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告状”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告状”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其独立性还未完全发展,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分辨事物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一些问题时,很自然想到找成人协助解决。 怎样对待孩子的“告状”呢?首先要了接孩子“告状”的动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告状”的动机是:
一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因与伙伴发生了冲突,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 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
二是检举他人,希望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即...全部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告状”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其独立性还未完全发展,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分辨事物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一些问题时,很自然想到找成人协助解决。
怎样对待孩子的“告状”呢?首先要了接孩子“告状”的动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告状”的动机是:
一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因与伙伴发生了冲突,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
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
二是检举他人,希望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并不是大不了的,而孩子不能正确把握,他就要告诉成人。
三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往往是不知所措,他们就马上“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四是想得到成人的表扬和称赞。
五是做错了事怕受到批评。孩子做错了是害怕大人批评和惩罚,往往先“告状”在前,以逃避责任。
当孩子“告状”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
1)首先认真倾听。当孩子告状时,父母首先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如果不认真倾听,随便敷衍,这样会使孩子更加受到委屈。
2)其次弄清事实。听完孩子的叙述,接下来就是要弄清事实,帮之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可适当地安慰孩子,但不应无原则地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人孩子的家长争吵,而应当鼓励孩子说出事实的过程。
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父母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下事情发生的经过。
3)再次对症处理。父母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和孩子告状的原因之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若孩子是因被人欺负而告状,那么父母首先要安慰他,同时可以教育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应该好好在一起玩,互相爱护。
如果对方家长也在场,可与他们交流一下,但不要激动。同时父母还可以教孩子怎样保护自己,免受欺负;
若是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告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已经知道,等一会儿妈妈再帮你解决,好吗?”小孩子一时兴起的“告状”,做一点“冷处理”,他很快就会忘记,和小朋友和好如初。
但不要因为孩子告的是一些小事情,而表现出不耐烦或责怪的情绪。如“没看见妈妈正忙着吗?别总是告状!”如果这样处理,孩子会因为问题得不到处理,反而受到了批评,这样会受到压抑和委屈。当他以后再遇到问题时,就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逐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和退缩的性格。
如是孩子告状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和肯定,父母听到后,要平静地做出回答。
可以对孩子说:“你去问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他以后别再这样做了!好吗?”如果父母为了满足孩子一时想得到成人肯定评价的心理,而无原则地给予鼓励,如“你说得对”等等,这样会使孩子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