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度网站收录] 网站改版不收录怎么办?
古朴典雅的意大利诸城
这里是足球之都,有着让全世界球迷疯狂的足球甲级联赛;这里是时尚之都,有着让时尚女性们痴迷的华美时装;这里是文艺之都,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诞生出一大批名人巨匠;这里曾是一个帝国,在其强盛时地中海仅是他的内海;这里因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 这就是意大利。我对意大利最初的印象来源于意甲联赛。一支支球队让我熟悉了一座座城市,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等。此次我们从瑞士进入意大利。沿着地中海海岸,自北向南而行,依次参观了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城市。
说起米兰,会让人们想到米兰国际时装周以及AC米兰和国际米兰...全部
古朴典雅的意大利诸城
这里是足球之都,有着让全世界球迷疯狂的足球甲级联赛;这里是时尚之都,有着让时尚女性们痴迷的华美时装;这里是文艺之都,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诞生出一大批名人巨匠;这里曾是一个帝国,在其强盛时地中海仅是他的内海;这里因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
这就是意大利。我对意大利最初的印象来源于意甲联赛。一支支球队让我熟悉了一座座城市,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等。此次我们从瑞士进入意大利。沿着地中海海岸,自北向南而行,依次参观了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城市。
说起米兰,会让人们想到米兰国际时装周以及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两支足球劲旅。米兰作为意大利伦巴底区的首府,以其人口、政治影响力、文化和艺术地位成为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其商业、工业和银行业更是列居首位。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曾在米兰长住,好像艺术就在此扎了根一般,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我们18日的在米兰的活动就从规模居世界第三的米兰大教堂开始了。该教堂的情况,我将在后面详细介绍。教堂的正面是建于1862年是大教堂广场。
这里是米兰市的中心。中央矗立着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也被称为意大利国父的维多利奥·艾曼纽二世的骑马铜像,雕像四周有无数的鸽子在悠闲踱步,任人喂食、观赏。由于游客太多,喂食的也不少,导致这里的鸽子个个营养过剩,大腹便便,看样子已失去自我觅食的野外生存能力了。
据说意大利已经禁止游客向鸽子偷食,如被警察抓住将面临罚款。在教堂正面的右侧是艾曼纽二世回廊。该回廊建于1865—1877年,呈十字形,长196米,宽47米,高47米廊顶呈拱圆形。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
(这里顺便说一下,意大利的大理石非常有名。意大利素有“石材王国”之称,不论其产量、进出口额都长期居世界首位。石材工业是其国民收入和外汇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巨大的拱形建筑富丽堂皇,长廊内有金银首饰、时装、皮具、礼品、餐馆,咖啡厅和书店。
这里是米兰的城市客厅和市民的休闲中心,到处是休息的市民及观光客,也有很多的华人在此摆摊,销售一些纪念品。穿过艾曼纽二世回廊来到的斯卡拉广场,广场不大,广场中央有达·芬奇与其四个弟子的雕像。达·芬奇雕像正对面的是斯卡拉歌剧院。
歌剧院于1778年启用,二战被夷为平地,战后重建。在斯卡拉歌剧院,音乐会演出季从每年的12月一直持续至来年的6月。秋天,剧院则上演交响乐。来到米兰就一定要去维罗纳,说起维罗纳知道人未必很多,说起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家一定耳熟能详,维罗纳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
每年来维罗纳参观的人是络绎不绝,都想去看看莎翁笔下那段凄美爱情的发生地以及两位主人翁的模样。可惜的是罗密欧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能看到的是朱丽叶的故居。院内竖立着一尊真人高矮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
由于传说触摸塑像的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所有拍照的游客无论男女都将手搭在铜像的右胸上,使得右胸显得尤为锃亮。铜像左侧就是那个令无数青年男女神往的大理石阳台正是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场所。我发现,在这个故居小院门洞的墙上用口香糖贴满纸条,都是游人祈祷爱情的。
仔细搜寻一番,还能看到用汉字留下的“XX到此一游”。呵呵。
在意大利的行程较紧,几乎是一天两个城镇。参观完维罗纳我们就要赶往莎士比亚另一部不朽的著作《威尼斯商人》的发生地——威尼斯了。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据导游介绍,由于威尼斯本岛日渐下沉,外加到了冬季海水会倒灌进岛内,因此,本岛的常住人口仅有4万人,而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平均也有6万左右,最多时能达到一天10万游客。
看来旅游在给当地带来不菲的收入的同时也大大影响到了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意大利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规定旅游大巴在进入每座城镇时都要缴纳一定的入城费,以减少游客过多给历史遗迹和当地居民造成的负面影响。
然而此招似乎不太管用,往来游客依然如梭。威尼斯本岛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我们坐船上了岛才体会到什么是摩肩接踵。
感觉人口密度比上海世博会还大。威尼斯有三宝,面具、玻璃、贡多拉。朱自清曾写过《威尼斯》的散文,高中时学过。我的文笔自然没有他那么出彩,就简单介绍下。威尼斯没有汽车,交通主要靠走和乘船。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坐上贡多拉,在摇摇晃晃的船体中享受荡舟的感觉和狭窄的河道两边的建筑。
