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2016-07-22 13:57:37
(1) 参加运动程序以前要对病人做各种必要的检查,而且 定期复查。这包括:分级运动试验测定心电图改变和耗氧量、 无氧阈等,超声心动图或同位素心血管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有条件者测定运动中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2) 运动前病情必须稳定,没有休息时的心绞痛、失代偿 性心衰,或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 (3) 康复运动应有临...[展开]
(1) 参加运动程序以前要对病人做各种必要的检查,而且 定期复查。这包括:分级运动试验测定心电图改变和耗氧量、 无氧阈等,超声心动图或同位素心血管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有条件者测定运动中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2) 运动前病情必须稳定,没有休息时的心绞痛、失代偿 性心衰,或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 (3) 康复运动应有临床监护、。心电图监测和急救安排。对 于心功能不全病人,影响运动训练安全性的因素是: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稳定。
②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严重性。③室性 心律失常的有无和复杂性。④运动量是否恰当。⑤监护、急救 安排的合理性。(4) 病人要熟悉某些客观和主观运动强度指标,如脉搏测 定、自感劳累分级法等的运用。
(5) 运动类型最普通的是走步。阻力训练和登梯活动虽然 对于大多数病人是适当的,但是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来说, 有人认为是禁忌的,有人主张可以进行,故应慎重对待。(6) 运动的热身和恢复时间应该延长,因为心功能减退, 运动反应较慢。
(7)住院期或院外:恢复初期的运动强度应为低水平的,靶心率比立位休息心率多10〜20次/分,弁始几夫,不超过休息 心率5〜10次/分。 运动宜采取间歇形菱,例如运动2〜6分钟,间以1〜2分钟的休息。
为达到相应的运动量,可延长运 动时间。在病情稳定、功能贮量增加以后,运动强度可逐渐增加,于院外恢复中期(第三期)可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水平, 40%〜60%心肌最大耗氧量,或比症状限止运动试验测定的终 点心率低10次/分。
往往将心率作为运动强度指标,但充血性 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心率反应欠佳,比较容易产生劳累性低血压,故进行血压、自感劳累强度、心电图监测更为重要。这时 运动的自感劳累强度应为12〜14级。
(8) 运动持续时间开始为每天5〜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在增加运动强度以前,先增加运动持续时间。 如果运动强度小、 运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可以增加运动频率,以满足运动量 的需要。
(9) 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的康复运动收效比心功能正常者 慢,尤其是老年人,故应有耐心。(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通常使用利尿剂,可引起低钾、 低镁等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因而要注意这方面的监测 和调整。
(11) 注意基础疾病的防治,纠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控制 血压、减肥、戒烟等。运动前要避免饮酒,因为酒可降低心肌 的收缩性。(12) 心功能不全病人康复运动的效果受到下述因素的影 响,如病情,心力衰竭程度,合并感染,心理、社会因素等。
例如,不稳型心绞痛、心衰治疗不当、忧郁、失眠等均能对运动锻炼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