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以“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全部回答

2008-10-19

0 0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滴水之恩涌泉报 滴水之恩涌泉报   吉林考生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
    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
  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
    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
  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
  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
  ”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名师点评   此文紧紧围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论点,先从反面切入,指陈“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然后援引东西方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由反及正地进行论证,其间“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最后再次强调有感恩之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呼应前文,结构严谨。
       综观全篇,现实性、针对性很强,材料丰富,表达严密,不少语句还富含哲理。由此不难看出,这位考生思想境界比较高,对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作文功底也非常扎实。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教育博士网 欢迎您投稿)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
  “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  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近日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行走在沙漠的商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他们每人半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消渴,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如此,但他满怀感激地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前者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居然坚持走出了沙漠。 故事中老人施舍的不光是少得可怜并看似无济于事的半碗水,而是一种爱心。那最后能活下来的商人喝下的是一份感激,接受的是一份爱心,正是这种感激,这份爱心促使他走出了沙漠,挽回了生命。
     感恩,是一种千古传唱的美好品德。中华民族有24孝的美好传说,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训导,西方文明也非常重视对“感恩”品质的引导,粗放不羁的美国先民甚至把“感恩”定为节日,这就是每年11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四---感恩节。
  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感恩节,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也是感恩。西方哲人康德曾说“世上只有两种东西令我感动,一个是仰望夜空时璀璨的星空,另一个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品德”。感恩就是一种美德,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仅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还远远不够,仅仅看重自我的才华,而忽视别人的帮助也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德,拥有了感恩,才能拥有和谐生活,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
     一个生活贫穷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的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肌渴难耐,想要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美丽女子,她笑着递给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鼓起了很多勇气。  许多年后,他成了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
  大夫顺利的做完了妇女的手术,救了她一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热牛奶。
     吃着一口饭,闻着米粒香,感谢农夫的辛劳,感恩之心是幸福人间的调味料。为自己的独一无二心怀感恩,因为千万年来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另一个你。 (教育博士网 欢迎您投稿) 美国著名作家芭芭拉·安吉露丝说:“感恩就是让我们与自己的心做朋友,直到发现自己是爱与宁静的源泉。
    ” 感恩就像是最新科技的过滤器,具有病毒扫毒和防火墙的功能,帮助我们不受负面能量的侵袭。感恩可以创造快乐、开心和爱等正面情绪,不仅会改变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亦会减少贺尔蒙的产生。
   感恩是进入心的大门,它打开你的心,容许你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爱与关怀。 。  。

2008-10-19

136 0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
    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
  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
    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
  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
  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
  ”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