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高中生物判断题(12)

植物产生的种子能发育成新的个体,是种子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种子不就是植物的一个细胞吗?那能长成一个个体不就是全能性的体现吗?

全部回答

2011-05-31

0 0
    种子繁殖不属于细胞全能性体现。 原因是这样的:种子不属于体细胞,而是受精卵。 —————————————————————————————————— 以下是相关资料: 基本概念 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个细胞(这里指体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成因 为什么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呢?我们知道,一个植物体的全部细胞,都是从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受精卵是一个特异性的细胞,它具有本种植物所特有的全部遗传信息。  因此,植物体内的每一个体细胞也都具有和受精卵完全一样的DNA序链和相同的细胞质环境。当这些细胞在植物体内的时候,由于受到所在器官和组织环境的束缚,仅仅表现一定的形态和局部的功能。
  可是它们的遗传潜力并没有丧失,全部遗传信息仍然被保持在DNA的序链之中,一旦脱离了原来器官组织的束缚,成为游离状态,在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下,细胞的全能性就能表现出来。  于是就象一个受精卵那样,由单个细胞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进而长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所以离体培养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缘故。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历史验证过程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预言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为了证实这个预言,他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髓细胞、腺毛、雄蕊毛、气孔保卫细胞、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放置在他自己配制的营养物质中(人工配制的营养物),称为培养基。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可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他只发现有些细胞增大,却始终没有看到细胞分裂和增殖。
  1934年,美国的怀特用无机盐、糖类和酵母提取物配制成怀特培养基,培养番茄根尖切段,400多天后,在切口处长出了一团愈合伤口的新细胞,这团细胞被称为愈伤组织。  法国的高斯雷特制成了一种固体培养基,使山毛柳、黑杨形成层组织增殖,最后形成了类似藻类的突起物。
  1946年,中国学者罗士韦培养菟丝子的茎尖,在试管中形成了花。 以后许多科学家为证实这一论断做了不懈的努力。1958年,Steward等将高度分化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组织细胞放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根细胞会失去分化细胞的结构特征,发生反复分裂,最终分化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的植株;1964年,Cuba和 Mabesb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1969年Nitch将烟草的单个单倍体孢子培养成了完整的单倍体植株;1970年Stewar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至此,经过科学家们50余年的不断试验,植物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了充分论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

2011-05-31

166 0
首先种子不是一个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其次,种子发育成个体不是其种子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应该是种子里的一个细胞发育成个体,这才是种子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