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心理学 听觉灵敏是神经衰弱

什么是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什么是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全部回答

2010-05-05

1 0

    所有知识点都源于书本,书本是考试的基本,所以当参考题目有争议时就以课本为准。 频率理论:罗·费尔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难以解释人耳对频率的分析。 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频高短鸣,频低长鸣。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就位置理论。
  解释低于500Hz。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频低蜗顶,频搞蜗底(镫骨),难以解释500Hz以下。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Hz,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对应的。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
   听觉的这些理论,很多是重复的。只是对一个现象有不同的解释。   一般来说,只提频率说和位置说两种学说。互补已经足够了。 神经齐射是频率说的发展,而行波理论是是共鸣论的发展。
   频率说本来解释到1000赫兹就不行了,现在发现了神经可以齐射,所以频率说的范围提到了5000赫兹,高于5000赫兹的话,即使神经能够齐射也不能震动那么快。   而位置说的话低于1000赫兹就说不通了,因为此时整个基底膜是一起震动的。
   所以加以比较之后。 1000赫兹以下:频率说解释 1000到5000赫兹:两种理论都可以 5000赫兹以上:位置论解释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心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心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