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体中何如则秘书?

  《颜氏家训》中“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2016-06-01

240 0
     梁朝鼎盛时期,贵族子弟大都不学无术,所以谚语说:“上车不摔跤的可以当著作郎,身体好的可以当秘书长。”这些贵族子弟没有一个人不用香料熏衣服,把脸刮得干干净净,在脸上涂脂抹粉,驾着长檐车,穿着高齿屐,坐在格子图案的方形坐褥上,靠在彩色丝绸织成的靠垫上,把各种器皿古玩摆在身边,进门出门神态自若,看起来就像神仙一样。
    到了要明经答问考取功名的时候,就安排人过去参加考试;参加三公九卿的宴会时,就会假借他人的手来作诗。在那个时候,他们看起来也算个人物。到了动乱来临的时候,朝代变革,负责考试选拔的人,不再是过去的亲人;在朝中掌权的人,不再是过去的党羽。
  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却又没什么可以依靠,想在社会上一展身手却又没有有用的本事。  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变卖家中的宝物,失去华丽的外衣,露出本来面目,就像没有叶子的枯树,没有流水的旱河。
  他们在兵荒马乱之中飘零,在荒沟野壑之间輾转而死。这个时候,他们就彻彻底底成了蠢材。有学问有技艺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安家。自打兵荒马乱以来,我看过很多被俘虏的人。有些人家世世代代都是百姓,但因为懂《论语》和《孝经》,还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有些人家世世代代都是世家,但因为不会写字,只能去种田养马。
    由此看来,怎么能不勉励自己学习呢?要是能保有几百卷书,哪怕是一千年后也不会变成小人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