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4月1日: 初始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15 贷:银行存款 515 96年5月2日 宣布发放股利: 借:应收股利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 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1996年12月31日 计提减值 借:投资收益 5 贷: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 97年4月1日追加投资 以前年度投资追溯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只采用4个明细科目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核算,所以对这5个明细科目分别进行追溯调整的累计影响数即为追溯调整法的累计影响数。 1996年4月1日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为: 4600-120/12*9+10/0.1=4610 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515-4610*0.1=54 "股权投资差额"影响数=-54/10=-5.4 "损益调整"影响数=120/12*9*0.1+200/12*3*10%=14 96年底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451+(54-5.4*9/12)+120*9/12*10%=509.95 应计提减值准备=509.95-500=9.95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影响数=5-9.95=-4.95 累计影响数=14-5.4-4.95=3.65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51 --损益调整 14 --股权投资差额 48.6(54-5.4)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05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3.65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95 将损益调整转入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4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4 追加投资部分正常核算 购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995 贷:银行存款 995 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 =995-(4600+200/12*3)*20%=65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65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5 验证:投资成本 =(451+14)+(995-65)=1395=(4600+200*3/12)*30% 结论:一致 97年10月1日 接受现金捐赠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 7.5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7.5 97年12月31日 确定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45 97年12月31日 摊销股权投资差额=(48.6/9+65/10)12*9=8.925 借:投资收益 8.925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差额 8.925 97年底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1395+48.6+65-8.925+45+7.5-9.95=1542.225 98年12月31日 确定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1542.225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9.95 贷: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1552.175 长期债券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包含取得、持有和处置三个阶段。 取得:其取得的成本确定同其他投资,不同的是长期债券所说的应收债权是指尚未到期的利息。实际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一般应当构成初始投资成本,但当金额较小时,可于购买时一次计入损益;较大时,计入明细科目“债券费用”核算。投资成本=支付的所有价款-到期的应收债权 投资利息的处理: ⑴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期计息,计提的利息计入当期投资收益。⑵持有的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应计未收利息包含在投资成本中(增加投资成本),收回时冲减成本;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应单独作为应收利息核算,收回时冲减应收利息(应收债权)。 持有:长期债券投资一般设置“面值”、“溢价/折价”和“应计利息”进行核算。 “面值”和“溢折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按以下公式计算: 债券投资溢折价=(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费用-应收利息)-债券面值 摊销溢折价可以用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等。实际利率法的实际利率为该项债券的内含报酬率。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 每期溢折价摊销数=(投资面值+未摊销前的溢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负数为贷方) 实际利率法求解模式为: 会计期间 费用(固定金额)① 实际费用(期初×实际利率)② 本期摊销额(①-②) 资产账面价值(上期资产账面价值+摊销额) 其中费用为固定支付的,比如应付债券的每期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融资租赁的每期租金 实际费用为按实际利率计算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为所核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
1、原材料是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对于外购的,用于生产加工的配件、材料、简易工具、耗材等 2、材料物资,和原材料在会计上所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国家的财会法规里边没有这个科目,所以从专业角度讲,都称原材料 3、库存商品是商贸企业买进来,放到库里,然后还要销售的东西 so,原材料库吧
