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主要差异有哪些呢?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主要差异有哪些呢?

全部回答

2018-02-26

50 0
    在权利主体方面,隐私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公民(包括生者及死者)。而名誉权的主体则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因为名誉是社会不特定的人对名誉主体的品性、德行、才能、水平、信用等方面的一般评价。
  除公民外,法人及非法人单位(比如个人合伙)都可以获得这种评价。  所以,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比隐私权的权利主体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权利本质方面,隐私权、名誉权也有很大差异。隐私权保护的是私人生活的安宁和私人信息的秘密。
  就是说权利人对自己的隐私具有支配权、控制权、利用权,即隐私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不受侵扰的权利”,而且是一种能动的控制权和利用权。  而名誉权保护的是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对于特定主体的道德品质、能力和其他品质的一般评价。
  名誉权人显然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这种评价,但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任意改变、控制这种评价。也就是说,名誉权人不能控制、支配外界对自己的这种客观评价。这一点与隐私权是不同的。 在侵权方式上,隐私权与名誉权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方式主要有:1、侵入侵扰。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的,是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但合法进入及进入向公众开放的场所除外。2、监听监视。
  非法对他人的行踪及住宅、居所等进行监听、监视,安装窃听或摄像设备等,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3、窥视。故意窥视他人居室,利用望远镜或者其他设备偷看他人的私生活,或者私自拍摄他人室内私人生活的照片或者录像片等,应当认为是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4、刺探。故意调查刺探他人的通信或其他私人文件的内容,非法刺探调查他人的性生活,非法刺探调查他人的财产状况、某种经历等隐私资料,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5、搜查。
  在公共场所或工作场所,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财物的行为,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6、干扰。非法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利用电话等方式骚扰他人,应当被认为是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7、披露、公开或宣扬。
  
  非法披露、公开或宣扬他人的隐私资料。例如,他人的个人数据、婚恋史、受害记录、疾病史、财产状况、某种经历及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料、信息。  以上这些行为都属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