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谁知道侵华日军主要将帅荒木贞夫的资料?

全部回答

2005-07-07

0 0
    荒木贞夫出生于有武士传统的家庭,鼓吹“北进论”,又深谙为人之道,身边聚集了不少尊敬他的少壮派军官。“十月事件”之后,他当上了大权在握的 内阁陆相   荒木贞夫,1877年5月26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
  荒木家原先属于武士阶层。幕 府统治末期,政治动荡,许多地方大名(即地方封臣)已养不起人数日益膨胀的武士阶层,中 下级武士收入微薄,生活处境艰难。  为生计所迫,在荒木贞夫父亲这一辈,不得不放弃武士 这一 行,另觅他途维持生计。
  荒木贞夫父亲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私塾,靠教课勉以维生。出生在这样一个原来历代从武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荒木贞夫不仅继承了嗜血好战 的武士道精神,同时又比普通武人更加机敏狡猾。这种性格“优势”,才使他这个出身“寒 门”的人后来当上了陆相和文相,而且在派系斗争中极能煽惑支持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以自 己为首的“皇道派”,推动军部独裁体制的确立,甚至可以发挥“能量”左右日本之国策, 推动日本的法西斯化,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   话说,荒木贞夫出生的时代,是日本打开国门兴起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时期。日 本的传统教育体制受到极大冲击,诸如音乐、体操等被称为“情操教育”的课程被纳入,而 且教授英文成为一大风潮。
  在举国上下推崇西化的背景下,荒木贞夫父亲的传统私塾渐渐无 人问津,最后,他父亲不得不关闭了这家苦心经营多年的私塾。  这意味着荒木家失去了重要 的生活来源,家境当然是每况愈下了。
  荒木贞夫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小学毕业后,就考 上了当时的日本名校东京英语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荒木贞夫通过做排字工、糊 火柴盒等办法来勤工俭学,但这样仍无法凑齐学费,后来他不得不辍学。
  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日军重创清军水师,取得了这场侵略战争的胜利, 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虽然在法、德、俄三国的干涉下,日本不得 不将占领的辽东半岛“归还”清政府,但所攫取的巨额的战争赔款,仍使日本政府尝到了侵 略的“甜头”。
  侵略得逞,更加助长了日本进一步侵略的野心,同时,由于霸占辽东半岛没 有成功,全国上下都在宣扬“卧薪尝胆,誓与俄国争高下”的口号。  上军校、参军、当军官 ,成了当时日本青年最渴望的事。
  荒木贞夫在这种叫嚣侵略的环境的影响下,也渴望自己成 为驰骋战场、沙场“建功”、“效忠”天皇的“英雄”,因而在辍学几年后,他再次踏进校 门——报考了陆军士官学校。   1897年,荒木贞夫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大学继续学习。
    1904年,日 俄战争爆发。荒木贞夫作为近卫后备混成旅团(即“王牌梅泽旅团”)副官随队征战。荒木贞 夫迫不及待地踏上出征之路,渴望着“效忠”天皇、战场立功。梅泽旅团在奔赴日俄战场途 中,遭到俄舰袭击,日舰“常陆丸”被击沉,船上三个中队官兵全军覆灭。
  荒木贞夫幸好没 有乘坐“常陆丸”,而逃过了“一劫”。  日俄战争以日本“大获全胜”告终,荒木贞夫经历战火磨砺后,返回陆军大学继 续学习,不久,以陆军大学第19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荒木贞夫曾先后在参谋本部 和日本驻俄公使馆任职,一度以“苏军专家”闻名于日本陆军,并成为日军内部“北进论” 的首倡者。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寻找借 口进行武装干涉。
    1918年,美国政府以援救“捷克军”为借口,首先向日本提出了出兵西伯 利亚、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主张。日本政府积极响应,立即调派7万大军组成西伯利亚远 征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猖狂进攻。
