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请问邓尉元墓是什么地方?

全部回答

2007-11-22

0 0
邓尉在苏州市西南约30公里的光福镇,因汉代有邓禹(公元2一58年),字仲华官至 太尉 晚年隐居于此,故以为名。 元墓在邓尉东南3公里,实在是一山相连的。晋代有毒州刺史郁泰元葬在这里,因名元墓。 详细可参看:

2007-11-19

45 0
    邓尉山,又名“元墓”,号称“中国第一探梅胜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30公里处的吴县光福镇。邓尉山为江南残存的低矮丘陵,坐落在斜伸向太湖的半岛上,重山叠翠,湖光辉映,景色怡人。
  邓尉山人工种植梅花历史悠久,为我国最早的探梅胜地,蕴藏的梅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邓尉山之所以成为享誉中外的探梅胜地,与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密不可分。   邓禹(公元2一58年),字仲华,东汉南阳郡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
  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邓禹幼时聪敏好学,在长安与刘秀同为学友。后辅佐刘秀,南征北战,建立赫赫战绩,在光武帝心爱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居于首位,先后被封为太尉、高密侯、大司徒、太子太傅等。  邓禹一生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教子有方,不置产业。
  在天下平定后,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晚年隐居吴县光福镇,邓尉山名因此而来。 王安石(1021一1086年),字介甫,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皆绝,其研究广泛,在很多领域均有建树。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为相时,实行变法,因触动大地主和贵族利益,变法失败。在第二次被罢相后,鉴于党争频繁、诗祸日演的现状,诗人内敛含蓄,以梅花隐喻不屈人格,表达高洁志向,寄托政治理想。
  其短小精悍的《梅》诗,成为中国梅花诗歌中的精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荦(公元1634一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绵津山人、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等。
  宋荦历任湖广黄州通判、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为官清正,所到之处皆有善绩;其清廉和超人才干,深得康熙、乾隆帝的恩宠。  被后人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之一的汪琬,曾这样评论宋荦为政:“廉而不刿,严而不苛,抚循吏民,煦煦慈爱而不失之姑息。
  当其莅吴,仅四阅月耳,裁决簿书,勾稽金谷,往往至丙夜,虽精锐少年不敢望。一二老奸宿蠹,俯首侧足,亦率不敢旁睨,考其设施”。宋荦确为清朝和历史上少见的清官与肱股之臣。   宋荦多才多艺,著作颇富,为著名的商丘雪苑六子之一,是集政治家、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于一身的一代大家。
   邓尉山梅花名满天下,一因太湖秀美的风光而增色,二因上述三人而生辉。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来到邓尉山与对面吾家山(又名马驾山)之间的山坳赏梅,有感于花光如雪,香溢似海,即兴赋诗《雨中元墓探梅》:“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并在司徒庙西的吾家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之字。 “香雪”二字,最早出自王安石的《梅》诗,为梅花品格的再现。
  在前人基础上,宋荦将探梅意境提炼为“香雪海”,从“质、色、量”等方面,对邓尉梅花作了全面和高度的概括。  “香雪海”一词,从此声扬海内,名著吴下,成为邓尉山梅花的代词。 邓尉山栽培梅花的历史,传始于西汉时期。
  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广种梅树,引导山民种梅为业,致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处,成千上万棵梅树连成一片,遍地是梅,有白梅、红梅、绿梅、墨梅、美人梅等数十个品种。  《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
  南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品种多与此处有关,可谓光福梅花的生动写照。明清时期,该处梅花栽培亦达到鼎盛。明姚希孟《梅花杂咏序》云:“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明清时期,二月至光福探梅,盛极一时,成为苏州和江浙沪一带重要的民间岁时风俗活动。《清嘉录》载当年盛况:“暖风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
  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 因慕“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之名,清康熙帝玄烨曾3次到邓尉探梅(牛荦均作陪);喜爱梅花的乾隆帝弘历,先后6次到邓尉探梅。  两帝在光福梅海流连忘返,共写下19首邓尉赏梅诗,其中13首刻字成碑,陈列于香雪园中。
   在清朝诗人笔下,邓尉梅花亦绚丽多姿,风情万种。如张诚诗云“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孙原湘诗云:“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受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清代前期秀水诗派代表人物朱彝尊,将邓尉之梅赞之欲狂:“安得太湖三万六千顷,化为一碧葡萄浆,供我大醉三万六千觞,醉死便葬梅花傍”。
     “飞来香雾都成雪,寻入梅花不见人”,暮冬初春,邓尉漫山遍野的梅花,斗雪傲霜,凌寒怒放,展示着冷艳姿色,倾吐着清雅幽香。数十里银海,香波荡漾;千万朵梅花,凝若积雪。
  千古以来,每至花时,探访纤尘不染的香雪海者络绎不绝,成为吴中一大盛景。 吴中著名的赏梅胜迹,共有三处,即光福香雪海、西山林屋梅海、东山的龙头山。   1、林屋梅海。
   林屋梅海位于苏州西南50公里处西山古镇之南、太湖之滨;以林屋山为中心,绵延数里,达几百亩。因山中多为果梅,白花开时浩瀚如海,一望无际;暗香随风轻送,缥缈如幻,气势远胜光福香雪海。
     林屋梅海也是我国较大的赏梅基地之一,林屋山上的驾浮阁为赏梅绝佳处。   2、龙头山。   龙头山又名葑山,位于东山南部,西近涧桥,为莫厘峰山脉一支伸向湖滨的余脉。
  古代因山中拥有“十里荷香”的景观,而名扬天下,今已不存,成为探梅佳处。   龙头山中,遍植梅林。漫步山间小径,行走于梅海之中,疏影横斜,香雾如雪,可以尽享山林野趣。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