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发展优劣势中小型企业发
中小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既具有管理费用较低、满足市场特定需求、内部激励相容的优势,同时又存在着抗风险能力较低、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劣势。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应准确定位市场和产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会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国民收入,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众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全部
中小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既具有管理费用较低、满足市场特定需求、内部激励相容的优势,同时又存在着抗风险能力较低、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劣势。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应准确定位市场和产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会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国民收入,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众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在分析其优劣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对策。
中小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规模的企业,其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不大、销售额不大、从业人员不多、管理跨度较小。
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进行了具体的界定。界定通常从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两个角度进行。在质的标准方面,主要是从企业资本来源、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目标、企业的法律形式等方面进行的。
在量的标准方面,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企业人数、企业资本额和年营业额等。
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根据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2003年2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定了中小企业的具体量化标准。
自此,我国企业类型的确认以国家统计部门的法定统计数据为依据。
中小企业优劣势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优势
管理费用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说明,企业对最优规模的要求是不同的。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从企业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角度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和市场的均衡,即企业的边际管理费用等于边际交易费用。尽管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外部交易费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管理费用递增,因而企业的最优规模不一定就是大规模。
这为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依据。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从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经营机动灵活。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规模不同而要求不同。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跨度较小,职能部门较少,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而决策链短,协调简单,信息上下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在企业快速决策和准确决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此外,中小企业所需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因而产品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品转型成本低,适应新环境较为容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满足市场特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样化明显,市场日益细分。中小企业能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特有优势,按特定顾客群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化的特定需求。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承接其他企业零配件的生产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发挥其生产经营特定商品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内部激励相容。企业内部激励相容主要是指企业中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与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是不一致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其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难以掌握经营者的所有信息并进行有效监督,因而经营者有通过损害所有者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的动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是合为一体的,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没有偏差,不存在内部激励相容问题。
即使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中小企业,由于内部信息量较少,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效率远比大企业要高。可见,在内部激励相容方面,中小企业是有优势的。
(二)中小企业的劣势
抗风险能力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外部支持等方面明显比大企业逊色。同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技术、资本等进入壁垒较少,竞争主体多,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因而,在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时候,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受到冲击最重的往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劣势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是创办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失败率较高。
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由于资本实力较弱,符合银行偏好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单位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这无疑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此外,中小企业不惜通过损害自身信用来获取短期利益,存在欠息、逃债、赖债、恶意偷税欠税等行为,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小,相比大企业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造成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大量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决策、管理等重要岗位通常都由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或是关系密切人占据,企业用人的封闭性特征较为明显,外部人才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
其结果是,独断决策、经验管理较普遍,现代管理、民主管理、战略管理较缺乏。随着企业的发展,人才缺乏带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凸现出来。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视角
对市场和产品准确定位。
在企业实力和资源有限的客观约束下,中小企业应避免盲目的贪大求全,在满足大企业顾及不到的市场需求以及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特别应在“专”、“特”、“精”、“协”等方面做好文章。“专”就是避免多元化,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特”就是集中企业及所在地的优势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满足市场特定需要;“精”就是企业充分挖掘自身的核心技术,做出精品,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协”就是与其他企业进行协作,既包括为关联企业提供配套的生产与服务以借势发展,也包括加强与同类企业的相互协作以避免恶性竞争。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历史机遇和灵活的经营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由封闭、短缺状态转变为开放、过剩状态,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变得突出。对此,中小企业应注重管理创新:一要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有一定弹性的发展战略;二要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者行为标准,明确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企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三要改进企业管理方式,规避经营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的风险,实现由专断向民主、由经验向科学、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并注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时掌握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企业经营者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培育现代企业家精神,不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切实发挥领军带头人的作用,为企业确立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要改善内部激励机制,拓宽用人渠道,注重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结合,积极探索员工持股及期权激励等方式,使企业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三是企业应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经营者与员工的沟通,尊重员工合法利益,为员工快乐工作创造条件,营造团队合作氛围,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二)政府视角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作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使得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了法律依据。依据该法,我国应为中小企业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各地应进一步加快清理各种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法规、政策规定、文件;进一步制定相关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大整治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中小企业的种种误解和歧视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社会地位。
引导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企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空间和特定的产业内,一群相互联系的企业及各种相关的支撑机构,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企业群体。在中小企业集群内,有关产品、技术、竞争等市场信息迅速在企业间传播,大量专业管理、技术人才聚集,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用人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区位品牌”优势的形成及营销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形成产业外部规模经济,使中小企业的优势得以发挥,劣势得以回避。
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既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也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分不开。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解决制约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发展的问题,扶持有潜力的、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小企业集群尽快形成,推动已经成熟的中小企业集群升级换代。
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就个体而言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因而是需要帮扶的一个群体,帮扶的办法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之服务。当前,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创业服务,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代理、创业辅导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信用担保,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发展高水平的信用担保机构,使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三是技术创新服务,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创新、通过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人员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通过设立科研技术中心指导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四是市场拓展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展销会和博览会、协调组织与大企业产品配套、组织国外市场考察和参加国际博览会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拓宽市场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缺乏渠道的问题。
加入WTO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1.由于WTO要求实现国民待遇,这将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型全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WTO要求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
在鼓励外资的历史背景下,由于享受比内资企业优惠的政策,外资企业实际上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在国家集中精力“抓大”和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相比,也享受着超国民待遇。
所以,按照WTO的要求,在实现内外资企业统一国民待遇的同时,也为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存在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带来了历史机遇。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宣布放宽对中小企业的产业准入限制。
2.由于WTO要求放开我国资本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这将使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得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机会。
WTO要求放开资本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并从事本市业务,必将加剧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间的竞争。这对中国的金融业必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面影响将是推动内资银行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能力。
而银行改善服务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中小企业。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中小企业运用资本经营,以购并手段实现低成本扩张向国际化发展,也将更为便利。
3.由于WTO将推动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使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成为大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
加入WTO,将为中小企业创造出新的生成与发展空间,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相互分工与协作制造出过去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制造的产品。生产全球化与分工也将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战略伙伴。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由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众多的国情,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领域。
4。
由于WTO将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建立起与昔日大企业销售网相比美的市场销售系统。
加入WTO将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能力差异,所以,最大的受益者也将是中小企业,经过信息技术的武装加上互联网,使地域不再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时空局限,将使中小企业具备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
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中小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建立起与昔日大企业销售网络相媲美的市场营销系统,因此,大企业大集团以大取胜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不再是中小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