  在日本驻俄公使馆担任过武官的荒木贞夫认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将对毗邻的中国发生“赤色影响”,若中国也爆发革命,就将直接威胁日 本“先征服中国,后称霸世界”的侵略计划的实现。  因此,他极力主张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 攻。
  于是,他被委任为驻“白俄”的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全权负责日本对苏联的武装干涉 活动。   在指挥军事进攻的同时,荒木贞夫还与日本间谍黑木亲庆共同策划了一个秘密营 救俄国沙皇的计划。他打算将沙皇营救出来后,以“沙皇”之名,号召更多帝国主义国家对 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控制沙皇,乘机霸占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 。
    然而,随着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7月16日将沙皇一家处决,荒木贞夫的这一计划破产。同 时,苏联红军向白匪军发起猛烈反攻。1919年底,红军彻底击溃了白匪军,荒木贞夫被迫狼 狈逃回日本。
  虽然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企图失败,但荒木贞夫仍坚持认为,日本要想称霸世 界,必须先占领“满蒙”,即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这或迟或早势必会引起一场与苏联的全 面战争。  因而他认为,要取得对苏战争的主动,必须先发制人,在占领“满蒙”后,就立即 “北进”,进攻苏联。
  荒木贞夫的“北进论”主张在日本陆军少壮派青年军官中颇有影响。 “北进论”后来也成为日本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两大派别之间重要侵略策略的 分歧所在,并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政变。   荒木贞夫对为人之道颇为谙熟,不仅能言善辩,而且不拘小节,性格开朗,在中 下级军官中颇有威信,被称为“大胡子龙王”。
  在这些少壮派军官的支持下,荒木贞夫在统 治高层开始崭露头角。1931年10月,桥木欣五郎与当时的日本驻华武官长勇以及日本法西斯理论鼓吹者 大川周明等人勾结,准备发动“十月事变”,以武力推翻现行政府,组织新政府,甚至拟定 新政府由荒木贞夫来担任“总理兼陆军大臣”,即首相兼陆相。
     然而,此次政变由于事先走漏了风声,而以失败告终。但荒木贞夫这个当时在熊 本担任第六师团师团长的默默无闻的人,从此却大受注目,因为他在说服桥本、长勇等人时 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陆军上层的赏识,同时,在对政变主谋的处理上,他坚持主张从 轻发落,因而又进一步赢得了青年军官的好感,获得了上下层的双重支持。
    1931年12月13日 ,荒木贞夫受到军部的推荐而一举在犬养毅内阁中升任陆相要职。 担任陆相的荒木贞夫极力推动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范围。九一八事变时,他叫嚣要退出国联,而“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更是屡次促成对华增兵,不 断使战争升级 荒木贞夫担任陆相时期,正是日本制定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关键时期,而他则不 遗余力地推动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范围,在日本侵略军的罪恶历史上,荒木贞夫无疑是罪 魁祸首之一。
    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荒木贞夫还没当上陆相的时候,他就已经从外务省听 闻关东军准备在“满洲”地区挑起军事进攻的消息。荒木贞夫内心当然非常支持用武力霸占 “满蒙”这块资源丰富的土地,但他考虑到如果贸然行动的话,可能会像上次的张作霖事件 一样,受到国际社会的攻击,而最终使日本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的境地。
    因而他支持参谋本部 “隐忍一年”再图“满蒙问题的最后解决”的策略,希望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建川美次前往中 国东北安抚蠢蠢欲动的关东军。但事实上建川美次却“玩忽职守”地让关东军乘机在9月18 日提前发动了事变。