”贡多拉船身狭长,首尾翘起,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船夫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
在威尼斯,贡多拉的船夫是需要执照的,而且据说执照是家族遗传下来的。可不要以为只要技术熟练就能划贡多拉哦。我们时不时能看到贡多拉上有一人拉着手风琴,其余五人品尝着意大利的啤酒或是香槟,听着悠扬的琴声,品着醇美的佳酿,坐着考究的小船,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遗憾的是未能听到有人高歌一曲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不知不觉在贡多拉上度过了轻松而愉快的半个小时。上岸后,我们来到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冬季频繁发生的景象——海水倒灌。
由于大陆板块漂移、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等诸多因素使得整个城市在过去的百年内下沉了23厘米。每年冬天,这里都要遭受大约60次洪水侵袭。只见海水从下水道、窨井口咕咚咕咚地往外冒着,这架势还有点像济南的趵突泉。
威尼斯人对此已是见怪不怪,迅速地搭起木板供人们行走。国外的游客哪见过这种阵势,纷纷拿起相机拍照。圣马可广场可谓是威尼斯的明珠,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的客厅”。
而它最美丽的时候恰恰就是海水涨潮倒灌的时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广场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使所有建筑倒映在水中,像镶嵌在水晶或玻璃中间,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光彩夺目。从圣马可广场返回至海边的餐厅,途中会经过叹息桥。
叹息桥建于1603年,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是一座拱廊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据说是因死囚被押赴刑场时经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
我去的时候叹息桥正在维修,被脚手架围了个严严实实,仅能看到面向运河的小窗。看完叹息桥,其实是什么也没看到,我们就前往西餐厅去享用意大利餐了。说是午餐,其实很简单,但又富有当地的特色。我们四人一桌,先是一道蔬菜沙拉作为前菜,然后是四分之一份的比萨饼,接着是意大利海鲜面或者是墨鱼汁面,接下来是炸海鲜,最后是一道甜点——提拉米苏。
佐餐的是一小杯红酒。可以看到西餐和中餐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丰盛的大鱼大肉,没有满杯的酒水,没有吆五喝六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场面。个人吃着自己盘中的食物,在柔和的阳光下,欣赏着海景,聆听着海鸥的叫声,鸽子在你脚下窜来窜去,自由地觅食,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让你感觉人类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而非主宰。
也难怪意大利人比较散漫了,在这么美好的氛围下都放慢脚步来回味了,哪里还有心思急着赶路或是做事呢?
富有特色的午餐为我们的威尼斯之旅划上了句号。我们紧接着前往佛罗伦萨,同时去拜访下伽利略的故乡——比萨(需要说的是,比萨城和意大利的比萨饼可没有什么关系)再去看看那自由落体实验的地点——比萨斜塔,五莲红路沿石。
据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参观。可见一位名人、一座知名的建筑对于一个城镇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比萨斜塔不是塔,其实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的本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我之前对比萨斜塔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那个自由落体的实验上。其实比萨斜塔在1173年开建,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因为倾斜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工程也一度停顿,直至1372年完工,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有趣的是,在斜塔下拍照的游客大都摆着两个pose,要么是伸腿踹倒斜塔,要么是伸出有爱的手去扶一把斜塔。再次遗憾的是,斜塔也在维修中,我也因此失去了一个与伽利略站在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个实验的机会。
从比萨城出来后我们赶去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其意大利语的直译为“百花之城”,市花以及标志是一朵紫色的百合。十五至十六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也曾是19世纪意大利统一后临时首都所在。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和绘画的摇篮,伟大诗人但丁就出生在这里。今天,佛罗伦萨仍保存着但丁的故居,许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被称作文艺复兴艺坛“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1506年聚会于佛罗伦萨,成为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