1、海关要调你们的价格那是海关的事,他们调价格是为了收税,跟你的采购成本是两码子的事情。 2、会计做账就要按照会计的规定来做。会计准则,甚至最最初级的会计教材应该都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存货应当如何进行初始计量。 3、准则原文:“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4、因此,无论是海关调低还是调高你的完税价,你都应当按照你的实际购买价加上你的关税和到入库前的运输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作为你存货的入账价值。而你在海关交的增值税,可以进行抵扣。
1、收到第一笔货款时 (1)如果你单位没开发票,根据汇款单做帐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2)如果你单位开发票了,根据发票、汇款单做帐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 2、收到第二笔(重复汇款)时 (1)根据汇款单做帐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XX公司 (2)你单位退款时,最好通过公户打回给对方;根据汇款单做帐。 借:其他应付款--XX公司 贷:银行存款 ---------------------------------------------------- 2012-10-10 20:34 补充问题 上个月发票已经开过单子、款都齐了。 那就按2、收到第二笔(重复汇款)时 (1)根据汇款单做帐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XX公司 (2)你单位退款时,最好通过公户打回给对方;根据汇款单做帐。 借:其他应付款--XX公司 贷:银行存款 ------------------------------------------------- 2012-10-11 10:46 补充问题 如果通过公户退回还需要对方的收据吗? 如果通过银行公户退回,可以不要收据;如果通过现金退回,一定要收据。
借:银行存款 8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00万 贷:投资收益 100万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33.5 贷:现金 33.5
如果有库房,需要入库。先 借:库存材料 贷:现金 领用时 借:销售费用或制造费用 贷:库存材料 如果直接使用 借:销售费用(商业)或制造费用(工业) 贷:现金
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1、如果是企业会计帐 借: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贷:现金等 2、如果是工会组织会计帐 借:职工活动费(或工会业务费)--其他 贷:现金等
银行对帐单是供你企业核对后,将银行方尚未入帐而你单位已入帐,或银行已入帐而你单位未入的帐逐项核对,并在双方进行加或减后的合计是否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核实是没有问题的,再根据未达帐去落实就行了。
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科目,计提时根据职工所属部门分别对待:如是管理人员进管理费用,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进制造费用,是生产工人进生产成本,是销售人员进销售费用,是在建工程人员进在建工程等等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 每个月的月初第一天的汇率为当月做帐时用的汇率,在下个月的第一天会有一个新的汇率,这时需要把帐面的外币折算人民币的金额按照新的汇率进行计算,并调整帐面数字,调整数字时产生的差异就是汇兑损益。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将外币与人民币相互兑换时,由于银行采用的价格和帐面上的汇率不一致,产生的差价就是汇兑损益。 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 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购汇时 借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银行存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应收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预付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 应付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 预收帐款(外币)
用货物顶欠款,记住要求对方开收据。是一般纳税人吗?原材料是不是原价顶给对方的,如果升值了就做(如果按原价顶欠款就直接减原材料库存,不做“应交税金”):1,第一步直接减原材料库存(按一般纳税人、原材料升点值计算):借:应付账款,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贷:原材料。2,这一步就比较复杂一点,返的货先要办理入库手续,再顶欠款减库存:借:库存商品/原材料,借:应交税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贷:营业外收入/等(返的货,没有成本),返货顶欠款:借:应付账款,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商业会计好做,算成本的时候,根据你的进价来算就可以了,餐饮行业的成本难算,而且明细材料很多,又要算损耗之类的,商业根本不用
是的。2006年颁布的共38个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 财会[2006]3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成本”类似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除了管理费用以外,一切与从事营业执照规定的营业范围内业务所支出的费用,都可以计入。
1、正常情况下,采购时,借:库存商品贷:银行存款2、销售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结转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现在是你已经做了第2步,第1步和第3步你都没做,所以,现在做上就可以了
资产、成本 借增贷减 月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费用 借增贷减 月末一般无余额 负责、所有者权益 贷增借减 月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收入 贷增借减 月末一般无余额
待摊费用原用来反映一年内需分摊的费用,强调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 但新准则下,直接在款项支付时一次性记费用,强调重要性原则。 执行新准则的公司,直接记费用,用不着记入其他流动资产,然后再按月摊销了。 因为新准则既然取销了“待摊费用”这个科目,也就意味着不用再按月“摊销”了。 如果一定要摊销,你的分录也行,不能说不对。
两者都对,从宏观来说是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但是具体到企业核算时,会使用一些中间科目,在财务系统中往往给这些科目一个代码,比如生产成本这个科目就属于此,成本结转过程必须要用到这些中间科目。
不挂钩,跟领导喜不喜欢你挂钩,国税局都是内部竞聘上岗,你得业务知识扎实,先进面试,最后就看跟领导关系了
加载中...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