   荒木贞夫的反对实质上只是出于侵略策略方面的考虑,这从他后来当上陆相后的 反应上表现得很明显。  事变发生后不久,1931年底,荒木贞夫升任内阁陆相。他一上台,就 立即召集了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高级军官们商讨制定了进一步侵占中国东北的新计划。
  1932 年初,东三省除哈尔滨外,几乎沦入日本关东军之手。1932年1月4日,荒木贞夫电召一手制 造九一八事变的板垣征四郎回国述职。  1月6日,荒木贞夫听取了板垣的汇报后,态度暧昧 地说:“新内阁刚刚成立,政府的大政方针尚未确立,但其基本方针应该是尊重现地形势的 。
  ”随后,荒木贞夫要求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根据所汇报的情况及关东军的建议,联合 起草了《满洲问题处理方针纲要》,确立了在“满蒙”建立傀儡政权的方针。  在这一纲要指 导下,板垣等开始放开手脚炮制“满洲国”。
   1932年1月4日,中日双方接受国联调停,在现地停战。1月21日,国联成立了以 李顿勋爵为首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调查事件真相。 荒木贞夫表面上赞同国联前往调查,实际上,他根本不会接受国联否定日本侵略 利益的调查结果的。
    他一面急令陆军省少佐田中新一赶赴长春,传达自己的机密指示,要求 关东军在2月中旬国联调查团赴“满”之前,务必发表新“满洲国”建“国”宣言,造成独 立的既成事实。另一方面,他开始宣扬以侵略“满洲”为开端的军部大陆政策。
   1月30日,荒木贞夫在枢密院的质询会上,回答顾问官石井菊次郎关于“满洲事 变的目的、目标及其范围”是什么的问题时,他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地说:“目的是维持满 洲治安,目标是张学良,范围是张学良统治下的东四省。
    ” “东四省是指哪些地方?”石井顾问官不明白“东四省”的意义而继续问道。 “奉天、黑龙江、吉林、热河。” “热河怎么也包括在内?不是东三省的问题吗?” 荒木贞夫想也没想,就说,“那是过去。
  张学良亲自说过,包括热河在内,是东 四省。  ” “如果是以张学良为目标,他要是到了北平,我们也要进军北平吗?”顾问官担 心地问。 “张学良把热河作为策划反日的地区。
  正因热河处于张学良统治之下,我们也就 不得不进行彻底整顿。他去北平,若扰乱‘满洲’治安,我们如不进军北平,就难保‘满洲 ’治安,国防的基础也无法建立。  ”在顾问官的追问之下,荒木贞夫一步步讲出了军部的野 心。
   听到此,顾问官明白了这种昭然野心,一句点出关键:“那不是扩大事态吗?陆 军一再声称不扩大事态,事实上不是正在扩大吗?” 荒木贞夫想到不能将这种侵略目的太竦乇泶锍隼矗悦庠獾揭恍┱掣笤钡姆炊裕蚨氲搅艘桓黾虮愕乃捣旆ǎ蛄艘桓霰扔鳎担骸霸谡饫铮蚁肽么蟾1?(日本传统的一种以豆沙为馅的年糕)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大福饼的体积是固定的。如果 把它向上捏,它就会变得很长;如果把它压扁,它就会变得很大。但是,它的本质并没有 变。具体到用兵上来说,是用一个师团在小范围内战斗一年好呢,还是扩大战区用一小时就 解决战斗好呢?我认为用兵贵在神速。
  眨眼之间,战事已经结束,这样害处少影响也小。  从 这个意义出发,我认为时间应压缩到最小限度。至于战区的大小,当然小些为好,如果不可 能,那就放开一些,速战速决为好。我对扩大不扩大问题,就是这样考虑的。
  ”  经过荒木贞夫这般包装过的侵略野心获得了枢密院顾问官们的认同,顾问官江木 千之更是狼狈为奸地进一步指出:“全听明白了,就请按此方针坚决地干下去。  同时还要制 止中国的排日教育。
  ” 获得了国内的“理解支持”,使一心推动侵略战争的荒木贞夫松了口气,但是, 他在东北的指令却遇到了困难。由于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率领吉林自卫军,顽强抵抗关东军的进攻,使关东军原定于2月中旬之前建立\"新国家\"的阴谋无法按期实现。
    关东军为了 摆脱国联调查时可能会受到的指责,于是在2月18日,以所谓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名义, 发表了一个“独立宣言”,声称:“本会成立,通电世界,从此与民国脱离关系,东北各区 完全独立。
  ” 在此基础上,板垣征四郎与土肥原贤二更是紧锣密鼓地执行荒木的命令,在3月1 日,国联赴“满洲”之前,终于拼凑出了由溥仪任“执政”的“满洲国”,企图以此来逃避 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将中国东北变为日本控制的殖民地。
