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
在诠释事物时,我们经常会从哺乳动物的角度出发,要是这样来看,蝌蚪向蛙的转变无可厚非。生存在世界上的4750种蛙中,大约20%的蛙是没有蝌蚪期的,但对于其余的种类而言,蝌蚪期是非常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且时间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这种缺乏生殖能力的生物就类似一个游水、进食、生长的机器,它们的追求就是获得快速生长,这样就可以为生命周期中的繁殖期尽可能地提供变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外部因素会影响到蛙的成功变态。因为周围潜在的危险很多,一般蝌蚪顺利变态的几率是1%,最后以有繁殖能力的成体出现的蝌蚪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所有蛙在早期的蝌蚪阶段都很相似。由于蛙的卵一般都是排在体外孵化,因而要...全部
在诠释事物时,我们经常会从哺乳动物的角度出发,要是这样来看,蝌蚪向蛙的转变无可厚非。生存在世界上的4750种蛙中,大约20%的蛙是没有蝌蚪期的,但对于其余的种类而言,蝌蚪期是非常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且时间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这种缺乏生殖能力的生物就类似一个游水、进食、生长的机器,它们的追求就是获得快速生长,这样就可以为生命周期中的繁殖期尽可能地提供变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外部因素会影响到蛙的成功变态。因为周围潜在的危险很多,一般蝌蚪顺利变态的几率是1%,最后以有繁殖能力的成体出现的蝌蚪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所有蛙在早期的蝌蚪阶段都很相似。由于蛙的卵一般都是排在体外孵化,因而要想获得蛙卵是很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蛙的繁殖成了人类研究脊椎动物胚胎的主要试验品。在任何可能的水域中,都可能有蝌蚪出没,比如,污水坑中、凤梨科植物树液中的几毫升的水,又或者水塘、宽阔的湖泊和奔流的河流。
另外,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都可能有几种或几十种蝌蚪出现。
在很多不同的微型环境中都有蝌蚪出现,因为它们对于进食和运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使它们之中不断有特例产生。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它们共有的特征。
从形态学角度而言,典型的蝌蚪嘴巴四周有很多缘饰性的进食结构,这是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地方,其下颚的结构和操控原理也别具特色。嘴巴周围环绕着各种形状的乳头状突起的口盘,由数百颗与人类指甲成分相似的角质化齿而非成体的骨质化牙齿所包围。
这些牙齿横向排在上下唇瓣里,作用类似于锉刀。下颚骨质化软骨的作用为挖取、撕裂和穿透。在急流中,蝌蚪拥有很大的口盘,便于吸附在石头上;在水塘中居住的蝌蚪的口盘则相对较小。还有一些种群的捕食结构非常复杂,它们通过口腔和腮将水吸进来,使其可以捕捉到与细菌大小相似的微粒,然后利用气孔呼吸存活。
一般情况下,它们只在身体左侧有1个气孔。内部结构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肠呈双螺旋形排列。
随着栖息地的改变,蝌蚪的身体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深居在水中底部的蝌蚪,如蟾蜍和真蛙的体形略微扁平,那些在急流中利用口盘依附在石头上的种类,如北美洲的尾蟾科和南部非洲魔蟾科成员蝌蚪的体形也是这样的。
在凤梨植物树洞以及树叶中生存的蝌蚪通常身体很薄。以上所说的这些种类,眼睛都长在头顶上。生活在水域中部的种类身体结实,眼睛长于头的两侧。生活在水域上层的种群,拥有长而舒展的尾鳍。在水域底部居住,尤其是生活在急流中的种群,则拥有很低的鳍,在尾部和身体交界汇集,长一点的可以延伸到尾部末端。
在进食的时候,水塘蝌蚪会通过它的口器来吸食小颗粒。另外,也有的蝌蚪会利用嘴上面的口盘来吸取食物,还有的蝌蚪会在水中悬浮捕食或者漂浮在水中。但是还有一些种类,如光滑爪蟾的蝌蚪,会不断地上下摆动尾部,而且头部会一直朝下。
在急流中生活的种类,它们可以一边吸附在石头上,一边进食。有时某些蝌蚪也会食用死去的动物,但是有些种类也专门以撕咬其他活蝌蚪身上的碎片为生,甚至直接吞下整个活体。如果蝌蚪要通过同类相互搏杀来获取食物,一般都会以捕获其他种蝌蚪为食。
蝌蚪是没有繁殖能力的,因此,蝌蚪没有什么与繁殖相关的颜色。一般的蝌蚪的颜色都属于灰色系,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躲避敌人,把自己隐藏得更深,而且也有利于在捕食的时候不被自己的猎物发现。不过,有一些蝌蚪就有比较鲜明的颜色,但是它们的这些颜色一般都是警戒色或者是因为体表有毒。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有的蝌蚪会根据捕食的需要而改变身体的形状和颜色。蝌蚪既然没有繁殖能力,那它们的所有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它们的所有行为不过是为了能让自己活得更长一些罢了。如果蝌蚪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什么刺激,蝌蚪们习惯成群地来应对这些,而且亲缘关系较近的蝌蚪往往更容易聚集在一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