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外语学习 法语

法国人为什么把湛江叫广州湾?

法国人为什么把湛江叫广州湾?有懂法语的朋友,能在法国网站上找到有关广州湾的历史吗?

全部回答

2009-01-10

0 0
    前言: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  此名称形成于明清时期,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亦有学者认为是因高雷府属广州管辖,地图上在“广州”的中部而得名。
      七子之歌-------广州湾   东海(岛)和硇州(岛)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Bayard)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政府租借"广州湾",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地历史的序幕。
     1898年4月,法国侵略者强占海头汛(今霞山区),向内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长达1年多的抗击。  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定《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租界内地域统称"广州湾”租借与法国99年。
  法国人为纪念Bayard舰把广州湾的中心城市称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桥某酒吧曾以此为名开业,结果遭到国内舆论谴责,后改之为“红土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1943年,广州湾偏安一偶,获得短暂繁荣。
     1943年2月21日,日、法签订《共同防御广州湾协议》,广州湾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18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帧与法国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接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广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
    8月22日,广东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令,以广州湾租借地辟为省辖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编辑本段]广州湾时期---湛江历史沿革   今湛江辖地远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代,设徐闻县辖整个雷州半岛,并为合浦郡治。
    唐代,“徙闽民于合州”(即雷州半岛),南宋未年,元兵南进,闽、潮沿海大批居民从海路南迁,老市区赤坎开始成埠,元以后,沿海制盐业颇兴。明清两代,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尤以葛布著名。
  1898年起今市区范围为法国租借,时名“广州湾”。   广州湾时期Tchekam赤坎鸟瞰(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相继沦陷,作为法国租借地的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偏安一隅,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盛一时。
    1943年,日军占领后广州湾日渐衰落。抗战胜利后广州湾回归,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   湛江市区在形成以前,其范围分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今市郊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
     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m即位于今东海岛,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是时,今市区中最古老的城区赤坎也开始逐步形成商埠。
    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堪川巡检司。   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吴川县属的海湾小村坊”广州湾”(今南三岛内),然后肆意向东西两边的内地扩张,引起遂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组成部分。
        “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诗句,是这一伟大斗争概括而形象的反映。   由于清政府惧外妥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范围:南部由原遂溪县属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为界至志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为界向东出海面,横过调顺岛北边水面至吴川县属的兜离窝登岸,再向东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陆地3海里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岛、东海岛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里海面止;陆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
    首府初设于麻斜市;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区),并设赤坎市(现赤坎区)。   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国同时从日法手中收回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为“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行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府仍设于西营;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  地区行政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大体范围一直没大的变化。
     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为市管县体制的湛江市,为省直辖市,原湛江市设赤坎、霞山、坡头4个区。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 [编辑本段]回眸"七子"之"广州湾"   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编辑本段]回眸广州湾-- 湛江.广州湾时期的建筑      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
    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
    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有地下室。
  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曾是法国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  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  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驻旧址内。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现在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法帝国主义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