     然而,经过此番粉饰,日本仍未能逃出国联的调查。英、美等殖民大国控制的国 联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虽然想通过将“满蒙”变为国际共同占领地,排除日本的独占,也是 别有用心的,但还是指出了问题的性质——李顿调查团在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满 洲”是中国领土,日本的行为属于侵略,日本应当将所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归还中国 。
    日本陆军对这样否定其侵略“战果”的报告当然非常不满。陆相荒木贞夫更是恨恨地说:“只 要我们还在国际联盟内,就没有自由,所有问题都会受到限制。我们必须退出国际联盟,退 出去了,就可以随心所欲。
  比如北平、天津地区,必要时我们可以占领。向什么地方出兵, 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只有下决心退出国际联盟,才能开辟自由的天地。”此时的他,为了 侵略的利益,再也不在乎什么日本的国际环境的好坏问题了,而是要求退出国联以排出国联 对日本侵略野心的限制。
   除了在中国东北发动侵略战争之外,日军又在华东地区的上海挑起侵略战火。 1932年1月中旬,日莲宗和尚天崎启升等5人向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挑衅,引起冲突。  事件 发生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市长吴铁城提出强烈抗议,同时,武官田中隆吉指使60余个暴 徒,纵火烧毁了三友实业社。
  以此事件为借口,日本海军于1月28日悍然出兵上海,攻击闸 北地区。中国守军奋起抗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为了迅速获胜,不断增加兵 力。但在蔡廷锴统率的中国守军的抵抗之下,日军未能得逞,双方陷入僵持。
     2月5日,海相大角生拜访荒木贞夫,希望陆军支援,他说:“上海情势危急,希望您能增派一个陆军旅团,归海军司令官指挥。” 荒木贞夫当然也很关心上海战事,也打算增派陆军支援,但他想让陆军的行动有 更大的自由性,因而装作为难地回答说:“这个问题需要内阁会议讨论,我一个人也无权做 出决定。
    同时,将一个陆军旅团划到海军方面指挥,两个指挥系统很难进行协调。陆军出动 的话,要考虑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若要派陆军增援,指挥权也应该交给陆 军。在陆军到达之前,你们须坚持奋战,考虑增援的登陆问题,要求能否做到?” 大角生想了想,回答说坚持一周左右没有问题。
    荒木贞夫立即说:“这么说还来得及。好!我答应增派三个师团前往增援上海。不过,在内阁会议上,请您先提 出这种请求给他们,我在尽力促使他们同意这个计划。” 经过一番密谋之后,海相大角生按计划向内阁提出了增兵上海的提案。
  提案一出,没想到受到大藏大臣高桥是清的极力反对,他认为现在若大规模增兵上海,并 不明智,至多派一个师团就足够了。  荒木贞夫立即反驳高桥的言论,说:“当前是紧急关头 ,怎么能像吝啬鬼花钱那样,分斤掰两肯定无济于事!要赶紧派兵,力求一举奏效。
  否则, 就有可能使上海战事进一步拖延下去。我们要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荒木贞夫以陆相身份的发言自然很有分量,内阁最终如荒木贞夫所愿地做出了向 上海方面增派陆军的决定。  荒木贞夫于是命令原驻九州部队的部分步兵临时组成一个近万人 的混成旅团。
  这支规模庞大的“援军”从长崎出发,向上海进发。不久,又命令植田谦吉率 领第九师团前往上海增援。 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两派角逐斗争中,荒木贞夫是“皇道派”的精神领袖,因“二?二六”事变,“皇道派”被清洗,他自然也官位不保。
    但不久,又任新内阁的文相,专司政治控制和思想镇压 荒木贞夫更是大肆利用陆相的地位,利用广播、报刊和书籍等各种媒体、手段, 大肆宣传所谓的日本的“使命”,日本的“生命线”。
  “荒木将军”一时成了人们崇拜的“ 英雄”,“名声”甚至远播国外。当时德国有一个法西斯分子写了本《现代世界十杰》的书 ,将荒木贞夫与墨索里尼、希特勒、劳合?乔治等并列一起,成了世界的“杰出”人物。
     这个“杰出”人物,更是“皇道派”的精神领袖,促使了日本好战新军阀的形成 。荒木贞夫颇得少壮派青年军官的\"尊重\",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荒木贞夫利用这种 在年轻军官中的声望,怂恿并支持这些军官们以下克上的行动,最终使军部凌驾于内阁之上 ,使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陆军中的中坚幕僚迫使陆军上级采取行动,并以军阀势力对政治施加压力,从而 造成日本昭和时期的种种纷乱,主要体现在围绕侵略策略的“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的 权力斗争和矛盾上。
