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天体的年纪,移动速度,质量是如何计算的!?

全部回答

2010-01-15

0 0
    利用多普乐频移测定天体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多普勒频移是我们用分光镜将星光分解为光谱,并将光谱中的元素吸收线与我们已知元素的吸收线作对照,通常是用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氢的吸收线, 通过对比,我们如果发现两者的吸收线所在波长不同,就表明星体光谱移了位,那个星体有视向运动(切向运动多普勒不能得出),吸收线位置的不同正是由于光源运动造成,测出频移的量就能得出视向速度。
     ------------------------------------------------------ 对红移起作用的不仅是多普勒效应,还有相对论的时延效应。
  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基本上单独考虑多普勒就可以,但当速度越接近光速,相对论效应就开始明显,出现越来越大的红移。   假如有人从不考虑相对论效应,那么他一定得出就算光源以光速远离我们,还是能看见它,波长增加量是2而已 ;但真实情况是必须加入相对论,相对论表明达到光速的情况时延是无限,光源发出两个波峰的间隔时间是无限,波长增加量是无限,红移就是无限。
   事实上,我们探测到的波长增量大于2的天体比比皆是,宇宙背景辐射的红移量还超过1000,这都是相对论效应作用的体现。  计算公式的话必须用多普勒和相对论作联立才能得到。
   天体的质量 一、 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估算天体质量 在天体运动中,近似认为天体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万有引力,即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G(mM/r2)=m × (2π/T)2×r 其中周期可通过天文观测方式获得,从而可得天体质量为:M = [(2π/T)2×r3] / G 例:(2001年理综)太阳现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 11H、24He等原子核组成。
    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2e+411H---24He+ 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11H核的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
  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11H核组成。   (1) 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过程,需要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为R=6。4×106m ,地球质量为m=6。0×1024 kg,日地中心的距离为 r=1。
  5×1011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一年约为3。2×107 s。试估算日前太阳的质量M。  (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另第二、三问略) 分析:设T为地球绕日心运动的周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G(mM/r2) = m × (2π/T)2×r-----------①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 = G(mM/r2)-----------------------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 M = m × (2π/T)2×(r3/R2g) 以题结数值代入,得M = 2 × 1030Kg。
     二、 用天体真半径和表面重力加速度推算天体质量 在天体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它所受重力近似相等,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mM/R2)=mg 即M = gR2/G 例:由天文观测可得月球的直径为3476km,月面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为1。
    62m/s2,则月球的质量为:M月= g月R2月/G = g月D2月/4G = 1。62×(3。476×106)2/(4×6。67×10-11)Kg = 7。34×1022 Kg 三、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估算天体质量 开普勒三定律注①是关于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认真分析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大量对天体运行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内容是: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团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但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比较小,例如,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只有0。
    0167,很接近于圆。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a3/T2 = C(常数) 由于第谷·布拉赫的资料都是靠肉眼观测记录的,开普勒三定律与行星实际运行的情况有少许偏离,后来人们修正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到准确的表达式是:a3/T2(M+m) = G/4π2 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m为行星的质量;a为椭圆轨道的长半轴;T为行星的公转周期;万有引力常数 G = 6。
    67×10-11N·m2/Kg2。 例:试估算银河系的质量。 分析:测量银河系的质量时,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通常改变修正后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 和 的单位。
  如果设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1天文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1年,则对地球和太阳这个系统而言,若略去地球质量,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为: 13/12(M太+0) = G/4π2即 G/4π2 = 1/M太--------③ 选太阳和银河系为一个系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a3/T2(M银+M太) = G/4π2-----------------------④ 长期的天文观测可知,太阳以250km/s 的速度带领着太阳系中的星体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若取天文单位为距离单位,年为周期单位,太阳每转一周约需T=2。
    4×108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为 a ≈33000光年=2。06×109天文单位,联立③④可得:M银+M太= (2。06×109)3M太/(2。4×108)2= 1。
