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怎么给宝宝补钙啊?

怎么给宝宝补钙啊? 我家宝贝三个半月了,头上有"钙圈儿",据说是缺钙造成的,怎么给宝宝补钙啊?

全部回答

2016-04-06

43 0
    宝宝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修订的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是: * 1-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约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宝宝约400毫克。
   * 7-12个月:每天需要约500-600毫克。 * 1-3岁:每天需要约600-800毫克。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摄入了足够的钙 建议你给宝宝做一段时间的饮食日记,计算他每天钙的摄入量,时间久了,你的心里就有数了。
  对于袋装食品,你可以看包装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钙是40%,那此袋食品钙的摄入量就以400毫克计。但如果是散装食品,计算钙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网或查询有关的教科书,一般都会有标注。
    将查询的钙摄入量相加,如果低于宝宝每天钙的所需量,就证明宝宝每天补充的钙是不足的。 如何发现宝宝缺钙了 宝宝缺钙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颅骨软﹑囟门大,压颅骨有触乒乓球的感觉。
  严重缺钙时,可出现胸骨突起如鸡胸,下肢因长时间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变化外,还可出现夜汗多﹑睡眠不安稳﹑乳牙萌出延迟﹑枕部形成枕秃等表现。   董医师的建议:宝宝是否缺钙,不能仅根据上述表现来判定,但如果宝宝出现这些表现应引起家长注意。
  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监测钙的含量,如膳食钙的测定﹑血清钙的测定﹑尿钙的测定及骨矿密度的测定等。 预防宝宝缺钙的加减乘除法 加——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钙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应给宝宝补充足够的钙。
    母乳是天然补钙剂,其中钙和磷的比例最适于宝宝吸收,所以我们提倡母乳喂养宝宝。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母乳的含钙量,间接给宝宝补钙。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牛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选择,因为奶制品是目前被公认的含钙质最丰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
    另外,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也含有少量的钙,坚果和海产品也是钙源丰富的食物,同时还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温馨参照: 常见食物的含钙量(每100克的含量,单位:毫克) 食物名称 含钙量 食物名称 含钙量 食物名称 含钙量 母乳 30 青豆 200 海带 348 牛奶 104 瘦猪肉 6 紫菜 264 奶酪 799 瘦牛肉 9 鸡肉(带皮) 9 鸡蛋黄 112 黑木耳 247 香菜 170 黑芝麻 780 虾皮 991 大豆 191 豆腐 164 柑桔 129 荠菜 294 减——维生素D不可过量补充 维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
    但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不可过量补充,如果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使体内维生素D蓄积过多,出现中毒的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董医师建议父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给宝宝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
   乘——晒太阳能够帮助补钙 宝宝皮肤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光化学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而且经过阳光照射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是最安全的,不会导致维生素D过量。
  但父母们应注意,在炎热的夏季不要晒伤宝宝。 除——科学食用抑制钙吸收的食物 * 有些蔬菜如菠菜、竹笋、苋菜、毛豆、茭白、洋葱、草头等,含有草酸盐,它可以和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钙质的吸收。
    所以在烹调这些蔬菜前,应先在沸水中烫一下,除去其中的草酸。 * 钙剂不应与油脂类食物同食,因为脂肪进食过多时,消化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容易与钙结合,使钙的吸收减少,所以应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的脂肪。
   * 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时,其中的成分与钙结合也会降低钙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宝宝吃较多的粗杂粮。   TIPS:董医师教你的小秘诀: * 平常煮汤时,可多选一些大骨头来熬汤,再加几滴醋,这样可增加钙质的吸收。
   * 黑芝麻是便宜又好吃的植物性钙质的来源,父母可给宝宝适量吃黑芝麻食品,如芝麻糊、黑芝麻糖、芝麻汤圆等。 * 选择蔬菜时,每天应至少挑选1~2种含钙量高的蔬菜,而煮菜的汤汁也很重要,最好不要倒掉,可以让宝宝连汤汁也吃掉。
     * 如果宝宝喜欢吃肉松类的食品,可选择含钙较多的鱼松来代替肉松。

2016-04-06

13 0
可以吃龙牡壮骨颗粒,鱼肝油,要多晒太阳

2016-04-06

26 0
我们很多家长都爱给宝宝补钙,但其实钙的吸收更重要呢。 亲可以多给宝宝吃点鱼肝油,可以促进吸收哦。

2016-04-06

12 0
我们之前是早上吃鱼肝油晚上吃乳钙,白天多晒太阳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