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猪瘟?猪瘟是不是外国人称作口蹄疫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坏死性肠炎。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
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没有或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短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发病和死亡率都较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食入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病猪只的买卖、运输、尸体处理不...全部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坏死性肠炎。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
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没有或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短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发病和死亡率都较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食入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病猪只的买卖、运输、尸体处理不当,肉品卫生检验不严,兽医卫生措施执行不力,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人、动物和昆虫等都有可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是近些年来发病的特点,已是防制中十分刺手的问题。
临诊症状 体温升到40。5 ~42℃,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粪呈羊球状,污黑色,后腹泻;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发炎,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
小猪有神经症状。慢性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泌与腹泻交潜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吊,精神萎靡。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一般病程可达20天以上,最后,最后衰竭死亡,死亡居多。
病理变化 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鄂凹 、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经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粘膜有出血。
慢性病猪特征的变化是盲肠、结肠及回肓口处粘膜上形成扣状溃疡,或互相融合呈较大的溃疡坏死灶。
诊 断 近些年来,急性猪瘟少发,多次在农村见到。在集约化猪场多发生非典型性猪瘟(温和型),其特点是病型温和,病势缓慢,病变局限且特征不明显,呈散发等不典型表现,这就须经实验室检验方可做出可靠的诊断和鉴别。
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在发病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很相似。
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
注射后第四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要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②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③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中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告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④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⑤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消毒药液进行消毒。
粪、尿及垫草等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急宰病猪的肉,可根据当地条件,同有关人员商定处理办法,不能因吃病猪肉而传播疾。
。收起