  5×1011M太 这里M太是太阳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的轨道以内银河系诸星体的质量,因M太 ×M银 ,故M银=1。  5×1011M太,即银河系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1。5千亿倍! 四、 用天体的质量和光度之比的质光关系估算天体质量 所谓质光关系注②就是恒星的质量和绝对光度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最早为哈姆所提出,并在1919年由赫茨普龙通过观测资料证实,1924年爱丁顿从理论上导出绝对光度为L的恒星与其质量M的关系为:L = kM3。
    5 其中绝对光度L可由实际观察得到, 为常数,它与哈勃常数H有关。由上式可估算天体的质量为:M = (L/k)2/7 该方法除对物理性质特殊的巨星、白矮星和某些致密天体不适用外,对占恒星总数的90%的主序星非常适用。
   除以上方法可以估算天体质量以外,还有注③:用维里定理估算天体的质量(称为"维里质量");双谱分光双星又是食双星可由分光解和测光解中的轨道倾角,可求得两子星的质量;双谱分光双星又是干涉双星,可由分光解和轨道倾角,可计算出两子星的质量;双谱分光双星的分光解加上偏振观测所得轨道倾角可得出两子星的质量;利用已知半径的白矮星的引力红移量求白矮星的质量;利用恒星在赫罗图上的理论演化轨迹估算恒星质量(称为"演化质量");对已知真半径的脉动变星,可以由脉动周期估算平均密度,从而得出质量(称为"脉动质量")等方法。
     当然,天体的质量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热核反应把质量不断转变为辐射能和许多天体因大气膨胀或抛射物质而不断损失质量。而且仍有不少恒星的质量数据至今还很不可靠或精度甚低,如大角、老人、织女一、河鼓二、参宿四、心宿二等亮星,欲得到精度较高的恒星的质量,人们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书目: 注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第189页"开普勒定律"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80 年12月第一版 注②:同上,第556页"质光关系"条目 注③: 同上,第144--145页"恒星质量"条目 关于天体的年龄 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 最近,《易脑——中国人的第三脑》一书出版发行了。
    《易脑》一书分为上篇和下篇。 上篇是现代易学论,主要讲述易学现代化。传统易学博大精深,古奥难懂。我们采用现代科学理念,对传统易学进行改造,引进了电脑技术,提出了《易脑》概念,建立了《易脑》系统,发现了易学三大定律,总结了易学十大法则,规范了易学四大功能,构成了现代易学体系。
     下篇是宇宙统一论,主要讲述易学科学化。我们采用现代科学理念,对易学三大定律进行了科学论证;我们通过时间作用力定律的桥梁,把现代易学与牛顿理论、爱因斯坦理论、电磁场理论、规范场理论和超弦理论联系起来,发现了宇宙三大基本关系式,提出了宇宙结构关系式,建立了宇宙统一论。
     宇宙年龄有多大?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索,尚无满意答案。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对宇宙年龄只是猜测,自爱因斯坦宇宙论创立之后,人们试图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宇宙年龄。 现将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简单介绍如下。
   1、 宇宙年龄有多大 在西方大爆炸理论中,宇宙年龄计算公式为: t0 = 1/ H0 (1) 其中,t0——宇宙从大爆炸开始至现在的时间,即宇宙年龄(年), H0——哈勃常数, ( H0 = 1。
    62×10-18/ 秒 ), (1)式表明,宇宙年龄与哈勃常数成反比。我们将H0代入(1)式,可以得到 t0 = 1/ H0 = 1。95×1010年 = 195亿年。
   因此,西方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年龄为195亿年。 对于大爆炸理论的结论,世界上许多人都表示怀疑。  浩翰宇宙,无边无际,从始至今不可能只有195亿年,宇宙年龄应该更长,世界上有人主张宇宙年龄在几千亿年以上。
   2、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 太极图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时间是无限的,宇宙天体时间是有限的。宇宙天体都有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演变过程,宇宙天体都有自己的年龄和归宿。   在《易脑——中国人的第三脑》一书中,我们根据太极图宇宙模型,提出一种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 T = Z0V (2) 其中,T——宇宙天体年龄,(年), V——天体运动轨道速度,(千米 / 秒), ZO——宇宙天体年龄常数, ZO = 1。
  669×108 年•秒/千米 。   (2)称为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表明,宇宙天体年龄与天体轨道速度成正比。 根据计算,银河系天体年龄如下表所示:银河系天体年龄表序号 天体名称 平均轨道速度(千米/秒) 天体年龄(×1010年) ( 备注 )(亿年) 1 银河系 600 10。
    00 1000 2 太阳系 220 3。67 367 3 水 星 47。90 0。7994 69。94 4 金 星 35。05 0。5925 59。25 5 地 球 29。
  80 0。4974 49。74 6 火 星 24。14 0。4028 40。28 7 木 星 13。  06 0。2179 21。79 8 土 星 9。65 0。1610 16。
  10 9 天王星 6。80 0。1135 11。35 10 海王星 5。43 0。0906 9。06 11 冥王星 4。74 0。0791 7。91 我们根据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地球年龄为 0。
    4974×1010年, (49。74亿年) ,太阳系年龄为 3。67×1010年, (367亿年) ,银河系年龄为 10。00×1010年, (1000亿年) 。 3、 结 论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地球计算年龄与实测年龄误差很小。
   我们根据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计算地球的年龄为 0。  4974×1010年(49。74亿年)。 现代科学根据同位素衰变和天文学方法,测出地球的年龄为 4。5×109年 (45亿年)。
  地球年龄测试值与地球年龄计算值的相对误差是, Δ=(49。74—45)/ 49。74 = 9。5 % 通过计算可知,地球年龄计算值与地球年龄测试值的相对误差为 9。  5%,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2)、从上表可以看出,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分别计算每个天体的年龄。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清楚表明,宇宙天体的年龄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年龄,每个天体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严肃指出,宇宙天体绝不可能同时产生,也不可能同时消亡。   (3)、西方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年龄是195亿年,只是一种推测;太极图宇宙模型认为银河系年龄是1000亿年,也是一种推测;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者都有待于科学试验证实。
  希望人们改变观念,公正对待。 有关宇宙天体年龄计算公式的详细论述,请看《易脑——中国人的第三脑》一书,便知分晓。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