   “皇道派”,以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为核心代表人物,与旧式军阀形成对立。   他们主张实行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以“发扬皇道”为名,希望恢复以前的君主专制,由军 部掌握实权,通过发动武力军事政变达到军部独裁的实现,其背后是生产军火而起家的新财 阀的支持。
   “统制派”,以永田铁山等为核心,则主张在军部的统治下,不使用武力,而通 过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径,进行平稳缓进的国家改革。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军部掀起的数起暴力事 件和政变,诸如1931年的“三月事件”,同年的“十月政变”,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 ,1934年的“十一月事件”,1935年8月12日的永田铁山被刺事件,1936年的“二二六”事 变,无一不是两派斗争中采取以下克上这种途径而造成的。
    1931年10月,“皇道派”发动的 “十月政变”,即为一个典型例证。 虽然这一事变因消息泄露而以未遂告终,但主谋者并未受到什么大的处罚,而且不久之后荒木贞夫还当上了犬养毅内阁的陆相。
  其实, 无论“皇道派”还是“统制派”的主张,只是侵略策略的区别而已。  在日本军阀史上,荒木 贞夫鼓吹武士道精神,助长以下克上的弊端,并导致军内的派系斗争,加速军队的法西斯化 ,因而是军阀罪恶的主要责任者。
   1934年1月23日,荒木贞夫强烈主张发动侵苏战争而受到外相广田弘毅及藏相高 桥是清为首的稳健派的反对,他的强硬论受挫,因而他以患病为借口,提出辞呈,离开了陆 相的位子,转任军事参议官。
     以“二?二六”事变为契机日本确立了国内法西斯体制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少壮军官发动了“二?二六”政变。1936年2月26日 凌晨,安藤辉与香田清真等“皇道派”军官为了加速日本侵略的步伐,不满意当前的内阁, 率领1400多名士兵,袭击了首相、藏相、内相的官邸,刺杀了内务大臣斋藤、大藏大臣高桥 及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并且要求罢免、逮捕“统制派”军官,建立以皇道派荒木贞夫为首 的军人法西斯内阁。
     荒木贞夫变本加厉地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人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完全被剥夺。原来的陆军大臣,经过几年的“隐退”生活后,摇身变成了文部大臣,这明显 体现出日本法西斯化程度的加深。
   荒木贞夫从1938年5月进入近卫内阁,出任文部大臣,到1939年1月,近卫内阁倒 台,继续留任平沼内阁,在前后一年零三个月的“军官”文相生涯中,军人出身的他以强硬 的手段,不断加强对国民的思想文化控制,支持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日本投降后,荒木贞夫成为首名被起诉的甲级战犯。在定罪量刑时,以一票之差侥幸逃过了绞首刑,被判“无期徒刑”。他在巢鸭待了8年,“重见天日 ”后, 鼓吹反共成不他的\"新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2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总司令身 份签署了一号逮捕令,开始逮捕发起侵略战争的日本甲级战犯,荒木贞夫的名字并不在其列 。  他心里生前排中为审判长韦伯,右二为中国法官梅汝起一丝侥幸,想自己或许能够逃过这一劫。
  然而,他的这一丝妄想很快便破灭了 。9月20日,麦克阿瑟签发了第二号逮捕令,荒木贞夫赫然在列。荒木贞夫也曾想步杉山元 和本庄繁的后尘,以自杀免“其辱”,不过,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被逮捕后的荒木 贞夫像其他战犯一样,先被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参加对日作战的美、英、法、苏、中、 澳、荷、印、加、新、菲11国的法官坐在审判席上,他们身后是各自参战国的国旗。盟国在 东京的军政要员就坐于法庭左侧的贵宾席上,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与旁听群众近1200人,则 安排在法庭右侧的席位上,受审的甲级战犯们在审判席的对面。
