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桥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周日要
现在的天桥,除了德云社,恐怕已经很难寻觅建国初期的痕迹了,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老北京,我曾经写过几个片断,下面是其中之一:
说起老北京,不能不说说天桥。
下面是日前应爱问学友之约,我写给爱问学友的一封介绍老北京天桥的信,复制下来也不难,不是回答,权作"解闷儿":
从天安门往南约三里,就是老北京有名的天桥。
五十年前,所谓北京城只是指现在北京的二环以内,出了二环,就是郊区。那时的北京城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就是现在这四个区二环以内的地域。东城,西城统称内城,崇文,宣武统称外城。再往前说,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族与汉族分居。 满族人住内城,汉族人迁住外城。满族人分八旗,统...全部
现在的天桥,除了德云社,恐怕已经很难寻觅建国初期的痕迹了,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老北京,我曾经写过几个片断,下面是其中之一:
说起老北京,不能不说说天桥。
下面是日前应爱问学友之约,我写给爱问学友的一封介绍老北京天桥的信,复制下来也不难,不是回答,权作"解闷儿":
从天安门往南约三里,就是老北京有名的天桥。
五十年前,所谓北京城只是指现在北京的二环以内,出了二环,就是郊区。那时的北京城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就是现在这四个区二环以内的地域。东城,西城统称内城,崇文,宣武统称外城。再往前说,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族与汉族分居。
满族人住内城,汉族人迁住外城。满族人分八旗,统称"在旗",旗人"吃皇粮",而汉人只能"挣饭吃",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在城里"挣饭吃"只能靠服务行业或低水平的娱乐业,由此促成了南城服务业和娱乐业的发展。
比如从前门外到大栅栏这一著名的商业街,店铺林立,京城所有的老字号几乎都集中于此。(现在北京前门外已经封闭,进行全面复旧。修好后,要再现往日的景象,不许走机动车。当年拆掉的东西再重建起来)。
娼馆聚集的"八大胡同",就在大栅栏附近。文艺界的名流,也大多居住在外城。(虽然是名流,但在当年属于"下九流")。集中了全部"草民"娱乐形式的天桥,也就应运而生。以至于有些老北京,为了标榜自己的草根形象,自称是"天桥出身"
以上所述中的"天桥",桥字一律要读儿化音,既:天桥儿, 这也是北京话的一大特点。
集中在天桥的娱乐业五花八门:
一。 变戏法儿的
三米长的条凳,凳面也就三寸宽,五六个条凳围成一圈,中间靠后放一张方桌,桌子上一个铜盘,一面锣,一杯凉开水,桌子侧后方一口木箱,箱子里面是变魔术的全部道具,这就是天桥变魔术的典型装备。
变魔术,在老年间叫"变戏法儿"
开锣:一小童拿起锣急敲一阵,意思是告诉人们要开演了。 人们立刻聚拢过来,先到的坐条凳,后到的站着,也有顽童从条凳下面钻过来坐在地上。看看人上的差不多了,锣声停,表演者出场。
表演: 变戏法儿的不光会变,嘴也好使,堪称三寸不烂之舌,从开始到表演结束嘴不停,而且说的比演的还多,所以留下一句歇后语: 天桥的把式 ----- 光说不练。 一开始不外是小魔术,如碗下移豆等等,然后是典型的五彩戏法,如从马褂下面端出鱼缸等等,最后是互动类,如从观众中钓鱼之类。
接赏: 就在表演进入高潮时,小童端着铜盘开始转着圈的接赏,边接还要边喊:"这儿赏" "谢了" "大爷赏" 之类的客气话, 如果哪位赏的多,小童立刻磕头谢恩。这时伴随着表演结束,表演者也转着圈作揖,边作揖边说:"有钱的您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意思是让大家不要走。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是人走的最多的时候,这时表演者会对走的人连损带挖苦。等到再也没人扔钱的时候,小童把钱倒进钱箱,表演者回身喝口水,准备下一场。。。。。
知道文不对题,但我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北京。
补充:提德云社不应说是"痕迹",恐怕说"老天桥的气氛"更准确。特此更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