  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大厅能容纳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天主教堂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该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85号。
    哥特式,坐西向东,砖石钢筋湎土混合结构,墙面仿石,酷似石室教堂。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建筑面积985平方米,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有方柱铁枝作围栏。
  后面是园圃,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高指云霄。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都是合掌式,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光彩夺目。
    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属罗马教廷领导,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警察曙旧址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区,在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对面,现在是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
  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  警察署大楼高二层,砖石砌筑,门前有宽阔阳台进入大厅。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  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
  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霞山福音堂   位于霞山区延安路,是湛江市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25年(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福音堂原名“浸信会福音堂”,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
     硇洲灯塔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海拔81。  6米的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今湛江],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硇洲灯塔历时二年零二个月竣工,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说“砌”,其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止主为圆锥体。
  塔斯社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  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
  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灯座室的外围建有了望台。极目远眺,茫茫南海,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壮丽海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烦恼尽消。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饮誉世界。它洋为中用,集古迹及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一体,在浩瀚南海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来往船只的航道。  硇洲灯塔是硇洲岛一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广州湾商会会馆:广州湾商会会馆   位于赤坎区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号筹款在原平房旧址兴建。1923年破土动工,1925年落成。仿法国钟楼样式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有钟亭,设置自鸣钟报时,风格别致,是赤坎最早的现代堂皇建筑。
    会馆建成后,成立广州湾商会,属下有30多个同业公会,会员人数过千,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商会。1991年广州湾商会会址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 湛江享誉神州四称谓趣谈:    “花园城市”美称之来由——湛江享誉神州四称谓趣谈之一    本文链接:    选自碧海银沙网站(   寸金纪念广场(资料图片 李土寿 摄)   寸金公园全景(资料图片 何均发 摄)   碧海银沙网讯(文/骆国和 图/湛江市档案局 提供 编辑/陈祥胜 小 雨)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2006年1月23日,湛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光荣称号。
       湛江曾享有“花园城市”、“小巴黎”、“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中国日内瓦”等美誉。现在让我们来回顾湛江这些美誉的来由。   海滨公园(资料图片 市政园林局 供图)   花园城市   1959年2月20日,全国造林园林工作会议在广州开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厅局长、专家、教授及代表140多人出席。
    根据议程安排会议在湛江总结闭幕,其原因是湛江当年绿化造林成绩显著,涌现出一批如电白博贺林带(当时属湛江管辖),南三林带、遂溪桉木林带等全国有名的造林先进单位,通过现场观摩,推动全国绿化造林工作开展.   迷人的海湾(资料图片 市政园林局 供图)   3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抵达湛江。
    过去,他们素有耳闻,历史上的湛江是流放异域,不毛之地。但没想到眼前的湛江,蓝天、白云、碧海、绿树、红花构成一幅美丽风景。整齐的路树,不同街道树种各异;围墙分割形成的园庭,园内花木翠蔓;街边树下的花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整个城市如同编织成绿色的林网,郁郁葱葱。
  湛江独特的北热带风光,令代表们震惊,他们脱口齐赞:湛江真是一座花园城市。  这一称号立即在代表中传颂。这是湛江最初获得“花园城市”的称号。   绿岛港城(资料图片 冯文星 摄)   与会代表了解到,湛江市区解放初只有路树2000多株,人均绿地面积不到0。
  5平方米。解放后,湛江市人民开展群众性植树运动,美化、绿化湛江,短短几年植树6000多万棵,绿地面积达4万多亩,并在绿化和布局风格上自成体系。  此外,湛江人民还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建成了海滨公园和西山公园(今寸金桥公园)。
  代表们对湛江人民绿化造林的干劲无限敬佩,觉得湛江的绿化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很多,便建议会议增加参观学习的时间。据说会议原定在湛江仅参观几天,后来延长至3月19日才闭幕,在湛江停留了12天。  整个会议前后一个月,是建国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反响最强的一次林业会议。
  国务院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作总结,他在发言中提到会议在“花园城市”湛江胜利结束,很有意义。这是对湛江“花园城市”称号的首次肯定。   别具热带情调的海滨路[图]   随大会来摄制会议纪录片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们,也对湛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
