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可杀不可辱”意在表明什么?

“可杀不可辱”意在表明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2-13

0 0
     表明做人的尊严。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 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 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儒者可以亲密,却不可以利用;可以接近 但不能逼迫;可以杀掉,却不能被侮辱。
  居住的地方不奢侈,饮食的味道单 薄,有过失可以含蓄地示意,不能 当面指出。  儒者的刚毅是这样的。)这 是鲁哀公问孔子儒者的行为时,孔子回答的“儒者的刚毅”部分。后来“可 杀不可辱”即从文中提出,形容做人的尊严。
  如《孔子家语。儒行解》就照抄 了上述引文中的前三句说明“儒行”。《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开国 奇冤。被擒》:“即此我便随你前往,但我英雄旨趣,可杀不可辱。  ”此中的 “可杀不可辱”即是。
  
  也作“士可杀,不可辱”。用例为《痛史》第十八回: “我并未投降,便是个客,如何教我拜起他来! 士可杀,不可辱……要杀便 杀,下拜是万万不能的。”此中的“士可杀,不可辱”就体现出“男儿膝下有 黄金,岂可轻易跪他人”的尊严不可侵。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