原因进而改善不良习惯。
     3。了解原因。与孩子独处时,当孩子使性子尖叫时,不要立即去阻止,父母可以花些时间、耐心观察,看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尖叫。当孩子情绪缓和之后,再与他好好沟通,并倾听孩子心里的想法。
  二三回以后,多数的孩子都能改善自己尖叫的毛病,且重复再犯的机会很少。 良好的亲子关系 化解不良习惯 喜、怒、哀、乐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原始表达情绪的本能,在未经成长历练下,自然无法对自我情绪控制得宜。
    如果父母平时能对孩子情绪反应多一点关爱,慢慢地,孩子一定就可以改正不当的表达方式。下列一些方法,父母可以试一试。 1。管教孩子之前,父母应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的情绪,无形中也会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情绪智商。
   2。不要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忌妒心往往蒙蔽宽爱的心,且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创作力,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更不要过份挑剔、怀疑孩子做事的能力,应多给予肯定性的鼓励,切忌无故对孩子发脾气。
   3。给予孩子更多尝试失败的机会。在失败中记取经验,才是未来成功的关键。父母应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引导孩子迈向正确的学习道路。   4。关心和拥抱,让孩子忘记失望的沮丧,愉快面对挑战。
  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关心和拥抱,非常有益于孩子。以后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孩子即可控制自己起伏的情绪。 5。带孩子到自然中尽情呐喊与宣泄。如果短时间孩子无法改掉以开声音作为宣泄情绪的方法,建议父母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对着绿色的森林或壮阔的大海放声呐喊,透过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不良的情绪宣泄方式消失得无影无踪。
    。

2019-04-18

25 0
陪他一起叫,同乐同喜,有用

2019-04-18

27 0
不要管他,越管他叫的越欢,他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力呢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