    他们立即把湛江的市容拍摄下来,定名为《花园城市——湛江》,于1960年初通过新闻简报的形式向全国发行推介,加之100多名代表回到各地宣传,湛江“花园城市”的美称便享誉神州。
     风光秀美的市府大楼    风光秀美的市府大楼(现人大、政协办公大楼)       湛江-“小巴黎”美称之来由 ——湛江享誉神州四称谓趣谈之二   本文链接:    选自碧海银沙网站(   湛江海滨城市远眺(资料图片 何均发 摄)   2005年落成的北桥公园(资料图片 陈卓文 摄)   法国公署馆旧址(市政园林局 提供)   碧海银沙网讯 (文/骆国和 图/ 湛江市档案局 提供 编辑/陈祥胜 小 雨 ) 1960年2月10日,湛江大地阳光明媚,春意融融。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亲临湛江视察。专机刚飞临湛江上空,周恩来总理便指示飞机低空盘旋,以便鸟瞰湛江的建设成就。透过舷窗,他看到了湛江的市容、港口、胶林、青年运河、堵海大堤……看到湛江的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无比欣慰。
  周总理在广东省省长陈郁和湛江地委书记孟宪德的陪同下,从机场进入霞山。  沿途,他聚精会神游览市容,对路树、房屋、花坛细心观察,兴致勃勃地对孟宪德说:“湛江与法国巴黎很相似,房子建在树林中,既幽静,又雅致。
  ”并不断盛赞湛江像个“小巴黎”。   法式小洋楼--杨益三纪念堂(资料图片 李土寿 摄 )   福音堂(资料图片 韩海冰 摄)   深藏闺中的法式建筑(资料图片 刘志强 摄)   总理称赞湛江像个“小巴黎”是有依据的。
    1919年,21岁的周恩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法国,他生活奋斗了5年,1924年才回国,对巴黎很熟悉。而湛江自身的历史,又与法国有着特殊的关系。
  湛江于1899年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入侵47年中,侵略者在湛江建了不少西方建筑,淡黄的外墙,粉红的挂瓦,哥特式的门窗,很多建筑都具有欧陆风格。  霞山的天主教堂、法国驻广州湾公使署、东方汇理银行等旧址,都具有典型的法国色彩。
  解放后,湛江人民改造建设湛江,绿化美化湛江。总理把湛江比拟为“小巴黎”是恰如其分的。湛江这颗南海明珠,又多了一个美誉——“小巴黎”。   维尔多天主教堂(资料图片 韩海冰摄)   原法国爱民医院(市政园林局 提供)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美称之来由——湛江享誉神州四称谓趣谈之三    本文链接:    选自碧海银沙(   绿染军民大道 港城诗情画意(资料图片/王志强 摄)   幸福家园(资料图片 冯文星 摄)   碧海银沙网讯(文/骆国和 图/湛江市档案局提供 编辑/陈祥胜 小 雨)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是邓小平为湛江打造的一个响亮品牌。
       新绿南站(资料图片 冯文星摄)   1960年2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到湛江视察,他多次称赞湛江是个好地方,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从机场到下榻的海滨招待所,沿途宜人的景物令他兴致盎然。
  当天下午,他便提出参观市容。他乘车由南到北看了霞山、赤坎两个城区的市容以及郊区的田园风光,兴致勃勃地听地市领导介绍,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湛江真是个好地方,很干净,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大可以和青岛媲美。
    ”   南亲水区(资料图片 市政园林局 供)   在湖光岩风景区,他浏览湖光山色,观赏绿树翠竹,奇岩异石,听了“白牛仙女”的传说后,高兴地说:“这里不仅风光如画,而且还有神话故事,真有意思。
  ”他认为湖光岩的神奇比青岛的崂山更胜一筹。在海滨公园,看到婀娜多姿的椰树随风起舞,雪白的浪花拍击海滩,邓小平再次称赞湛江:“湛江和青岛比较相差不多。  ”他认为海滨公园与青岛的海水浴场不分伯仲,并向黄明德提出:“青岛搞度假,湛江也可以搞嘛!”回到海滨招待所,再看那“林中美景紫荆红,椰树棵棵似劲松”的园林景色,又一次称赞说:“湛江真好,卫生好、绿化好、风光好,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
  ”并对随同来湛视察的人说:“湛江的城建、绿化、卫生都搞得很好,看来要向全国推广。  ”   南桥河自赤坎水库蜿蜒穿过城区入海。(资料图片 何均发 摄)   1960年2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湛江,图为邓小平(左二)与湛江地市领导亲切交谈(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邓小平为湛江量身定造的品牌,如春风般向神州传颂,“北有青岛,南有湛江”,风行40多年,为湛江赢得了光彩和声誉。
       196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前右三)视察湛江堵海工程东北大堤(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本文作者:骆国和先生(中)和《图读湛江》编辑人员讲述湛江享誉神州四个称谓的来由 (王志强 摄)       “ 中国的日内瓦”美称之来由———湛江享誉神州四称谓趣谈之四    本文链接:    选自碧海银沙(   观海长廊的椰子树(资料图片 李土寿 摄)   海滨公园月亮岛(资料图片/市政园林局 提供)   碧海银沙网讯 (文/ 骆国和 图/湛江市档案局 提供 编辑/陈祥胜 小 雨) “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
    计经年二万,火山爆炸,留得湖光呈碧绿,闻名我亦来言驾。再十年人物与江山,难描画。”这是当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视察湛江时写下的诗词《满江红·雷州半岛》的下半阕。   热带风光(资料图片 李土寿 摄)   望眼满枝吐绿 推窗满城皆春(资料图片 王志强 摄)   1963年2月,陈毅风尘仆仆到湛江视察。
    他抵达机场后,乘车前往海滨招待所,对沿途目不暇接的景物赞不绝口,甫卸行装便兴致勃勃游览湛江市容。湛江宜人的气候,迷人的景色,成效卓著的绿化,令有“将军诗人”雅称的陈毅心花怒放,不时吟诗放歌,也令他联想起大半年前出国开会到过的日内瓦。
     陶醉在优美环境中的青年人[图]   1962年7月16日,陈毅以外交部长身份率领我国代表团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在日内瓦逗留了一个星期。  日内瓦是瑞士著名的旅游城市,湖光山色,引人入胜,有“世界花园”之称,很多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日内瓦的秀丽风景给陈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但眼前的湛江,独特的北热带风光,有很多地方可以和日内瓦媲美。他多次赞誉湛江是“中国的日内瓦”,还在海滨公园和鹤地水库种树,为“中国日内瓦”增绿添彩。     湛江市公安局当年的园林绿化[图]   湛江市公安局当年的园林绿化[图]   湛江市民植树造林,美化城市中[图]   作者简介:骆国和,生于抗战胜利之时,时下国人渴望和平,起名“国和”。
  六十余年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湛江,是个老湛江。平生爱好看书和弄墨,苦于公务缠身,不能随心。  今退休得宽余,自由支配,借爬格老有所乐,充实余生。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人生坎坎坷坷,始终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一往情深,喜欢写些湛江前世今生、历史风云人物掌故、乡土民俗,发表在《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声屏报》、《湛江文史》等刊物,虽近200篇,滥竽充数不少,自知之明,愧疚有加。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法语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外语学习
法语
德语
韩语
日语
英语翻译
英语考试
法语
法语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