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底蕴、灿烂的文化、繁多的古老建筑。据不完全统计,佛罗伦萨有大大小小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不论您是漫步在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还是来到博物馆、美术馆或教堂参观,定会感受到佛罗伦萨古城那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佛罗伦萨不可不看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像”。所有的教堂我将集中在下文一起介绍。大卫像从1873年来一直守候在维奇奥王宫门口的左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件复制品。米开朗琪罗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灵感和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是非凡的雕塑大师,他是杰出的画家,同时又在建筑和诗歌方面显现出超人的才华。而且,他的长寿使他有更多充裕的时间进行艺术创造,并留下大量令后世心仪的杰作。由于米开朗琪罗通晓解剖学,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人物身材比例,肌肉和经脉的表现都十分逼真。
这尊大卫像的头部猛然左转,炯炯有神的双眼,怒视前方,左手紧握甩石器,手臂上的筋肉,条条爆出,直立的右脚,强劲有力,姿势既稳定又有动感。该作品完成后就成了佛罗伦萨的象征,佛罗伦萨的人民把大卫称之为“保卫祖国的市民英雄”。
创造这件作品时,米开朗琪罗才29岁。
从佛罗伦萨出发,我们驶向此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罗马。罗马人们耳熟能详。小时听过“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俗语,大学时看过《罗马假日》这部浪漫的爱情影片。
罗马之行原本仅参观古罗马竞技场、许愿泉、万神殿以及国中之国——梵蒂冈。因旅行团中年轻人居多,想必大家都看过《罗马假日》,于是纷纷要求去看看西班牙广场、真理之口等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导游也是一一应允,反正是额外收费,结果是两厢皆大欢喜。
首先向大家介绍下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五莲花路沿石。国土面积为0。44平方公里,大致与天安门广场一样大。其与意大利的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
常住人口仅540人。梵蒂冈以其为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而闻名。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民政机构以及刊物。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逢周日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皇在圣彼得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
梵蒂冈的艺术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等处。时间关系,我们仅仅参观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教堂禁止穿着袒胸露背或露出膝盖以上部位服装的游客进入,以显示对上帝的敬意。
教堂内有着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之作,一尊大理石像——圣母怜子像。当时的米开朗基罗刚满25岁。当时很多人认为该作品并非出自这位年轻人之手,为证明此作品为自己所作,米开朗琪罗在圣母玛丽亚胸前斜划的细带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这也由此成为了唯一一件有米开朗基罗签名的作品。
圣母怜子像刻画的是耶稣遇难后,其母亲圣母玛丽亚将耶稣抱在怀中。作品将死后耶稣无力下垂的手臂、圣母年轻的面庞、褶皱的尸布以及圣母的服饰刻画的淋漓尽致。作者有意把圣母表现得比他死去的儿子还要年轻,用圣母青春常在的形象寄托人文主义关于人性崇高和不朽的理想。
接下来介绍一下《罗马假日》的经典场景——西班牙广场,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电影中可爱的奥黛丽·赫本靠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扶手上吃冰淇淋的场景。因西班牙使馆在此,故名西班牙广场。中午来到这里时,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把它挤满了,看来已经不可能在台阶的扶手上吃冰淇淋了。
西班牙广场中央是一艘永不启航的石船(又名“破船喷泉”),石船已沉在水中,清水从船身中央涌出。 广场四周英国式的茶馆,是18世纪建成的,曾经被取名为英国人的犹太区。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
中间是拾级而上的西班牙台阶,台阶连结着教堂和广场。阶梯从下而上结合了曲线和直线,以优美的线条连结而上,中间有一座花台,花台上还有一些杜鹃花,一路走上去,欣赏着不太茂盛的杜鹃花,也觉心情放松好多。
意大利一些时装发布和选美活动也常在此举行。台阶右侧还保存有济慈的故居。现在有济慈、雪莱纪念馆,除了他们个人的资料外.还展出有拜伦等人的手稿、书信、遗体面膜和照片等丰富的资料。沿着台阶不行到顶就是圣三山教堂,教堂的前面矗立着一个方尖碑。
据说在罗马这种方尖碑有13根,都是从埃及掠夺来的。圣三山教堂于1495年由法国人所建,从教堂的一对钟塔和窗户,可以看出它是属于哥特式的建筑,不同于在罗马较常见到巴洛克式的豪华和精雕细琢。来到罗马,不可不看那举世闻名,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古罗马竞技场。
古罗马竞技场又称为斗兽场、角斗场。这座巍峨壮观的巨大建筑可以说是古罗马帝国宏基伟业的缩影。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角斗是斗兽场的主要节目,是一天中娱乐的高峰。有人与人和人与兽搏斗等。当时还出现了专门培训角斗士的角斗学校。我们熟知的斯巴达克斯就是在角斗士学校的厨房内发起暴动,逃到维苏威火山上发动了起义。在随后的2000年的历史中,竞技场遭过雷击,遇到地震,一度还成了市内最方便的采石场,很多基石被拉去建造宫殿和教堂,直到18世纪,这种人为的破坏才被禁止。
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饿竞技场,其高耸的围墙已经残缺不全,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舞台和罗马市民贵族的坐席也已破败不堪,但仍不失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