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化学生物物理都感兴趣,学习也不错,就
专业在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要深入了解专业的方方面面,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哟!
成绩与专业:是“≈”,不是“=”
每年录取结束后,高校会将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公布于众,以便应届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录取分数,有些考生就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这种对应能联结起来吗?此外,高分考生是不是一定要去所选大学的优势专业,这样才能使一分都不浪费?
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度高有关;另一方面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全部
专业在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要深入了解专业的方方面面,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哟!
成绩与专业:是“≈”,不是“=”
每年录取结束后,高校会将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公布于众,以便应届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录取分数,有些考生就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这种对应能联结起来吗?此外,高分考生是不是一定要去所选大学的优势专业,这样才能使一分都不浪费?
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度高有关;另一方面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
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
当下,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了公众感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专业优劣的指标。因此,诸多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
客观地讲,录取分数只代表了一些专业的优劣。录取分数高,可能是学校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层次高的专业。但并不绝对,比如长安大学的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交通信息等专业学科实力很强,却因为考生对这些专业了解较少,而导致录取分数在全校专业排行中处于中下。
“高分考生选优势专业,才是一分不浪费。”在分数决定志愿的模式下,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但是,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每年都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所以,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报考规则和录取方式。
现在存在一种“唯分数论”的现象,如果考生被录取时,自己的分数刚好达到所报考学校的优势专业,就觉得不浪费。
大部分省份都实行“平行志愿、知分报考”的政策,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越来越小,这对人才培养是不利的。所以,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还是以兴趣为首要原则。
专业与就业:并非直线距离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是不是要去该行业对口的专业学习才能获得进入该行业的机会?许多媒体以“适合男生(女生)就读的专业”来介绍,是不是有些专业只适合男生,有些专业只适合女生?
当然,专业对口,进入某行业的机会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
首先,一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有多种,比如专业类人才、管理类人才、财经类人才,因此不是本行业对应的专业,也有机会进入该行业。其次,从就业看,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再次,选择专业的前提是适合自己,如果对某行业感兴趣,但不具备学习对口专业的能力,有可能会出现学习跟不上的现象。
对专业是否适合男生或女生读这个问题,要从就读和就业两个方面分析。从就读来看,大部分专业适合男生,也适合女生。从就业情况看,有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会更青睐男生,用人单位的倾向性导致了人们认为该专业不适合女生的判断。
也有一些专业,明确只招收男生,比如国防生。还有一些专业的就业环境比较艰苦,对身体素质要求高,也只招男生;相反,护理专业则多招女生。
目前,在专业设置和就业推荐方面强调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些原来限定性别的专业已逐步变为“慎报”的建议。
考虑到未来就业,笔者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客观分辨专业的“冷”与“热”
招生中专业的“热”与“冷”并不是某个专业实力高低的划分,只取决于填报的人数,不能完全代表专业的好坏。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专业几乎没发生变化,依次为:
许多“热门”专业,像前两年的经济类和计算机类,报考人数非常多,但招生人数有限,造成许多考生落榜。同时,有许多学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却非常少。
过去,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石油等便属于这种情况。从长远来看,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所以,一些老师认为某些专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高校也不会因为就业的原因停招这些专业。
对于考生来说,就要理性判断,了解今后这些专业的具体发展方向。所以,专业的“冷”与“热”是有时效性的,要着眼长远,更不要赶时髦选择目前“大家都说还不错”的专业。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人们用“冷”与“热”分析高校专业的做法由来已久,但并无定论。一些说法缺乏足够的调查和理论依据,有失偏颇,反而误导大家。
不管专业是“冷”是“热”,考生选择专业都要参考“兴趣优先、结合分数、综合选择”的标准。
只参考社会舆论对专业的评价,而抛开职业兴趣,简单地按“选热弃冷”方式进行选择,不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
理性选择“新兴”专业
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因此,随着新行业的发展,大学会适时开设一些新兴专业。
对于新兴专业,考生既充满兴趣,又担心新兴专业对口的行业不能顺利发展,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对于新兴专业,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呢?
由于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
一般来说,一所学校新增一个专业,应该有相关的办学基础,换句话说,这一新增专业是在以前办学基础上调整、发展而来的。因此,判断专业办学实力,可以分析这所学校与之相近的专业。从这一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新增的专业马上就会成为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录取分数却比较低,不受考生欢迎。
对于新增的专业,考生还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该专业的社会需求来进行判断。如果新增的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就相对较强,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如果新增的专业,为学校拓宽学科面而尝试设立的,由于专业发展缺乏历史积淀,报考时要多关注学校发展该专业的举措,以及其对应的社会需求变化。
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而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之前有些专业虽然会涉及,却较为笼统,达不到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才开设。一般来说,新增设的专业前景应该是不错的,因为该专业的人才少、社会需求大。
对于新增设的专业,有的考生和家长会担心如果该行业发展不起来,那么就读这些新专业会不会不利于就业?的确,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如果就读新增设的专业,毕业时这个行业还未成熟,那么学习该专业的人才更有发展空间。
就算该行业一度搁浅,基础学科与相近专业却较为接近,比如: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新增设的新能源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与能源动力、通信、计算机等专业较为接近,毕业生也可到相关的行业工作。
总之,考生和家长还应对新专业持乐观的态度。
比如:电子商务专业所对应的电子商务这一行业当年并不乐观,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深入工作和生活,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好。
转专业:把握第二次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考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许多大学允许学生入校后转专业,但是,转专业的条件要求较为苛刻。
那么,考生成功转专业的可能性大不大?
应该说,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的机会还是有的。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在转专业方面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其一是入学后,如果想转入或转出建筑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可直接向学院报名申请。
其二是在大一第二学期,按10%转入转出的比例,成绩不低于70学分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如果一个专业只能转出10名考生,但有15名考生拟转专业,则会选择15名考生中成绩位于前十的学生。其三是针对一些成绩未达到转专业标准,但有特殊因素,比如对专业完全没兴趣,在其他专业有特长,也可以转专业。
转专业是对高考专业录取模式的一个有益补充,比较人性化,但期待二次转专业完全放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做到“谁举手给谁换”并不现实,所以,各高校转专业管理办法都加以限定,目的在于让品学兼优的考生有满足转专业愿望的机会。
很多大学的转专业比例在5%左右,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要放松学业。
目前,很多大学都有入学后转专业的政策,实际上,真正能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校的转专业政策都有极为严格的条件,一般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限制,而这个比例往往都很小,所以在选择专业之初,就要慎重考虑各方面因素。
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判了“死刑”。很多高校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很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的,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上的差距。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