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只有一道小题哦)
延安的孩子们
1946年,我在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任教。当时学校图书极度匮乏。图书馆是一孔挺大的窑洞,里面的书架上只摆着可怜巴巴的几十本课外读物。后来,虽然一些机关单位为孩子们捐赠了一百多本书,但还是满足不了酷爱读书的孩子们的渴求。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的是烈士子女;有的很小就成了流浪儿、乞丐;有的虽是小不点儿,却成了游击队的侦察员,同日本侵略军战斗过;有的还是经过长征的红小鬼。过去,他们看到同年龄的娃娃背着书包进学校,只能眼巴巴地羡慕。这些孩子来到延安,进了学校,感到无比幸福。他们看见书,就像一群饥饿的孩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馋极了,恨不得一口吞进肚中。
校长对我们说:一定要千方百计,自己动手,开辟书源,尽量满足孩子们渴求读书的欲望。
从此,图书馆增加了指导教师,增添了小馆员。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课上,把看过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群众报》收集起来,挑选适合同学读的好文章剪下来,分为科学知识、政治常识、儿童故事、小说、诗歌、剧本等几类,贴在装订的本子上,再由美术老师和美术组的同学画上封面,做成一本本“书”。
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他们争先恐后借阅,津津有味地读着。
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勤奋学习,如饥似渴地读书,师生自己动手做“书”,……这些消息传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传到周恩来同志的耳朵里。他从重庆回延安的时候,特地买了二百多本少儿读物和四十多幅彩色自然挂图。
周伯伯送图书的喜讯传来,学校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自动布置图书馆,兴高采烈地将图书从山下迎接到半山腰的图书馆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装帧精美的书籍,分类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把彩色自然挂图挂在窑洞左右两面墙上。图书馆立刻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延安的孩子对书籍( )
2。延安的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是( )
3。延安的孩子们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