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网滑模法的整体提升有哪些操作难点?
升网滑模法的整体提升操作难点如下:
1) 升网滑模法是体外滑模施工,网架支座比较大,滑模采 用的提升架和千斤顶不能设置在柱内,只好放在柱子外,这就形 成全部体外滑模施工,所以体外滑柱顶网施工的群柱稳定性就成
了本工程滑模施工的重要问题。
2) 滑模同步提升难度大。 在网架整体提升时,要求各个支 承点在提升过程中无法出现较大高差。
3) 市内浇混凝土通常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因为混凝土 运输时间的长短而有所不同,有大有小,对于工程滑模施工也是 一个难点。
(2)升网滑模法的操作要点:
1) 施工通道以及操作平台的布置可利用网架自身结构,在 四周
铺设钢脚手板来形成施工通道。 可将柱子外两滑模的提升架 加以连接再放上脚手板,应做成操作平台。
这些施工通道和操作 平台均需随着柱子的滑升而一起上升。
2) 千斤顶选择以及油路布置为能使网架平稳上升,需要求 千斤顶尽可能同步。因此,在选用千斤顶时应要求其液压行程误 差控制在0。 5mm以内,并且每台千斤顶所承受的荷载尽可能接 近。
具体数量可根据每根柱子的支座反力、活荷载、自重以及摩 擦力等因素来确定。
油路布置时可根据千斤顶布置的实际情况将油路分成几组, 每组千斤顶的数量尽可能相等,将控制柜放在网架下中间位置的 地面上,几组主油管的长度均应能满足千斤顶提升到最高处时的 使用要求。
3) 同步提升措施:
① 在千斤顶选用时,需要求对其液压行程进行严格控制,保 证行程误差控制在0。 5mm内。
② 每台千斤顶可通过调整针形阀调整上升速度,以确保每台 千斤顶的爬升速度相近。
③ 千斤顶顶升的高差,可通过每台的限位环进行统一高度控 制,正常限位高度通常为300mm。
④ 当每一柱子上两个提升架的千斤顶产生高差时,可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4) 防止网架偏移措施:
① 防止千斤顶打滑。
在施工前,要确保支承杆插正。施工过 程中若发现千斤顶打滑现象,需及时通过顶部的松卡装置进行支 承杆垂直的调整。
② 保证支承杆稳定性。每滑一段(800mm)应对支承杆加 固一道,以保证其稳定性。
(1) 升网滑模法的关键技术问题:
1) 提升设备布置以及负载能力。
① 网架提升时受力情况尽可能与设计受力情况接近。
② 每个提升设备所受荷载尽量接近,有利于同步提升。
③ 提升设备的负载能力需按额定能力乘以折减系数,电动螺 杆升板机折减系数应为0。 7〜0。 8,穿心式千斤顶折减系数应为 0。5 〜0。 6。
2) 网架提升的同步控制。
① 在网架提升过程中,各节点的同步差可能会影响提升设备 和网架杆件受力情况,所以测定和控制提升中的同步差,是确保 网架安装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② 当用升板机时,允许升差值应为相邻提升点距离的1/ 400,且不得大于15mm;当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时,应为相邻 提升点距离的1/250,且不得大于25mm。
③ 由于各提升差对于网架受力情况引起的内力值有时会可能 出现反号情况,应当通过计算,若有拉杆变压杆的失稳情况,需 要妥善采取加固措施。
3) 柱的稳定问题。
① 采用提升时,需对下部结构(框架结构或独立柱)来进行 稳定性验算,若稳定性不够则需采取相应措施。
② 网架四角可沿轴线方向每角拉两根缆风绳承受风力,来减 少柱子的水平荷载。
缆风绳按照能抗七级风设计,平时放松,当 风力超过五级时需停止提升,应将缆风绳拉紧。
③ 各柱间设置水平支撑和设计的柱间支撑连接,来减小柱子 的计算长度。在采用滑柱顶网法时,当滑出模板的混凝土强度达
到CIO以上后,需紧接着安装水平支撑,以保证柱子的稳定性。
④ 滑柱顶网时,可以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滑升速 度最好不要过快,需使新浇的混凝土强度较快达到C1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