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外语学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的"欲"的意思

全部回答

2018-04-08

0 0

    "欲"在古汉语中是"想,想要,想做"的意思。 【原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
  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无:ocr)矩之道”。
  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  公元前三、二世纪儒家有一部论文集名叫《礼记》,其中有一篇《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另有一篇《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说:“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大学》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
  不论在哪个方面,决定行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东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
  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
  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外语学习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学习帮助
K12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
韩语
英语考试
法语
德语
日语
英语翻译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