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写作文

以“生命的思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全部回答

2018-03-11

0 0
    生与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生死死,说的是我们人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故事。 提到生命,不可避免地让想到死亡,因为生与死是如此紧密地相连着。 记忆里,第一次接触到死亡,那是外公去世的消息。
  那一年,我六岁。记忆并不是很清晰,然而也已经知道了死亡就是一去不返,再不能相见。  在那个很几分贫穷的年代里,外公是最疼爱我的人。平日里有什么好东西,他总舍不得吃,从来都留下来给最小的我,即使是最后生病住了院,依然是为我留着好吃的东西,自己却不肯动一丝一毫。
  送外公走的那一天,我的眼泪一直流个不停,仿佛流泪是唯一能够表达我伤心的方式。慈祥的外公,永远只是对着我笑的外公,就这么永远地走了,幼小的我第一次领悟到亲人远去的悲痛,也知道了生与死是如此相近又相远。
    一想起从小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依然会忧伤地落泪,那心痛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随着年岁的增长,虽然知道了生死无常这样的道理,但是当死亡接近的时候,我一样猝不及防。
   初三的夏天,应该是亮丽清新的,因为沉重的升学考试已经结束。然而那一年的夏天,我的天空里是蒙蒙的细雨。  因为一场车祸,带走了相识九年的同学。她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地在眼前,甚至小学时一起玩耍嬉戏的快乐都还没有淡去,却有人告诉我,她已经永远不在了,再也无法回到我们身边。
  我不能够想像,已经被录取的她再也不能云学校报到,我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一个健康快乐、活生生的生命啊,竟如此地化为清烟一缕,飘散,再不能相见。  那整整一年里,这种不敢置信从头到尾萦绕在我心头。
   死亡,是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当它无声无息地走近你身边某个人的时候,你才惊觉它的力大无比,他的迅捷神速,你才醒悟:原来生命是脆弱,是不堪一击。 高考的前夕,班上一女同学的父亲车祸身亡,我每每听到她忧伤的笛声,就忍不住难过。
    父亲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啊,她心里一定很痛很痛。那痛彻心扉,或许我不能完全懂得,但是我也真的好难过,却无法给她任何安慰,这无奈化作一种痛,点点滴滴蚕食着每个人的心。让我深深觉得人的渺小与无助。
  生命啊,竟是如此地柔弱,一不小心就会从这个宇宙中消失,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做好了准备,死亡就这般轻易地把你带走,留给亲人的是饮不尽的伤痛。   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我想没有一个人能确知。
  穿过死亡,我看到的是生命的脆弱,我没理由不忧伤,不难过。生命是美好,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我不能说生命不甜,我不能说生命不美,但就是因为它的甜蜜和美丽,才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忧伤。。。”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的,因为一生只有一次,唯一的这一次。
    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生命,认真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了! 我只愿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是美好,我只但愿生活着的人们,都能以一颗慈悲的心去善待每一个生命!。

2018-03-11

63 0
    最近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关于陆幼青在死亡日益逼近之时以从容的心情写下《死忘日记》的感人事迹,读罢不仅为之潸然泪下。在这个生命可以愈益延长,越来越被珍惜的年代,谁不愿让自己的生命被演绎得多彩多姿、快乐无边?"此生有涯,及时行乐"者不乏有之,然而能做到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日子里进行倒记时,并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不拖累家人,不枉活于人世一遭,并留下了那么多值得人深思的作品,让自己的名字被别人所牢记,让自己的思想被别人所认同,让自己的个性去感染别人,让活着的人更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的生命,让平庸的人懂得应该如何充实自己,这样的活法恐怕除了陆幼青再没有第二人了。
     陆幼青是不幸的。6年前,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爱情历久弥新之时,他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在与死神作顽强拼搏的他对世事的态度变得愈发豁达和开明。然而当医院的诊断结果再度向他宣布他的腮腺部瘤体已转化为恶性肿瘤时无疑对他来说是雪上加霜,面对死忘,陆幼青异常的镇定,他坦然表白:我要"亲历死亡",体验一把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谁是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或许只有到了生死边缘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容萌发对生的感悟抑或是对死的坦然……于是,他毅然打开了手提电脑,开始了人生最后的也是最真实、最平静的思考。
  去年的8月3日,他在"榕树下"网站挂出了他的第一篇死亡日记,他选择了用这种公布日记的方式来直面人生挑战死亡,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度过生命的最后二三千个小时。   他在日记里的一言一语无不透露着对生命的眷恋和对自己所走过的人生无怨无悔的情怀,他不讳言癌症带给人的脆弱,"它坚定不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地对着你侵削剥蚀,从肉体到精神",希望他的经历能够对"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有用。
  他思考爱情、亲情、生活,他说"慢慢走,欣赏啊",他说"这是一次生病与生命的对话,像一场优美的午茶"……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人,然而他的这一壮举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思考生命意义的人为之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
    是啊,生命的意义又怎能用时间的长短去进行衡量呢?有些人整天饱食终日却无所事事,有些人凭着自己优越的先天条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生活,有些人满足于自己有一张令人称羡的文凭可以不用担心今后生活没有着落,还有人甚至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这样的人活着虽然看似无忧无愁但却如同苟且偷生,就算能活到120岁,又能怎样呢? 2000年12月11日的凌晨,37岁的陆幼青匆匆地走完了他的人生离我们而去了,他坚信"生命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的",正如一位记者所说:有质量的人生并不因为上帝眷顾的迟早而褪色而衰微。
    是啊,只要我们每天都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去为社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那么这样的人生又何必在乎他绽放的是否长久呢?因此,我要说陆幼青,你死而无憾,你活有所值,你是好样的!你把生命的最后部分燃烧的炫丽夺目,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悲壮哉!凄美哉!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