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青年强则国强。团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把服务青年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好青年的具体利益,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引领大学生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组织青年科技人才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开...全部
青年强则国强。团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把服务青年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好青年的具体利益,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引领大学生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组织青年科技人才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服务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大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培养起承受挫折和抵御压力的健康心理。
高等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使青年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立志走实践成才之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为例,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的特色人才。
自1999年以来,该院学生在全国和首都"挑战杯"、"创业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共有75人次获得33项奖励,申请专利3项,有60余名本科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5名学生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1名大三学生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
学院也连续三次被评为校"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连续六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近年来,理科基地毕业生十年平均读研率79。6%,441名毕业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攻读研究生,有46名毕业生分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际知名院所继续深造。
这些人才培养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和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体现"以生为本"的新时期高校办学理念,是真正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它以大学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依托,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知识或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固然离不开"一课堂教育",但也同样离不开"二课堂"的实践和提高。学生只有通过在"二课堂"的实践,才能将"一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科研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逐步培养起创新精神。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教学相长,有益于深化教学改革。
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时会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其自身也便会不断学习和充电,并以此充实日常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打好基础。同时,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设想也会对老师产生启发或引起共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科技活动,势必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侧面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班风形成的有效方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改善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强、普及面广,从教务部门、校院团委,传达到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从校院科技社团传达到课外兴趣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同学。通过宣传、组织此项活动,有效地填补了大学生课余空闲时间,把一部分迷恋网络游戏,或没有学习目标而无所事事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走进图书馆,深入实验室,为钻研科技项目认真思索,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善了校风、班风,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优势共青团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的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中90%以上都是共青团员。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仅仅依靠"一课堂"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共青团工作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共青团组织发挥其教育青年、组织青年、引领青年的职能,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展现其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具备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广,组织结构清晰,联系社会紧密;二是直接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工作,联系青年紧密;三是建立较为稳固的学生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文体培训教育阵地;四是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朝气蓬勃、爱岗敬业的团干部队伍;五是负责大学生"二课堂"管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措施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用"素质教育"统领全团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层层负责,分级管理机制。
同时,制定具体规划,将其纳入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使科技创新活动更具体、更规范、更有操作性。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共青团组织是学生中影响最大、成员最多、力量最强、组织管理最完善的青年学生群众组织。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需要一个组织严密、功能健全、保持开放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团委、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校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由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领导组成,统一规划和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团委指派专职团干部负责管理科技创新中心的日常事务,并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企业老总组成专家顾问团,为大学生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在经费管理和日常运作方面,对科研课题采取立项申报、中期考核、实报实销制,形成活动的规范性和品牌性。
(二)建立激励体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积极出台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管理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理顺活动运作体系,完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例如,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1999年起制定了《资助学生发表论文版面费的有关管理规定》、《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关于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试行方案》、《理科生物学基地优秀学生奖励条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暂行条例》等10多项制度,从课题申报、评审、经费管理、成果验收,发稿版面费资助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为激励学生参与热情,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与综合素质测评、保研加分、评优表彰等制度挂钩;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并对所指导的获奖项目给予额外奖励。
(三)依托专业社团,丰富活动载体校内实践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专业社团。
在高校团组织的发动和组织下,积极建设相关专业社团、兴趣小组,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专业社团与相关专业教师、教研室紧密相连,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信息交流、专业讲座、科技沙龙、参观考察等活动,既加强了队伍建设,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团委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在教务处和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指导下,以宿舍团小组和专业社团为基础的科技活动组织形式,形成了"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格局。
自2004年起,学院设立理科基地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40余人,资助金额10余万元。
(四)强化导师指导,打造精品项目学生的科技活动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师的科技水平。要使学生的科技水平上档次,就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家指导队伍。
实践证明,仅凭学生自身能力主导科技创新发展,就如同一艘远航的船没有了灯塔,失去了舵手。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推行"导师制",为每名大学生配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指导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科研。
在对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审批时,不仅审查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把指导教师的选择作为审批的一个参考指标。一般而言,一个科技立项至少配备一名相关教师作为全程顾问或指导。同时,也可以结合课题内容聘请校外企事业技术骨干进行定期指导。
因此,必须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有耐心和责任心的高素质教师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包装和报道,拓宽宣传渠道,用网络、广播、宣传橱窗、宣传视频等载体,以图片、视频、比赛、报告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中。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团委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课余科技活动,除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实践来夯实科技创新活动外,每年还举办科技讲座、学术沙龙、科技竞赛、学术研讨、"学术工作坊"等活动,同时定期出版《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成果集》,在学院网站随时更新学术动态,并充分发挥本院科技类社团协会的引导、带动作用,拉近学生与科技活动距离,在校园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担负着塑造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重任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紧密围绕学校"三育人"的工作中心,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渠道,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青年提升社会竞争力中发挥团组织作用,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贡献。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