    宣布审判开始后,基南检察 长首先宣读了长达42页的《起诉书》,指控这些甲级战犯们犯有破坏和平罪、反人道罪和战 争罪等55项罪状。各被告被起诉的顺序是按其英译名字首字母排序的,荒木贞夫排在第一位 ,因而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的第一名日本甲级战犯。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适用英美法系的审判程序,《起诉书》宣读完后,按程序要首 先由被告自己陈述有罪或无罪,承认有罪则进行判决,而宣称无罪则进入庭辩程序。  因而审 判长韦伯首先询问荒木贞夫是否承认自己有罪,荒木贞夫害怕自己说错,因而回答说:“此 事,请出辩护人给予答复。
  ” 韦伯审判长对此严正声明必须由他本人亲口回答并将记录在案。荒木贞夫想说自 己无罪,但想到自己担任官职尤其是陆相时的所作所为,又不能不心慌,因而吞吞吐吐、含 糊其辞地支吾道:“《起诉书》已看过了……和平、战争、人道的犯罪也已看过了,我70年 的生活……不能承认。
    ”看他的闪烁其词,韦伯审判长直截了当地质问他承认自己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 荒木贞夫才毫无底气地回答说“无罪。” 没有证据,顽固的荒木贞夫是不可能承认自己的罪行的。
  于是检察官提出大量证 实荒木贞夫所犯罪行的人证、物证,在桩桩铁证面前,荒木贞夫胆战心惊地垂下了头。  最后 ,检察官在法庭上放映了1933年荒木贞夫任陆相时所拍摄的新闻片《日本之关键时刻》,当 时的荒木贞夫,趾高气扬地身穿将军制服,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现在把‘满洲’称作我 们的生命线。
  我觉得,我们的主要生命线就是按日本高尚的种族精神、日本民族精神和亚洲 文明精神,在那里建一块乐土。  为此目的,日本应该根据代表整个东方的日本精神、日本道 德和日本文化,直接掌握和组织这个国家(即‘满洲国’)。
  ”这个演说赤裸裸地表现出荒木 贞夫的侵略主张,以及他鼓吹扩张战争的罪行,荒木贞夫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1948年11月12日,荒木贞夫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的25名甲级战犯之一(其 他三名甲级战犯在审判阶段死去,因而未最终宣判),他第一个走进军事法庭的审判厅,接 受审判结果。
    审判长韦伯当庭宣布了对荒木贞夫的《判决书》,《判决书》中指出,荒木贞夫 是日本“对内从事政治支配和对外从事军事侵略之陆军的热心提倡者。他在实际上是,并且 被承认是陆军侵略活动的显著指导者之一……不管他在有无政治地位的时候,他都协助和极 力倡导牺牲邻国来富裕日本的军部政策。
    他不仅同意并积极支持日本陆军在中国‘满洲’ 和热河地区所采取的政策,即使上述地区在政治上脱离中国,设立由日本控制的政府,并将 其经济置于日本的完全支配之下。”综合荒木贞夫的种种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证据 确凿、事实清楚,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
   荒木贞夫从耳机中听到“判处荒木贞夫无期徒刑”的宣判结果后,先是怔了片刻 ,仿佛不能相信这个事实似的,过了一会儿,才颤抖着双手,摘下耳机,向审判长韦伯和参 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11国的国旗鞠了一躬,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躬着背,被宪兵 带下了审判厅。
     其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对荒木贞夫定罪量刑时,仅一票之差,否则就会通过 对他施行绞首刑的判决。荒木贞夫在法庭宣判后,被押入巢鸭监狱服刑。1955年,因病获得假释。
  度过8 年铁窗生活的荒木贞夫并未真正认罪,他很快“痊愈”,而且非常活跃地在全国各地进行演 讲,鼓吹反共思潮。   1966年11月2日,荒木贞夫在奈良县十津村大肆进行反共演讲时,因病猝死,终 年89岁,结束了他充满罪恶的日本法西斯军阀头子的一生。
   。

2005-07-07

79 0
   荒木贞夫(1877 年- 1966 年),少壮派军人的代表。1933年7月,日本法西斯军阀内部分为两大派,即\"皇道派\"和\"统制派\"。皇道派有荒木贞夫、真崎甚等,刺杀了当时首相犬养毅,袭击了政府和政党的重要机关以及重要的金融机构。
  荒木贞夫等上台任陆军相,预示了少壮派军人当政,拉开日本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步伐。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两年多时间的审讯,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