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吴国后期孙权为什要逼死陆逊?

看书上说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孙权为什么要逼死他呢?陆逊明明为国建立这么多的功绩的呀。 (我很支持陆逊)

全部回答

2018-03-10

47 0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他是开创江东基业的“小霸王”孙策的女婿。从21岁步入吴国政坛后,他先后多次领兵敉平吴国不服从孙吴号令的山越部众。夷陵大战前,陆逊已任宜都太守、抚边将军,战后加封荆州牧、辅国将军。
  228年,陆逊又领兵打败来犯的魏国大司马曹休,次年,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这是吴国的最高军职。  244年,陆逊又兼任丞相一职,丞相是吴国的最高文职,陆逊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从此以后,陆逊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孙权的信任,所谓功高震主,第二年,陆逊就在各种压力的逼迫下,郁郁而死,时年63岁。
   根据正史《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陆逊的死因,与他跟孙权在立太子一事上的意见分歧很有关联。  229年孙权称帝时,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储君,合情合理,没有人会说三道四,可是谁会想得到,孙登却先于孙权而死,于是孙权又立他宠爱的王夫人的儿子、19岁的孙和为太子,这件事本来很正常,可偏偏孙和有个弟弟叫孙霸,孙权对这个儿子情有独钟,把他封为鲁王,对孙霸的待遇和太子孙和的简直不相上下,更不妙的是,太子和鲁王不睦。
    这样一来,政局的平衡打破了,也给某些阴谋家提供了投机的机遇。 像陆逊、诸葛恪、顾潭、朱据等手握重权、奉礼而行的大臣,他们坚决支持太子,但也有一些大臣眼见鲁王得宠,就积极投靠鲁王——他们把赌注押向鲁王。
  他们知道一旦日后鲁王真的登基,那么此刻他们的拥戴行为就是今后仕途发达的资本。  太子和鲁王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吴国的大臣分化为对立的两派,或拥太子,或拥鲁王,于是今天这个上疏,明天那个进谏,一时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勾心斗角,阴谋在暗中酝酿。
  最后,孙权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盛怒之下,他断然采取措施,废黜太子,赐死鲁王,而另立了孙亮为太子。   陆逊在这场宫廷争斗中,支持太子孙和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先后几次上书,劝孙权不要过于偏爱鲁王,甚至要求面见孙权,讨论太子的问题。
  陆逊自幼饱读儒家诗书,奉行一贯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正统,他认为太子和鲁王,一为长,一为次,该拥护谁是最清楚不过的,虽说立谁作为继承人是孙家自己的家事,但这家事有关社稷和民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国家的根基不固,人民就会深受其害,而且当时吴国周围有强敌环伺,这是陆逊担心的头等大事,也是陆逊着急的根本所在。
    然而,陆逊的忧虑,非但没有换来孙权的理解,反而引火烧身。在孙权的心中,你陆逊在荆州为国驻守,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呢?孙权最怕外边握有重兵的大臣和朝廷上的内臣,特别是太子勾结,一旦有了野心,里应外合,事情就难以收拾。
  有时候误会一深,越解释就越糟糕,还不如随他去。但陆逊是个忠诚为国的人,他想回京解释,希望孙权会接受他的建议,孰料孙权不但不同意陆逊回京,反而多次派出使者赶赴荆州,责问他意欲何为。  史书上没有记载责问陆逊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陆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责问的结果便是他“愤恚而卒”。
   按理说,以陆逊的身份和地位,他提出的建议,孙权应该有所考虑,就算不听从,也不至于对他动怒。可是,在这次宫廷斗争中,孙权大下辣手,他先把顾潭、顾承兄弟俩流放交州(今广州),顾氏兄弟是原吴国丞相顾雍的孙子、也是陆逊的外甥,紧接着,又诛杀了陆逊的好友太子太傅吾粲。
    这样还不罢休,他要置陆逊于死地。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孙权为什么非要逼死陆逊? 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因素是,陆逊功高震主。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亡”,勾践诛文种,吕后斩韩信,历史上这类功臣惨遭杀害的例子举不胜举。
  陆逊一生,东征西讨,屡败强敌,功勋卓著,声望显赫,又在荆州镇守多年,手握重兵,权柄日重,不但在吴国上下享有极高的威望,就是魏、蜀两国也很忌惮陆逊,这些都令孙权感到潜在的威胁。  所以,尽管陆逊对吴国、对孙权一直忠心耿耿,从无贰心,而且深自韬晦,但功高震主历来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位封建君主的心病,孙权也不能例外。
   进入垂暮之年的孙权疑心日重,很容易听信一些片面之词,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雄风。从总体上看,孙权不失为一代明君,特别是前期所为,足与曹操并驾齐驱,在用人识才方面也很有一套,比如以名不见经传的吕蒙取荆州,以书生陆逊拒刘备数十万大军等,都表现出孙权睿见卓识。
    步入晚年后,孙权性格中多疑、好杀的一面就显露出来。当时,吴国的文武官员稍有差错,就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守边将士的家属,要留在都城作人质。
    孙权对陆逊的猜疑也不是一朝一夕,自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凭吴国的国力,北上固然不足,隔江自守则有余,这时的孙权就渐渐不希望看见威望极高的陆逊在身边了——他有着如朱元璋一样,这也是所有帝王的担忧:自己的继承者能驾御得了么?不过,陆逊的名声实在太响,功绩实在太大,直接对他动手难以服众,因此只有在对待太子之争的这个时候,乘机搬去心头的这块石头。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