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电话如何泄露个人信息?

电话如何泄露个人信息?

全部回答

2018-03-29

12 0
    电话如何泄露个人信息 换新手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手机转卖。尽管你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
   防范方法: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尽量避免转卖。  如果确有出售必要,在转卖之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工作。 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快递公司、外卖机构、淘宝卖家等各种组织机构或企业、个人都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并积累各自的用户信息数据库。
  其中涉及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电话、银行账号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  有的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被动泄密”,有的则是 “主动泄密”。 预防方法 1、公共wifi 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
  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防范方法: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使用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
  最好把wifi连接设为手动。 2、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   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
   防范方法:在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晒照片,一定要谨慎。 3、网络调查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防范方法: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4、简历 目前,很多人通过网上投简历找工作,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还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有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甚至身份证号等信息。
     防范方法:一般情况下,简历上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5、各类单据 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防范方法:快递收货地址不必留得太详细。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  有用的单据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6、身份证复印件 银行、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暂存在复印店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网络信息注意加强防范: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  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
  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慎在微信中晒照片。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
    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也经常被利用来看到他人的照片。 提醒: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提醒: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提醒: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